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_女性文学名词解释快来看
她在1974年创作了第一部小说《空橱柜》,从此开始文学生涯,至今已出版约十五部作品。我们必须承认,当下社会“女性力量”已经是社会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抗击疫情,还是在精准扶贫,又或是照顾家庭的工作里,她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0月6日,瑞典学院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她在1974年创作了第一部小说《空橱柜》,从此开始文学生涯,至今已出版约十五部作品可以说,她的大半生热爱并坚守着文学创作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她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文学的发展,还有大环境下的女性的解放。
波伏娃在《第二性》当中写道:“解放女性就是解放男性,女权运动的本质关乎全人类的自由”在她的带领下,女性主义文学得到很大发展我们必须承认,当下社会“女性力量”已经是社会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抗击疫情,还是在精准扶贫,又或是照顾家庭的工作里,她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有关女性的文学作品也层出不穷一直以来,女性题材是热门话题,刘琼的文学批评文章中写了女性与文学的关系,与此前有关女性的文学有所不同,她给予了女性文学的理解,提出了新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本期文艺君为大家带来刘琼的《女性与文学五题》,听名家说女性与文学之间的联系。
//女性与文学五题(节选)文 | 刘琼1.文学有没有性别在我看来,这是个伪问题文学的分类中并没有所谓“女性文学”的类别或概念难道所有以女性为审美对象的作品就叫女性文学?那么,在漫长的文学走廊里,严格地站在“男性文学”一侧者寥寥无几。
难道女性创作的作品就叫女性文学?那么,女性以男性为主要审美对象的作品也叫女性文学?这显然并不准确文学本身没有性别文学作为一种用语言文字形象地记录社会发展历史进程、表现人类精神和心灵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文本可能有语种差别、形式差别、程度差别以及媒介差别,写作者的身份可能有职业非职业差别、女性男性差别,写作的对象或有老少男女差别等,但文本一旦作为一个美学实践产品完成,在受众和研究者面前,它就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学”,与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无涉。
2.女权运动和女性文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产生“女性文学”这个概念或问题?这要追溯到19世纪末欧美女权运动扩大化今天的女权主义者,也许会把1987年12月30日西班牙《终极日报》刊发的《世界女权运动》一文作为女权运动的一个标志性的转折。
这篇文章提出,“20年前主张解放的妇女,现在发现自己成了满足男人欲望的工具因此,她们甚至组织起来反对选美,认为那是对妇女的侮辱在一系列问题上,需要做出明确判断全世界的妇女都知道,她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然而目标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是男女平等”。
这一说法意味着女权运动在以男性为范本争取客观生活条件的同时,开始争取内心需求上的“均衡平等”,将由“政治经济社会”转向情感伦理的内在需求女权运动并不必然造就女性文学,但女权运动唤醒了女性对于自身角色的体认——这个“女性”,既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解的结果,也是对女性自身的一种认知和评价。
对于女性来说,拿起笔,用“文学形象”书写这种认知,并通过出版谋求共鸣,相较于其他政治社会手段,也许更加容易实现,也更加容易发挥女性在语言驾驭和情感体验上的性别优势3.女性与文学到底什么关系女性是天然属于文学的。
从美学的角度,如果把艺术的类型分为阴性和阳性,文学属于阴性艺术,它在向内挖掘的能力和表意的丰繁细致性上,是其他艺术形式望尘莫及的具有文学性的艺术如戏剧、影视也属于阴性艺术,而以表形为特征的舞蹈和绘画,则属于阳性艺术。
文学的阴性气质,与女性的情感方式、语言习惯、思维逻辑是协调的文学写作是用与生活极为相像的形式和逻辑,虚构形象和经历,供人们指认、发泄、抒怀,寄托“白日梦”“杭育杭育”派的豪放,催生的只能是劳动号子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思婉转,才是文学的特质。
