庄子寓言故事_庄子寓言故事100篇没想到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只见手所触及的,肩所倚着的,足所踩到的,膝所抵住的,哗哗作响,没有不合于节拍的。合乎乐章《桑林》的舞步,又合乎乐章《经首》的韵律。文惠君说:“啊!好极了!技术怎么能达到这样出神入化的地步?”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爱好
庖丁为文惠君宰牛只见手所触及的,肩所倚着的,足所踩到的,膝所抵住的,哗哗作响,没有不合于节拍的合乎乐章《桑林》的舞步,又合乎乐章《经首》的韵律文惠君说:“啊!好极了!技术怎么能达到这样出神入化的地步?”。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技术了我开始宰牛的时候,所见到的是一整头牛三年以后,就浑然看不到整只牛了到了现在,我只用心神来领会而不用眼睛去观看,身体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只是心神在运用。
顺着牛身上自然的纹理,劈开筋肉的间隙,导向骨节的空隙,顺着牛的自然结构去运刀,连经络相连的地方都没有一点阻碍,何况那大骨头呢!好的厨子一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割筋肉;普通的厨子一个月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砍骨头。
现在,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所解的牛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口还是像新磨的一样锋利因为牛骨节是有间隙的,而刀刃是没有厚度的;以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间隙的骨节,当然是“游刃有余”了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是像新磨的一样。
虽然这样,可是每遇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知道不容易下手,也只有小心谨慎,眼神专注,手脚缓慢,刀子微微一动,牛就哗啦解体了,如同泥土散落一地一般,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呢!这时我提刀站立,张望四方,感到心满意足,把刀子擦干净收起来。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厨夫这一番话,得悟养生的道理了。”
成语“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牛的骨节之间有间隙,刀刃没有厚度,也就是说,在常人看来没有空隙的地方,庖丁却可以凭借出神入化的刀工如入无人之境,在极小的空间里畅通无阻一个人如果处在畅通的环境中,精神必然是舒畅的,精神不受到挤压也就没有内耗,自然也就得以养生了。
这就是文惠君看到庖丁解牛之后所领悟的道理在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那些有术无道的,就像“好的厨子”和“普通的厨子”一样,没有顺着牛身上的自然纹理挥刀,也就是没有顺道而为,所以频繁换刀。
人不得养生,刀不得保养,牛也苦不堪言起初,庖丁面对庞大的全牛不知所措,随着技术的纯熟,渐渐悟道,直至“目无全牛”对于悟道后的庖丁来说,有道又有术,牛的结构已经了然于心,此时,屠刀在他手里已经与他融为一体,从而游刃有余于盘根错节的结构当中,而被屠杀的牛也死得浑然不觉。
无道和有道的差距显而易见,别的厨子一年一换刀,乃至一月一换刀,而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还跟新磨的一样,而且还可以用更长的时间于是,庖丁得以养生,屠刀得以养生,观者也得以养生了。
那么,文惠君究竟悟到了什么现实意义?很显然,他不可能去屠牛庄子借寓言以说理,但他并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屠牛的故事,最终还是要解决现实问题更进一步说,庄子借“庖丁解牛”以表达自己的处世之道以牛喻盘根错节的社会。
对于一个缺乏社会经验的人来说,盘根错节的社会让他在最初面对它的时候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人在面对一个模糊不清的东西的时候,只有进入它,才能摸清楚具体状况要摸清楚其中的关节,理清楚内部的关系,才能将全貌了然于心,也就是达到庖丁所说的“目无全牛”的境界。
这样,处世的时候才可以挥洒自如,悠游于其中。(寓言故事取材于《庄子·养生主》)图片/网络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庄子寓言故事十则_庄子寓言故事十则翻译没想到
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有人陷入烦恼,我一般都会建议他读读《庄子》。易中天也曾直言不讳的说:读“庄”得“慧”。《庄子》是一本旷…
-
自编寓言故事200字_自编寓言故事200字说明一个道理七年级奔走相告
刚好醒过来的树懒听到癞蛤蟆的话就眯着眼睛笑了起来: “伙计,别妄想了,也不看看你的身世,你会一辈子都吃不上天鹅肉的。”…
-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_自相矛盾寓言故事的道理干货满满
-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原文_自相矛盾寓言故事原文读音一篇读懂
- 邹忌比美寓言故事的道理_邹忌比美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什么一看就会
- 坐井观天是寓言故事吗_二年级坐井观天是寓言故事吗越早知道越好
- 116文学_116文学阅读app居然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