在文学的评价体系中,越是细致越是好作品,越是粗放越是初级——像海明威那样的硬汉作家,只写浮冰上的八分之一,却颠倒众生,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作家以超验敏感名世,作家或诗人这种敏感或超验的能力,承继自其先祖“巫”。
古希腊神话也好,中国远古传说也好,都给予了“巫”这个角色同一职责——上界与下界的使者或言者,他们不受现实束缚和局限,穿越往生和来世,表达愿望,预言未知作家是天赋才能,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阴性气质,才能写得出含英咀华的葬花吟。
4.为什么只有一个高峰应该加个限定语,是“近百年来”,中国女性的文学写作只有一个整体高峰“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吁女性打破封建桎梏、走出家庭藩篱后,接受过较好的文化训练的一批新女性不仅在生活方式上“标新立异”,还以作家的社会身份脱颖而出,她们中出现的一批佼佼者凭借文本名垂中国现代文学史,她们是冰心、丁玲、萧红、凌叔华、庐隐、石评梅、张爱玲、杨沫,等等。
女性写作在当时的意义,表现为借由女性自身的体验,描绘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女性的命运、情感和欲望,不但探讨女性的社会角色和人生遭际,也书写女性的生物特征和全面欲望可靠的性别体验和细腻的文字风格,建构了丰富而特殊的一类文学样本,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表达,所以“五四”新女性的文学写作不只是一场写作的行为艺术,相较于同时期的许多男性作家,她们的文本更具识别性,她们对旧文化体系的反抗和破坏更强,获得的关注也更明显。
这一时期显然是中国女性文学书写影响力的高峰时期这一高峰的余波甚至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被誉为“文将军”的丁玲、“三寄小读者”的冰心之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坛仍然具有或虚或实的影响力,也是这个高峰的延续,她们的重要文学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完成。
5.女性写作有哪些趋势女性写作的特征是具体的和丰富的,不一而足在此只能大体勾勒两个趋势:一是传记化或私语化,一是通俗化或情色化鲁迅说女作家凌叔华用有限创作塑造了高门巨族的精魂,而近年女作家虹影在长篇小说《K》里书写教授夫人林与一个留学中国的英国青年的情感和欲望纠葛,被指为凌叔华的传记;萧红的《商市街》里,家庭情感的危机,自我的审视,与“三郎”萧军的故事,俨然自传……丰富曲折的情感方式、感性细腻的语言习惯和宣泄抒怀的写作动机内转是女性写作的美学特征,自传或他传风格比较明显。
当代女作家里,林白比较典型,有评论认为她的几乎所有的创作均源自个人的经验和经历而上世纪80年代非常活跃的女作家张洁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等作品里,虽然具体的人物身份改变了,但是属于作家个体的经验和感受一以贯之,对于欲望和道德的思考,始终是张洁式的经验。
其他如徐坤,她的自传体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基本上是一本情难自抑的日记比徐坤稍年轻的“上海宝贝”卫慧、棉棉,已经摆脱了“欲望”和“道德”的纠结,她们的书写风格是“新感觉派”,延续着狐步舞的“性感”节奏,文字表达直率,经验直接,在文学审美上更少含蓄、更多通俗,这一“通俗”让她们在短时间里获得了很大名气,也很快被多数读者遗忘——人们不会因为她们是女性而格外记住她们的作品。
当然,对于“通俗”,我们也不必鄙夷作家董鼎山认为女作家以外貌和色情描写促销作品,是普通人心的反映美国畅销书女作家爱瑞卡·钟在52岁出版《惧怕50岁》一书时,还大谈对青春包括容颜消失的恐惧性别角色的长期分化,使男性成为社会动物,女性趋向于家庭和“我”。
比较起男性写作者的目光外放,女性的内心体验细腻,对身体的感受更加敏锐,更有表达的冲动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中国当代女性写作也在悄然变化,消弭性别差异的“中性化”审美开始在文学评价体系里占据上风,立场“外向”、格局“社会化”的女性写作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现实感”“历史感”“时代感”成为王安忆、方方、铁凝、范小青、迟子建、池莉等女性作家的写作追求。
特别是更年轻一点的梁鸿、孙惠芬,她们的“梁庄”和“歇马山庄”,对发展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度叙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美学力量这种力量,即便是在男性作家的笔下,也是久违了,它们让我想起了萧红当年的《生死场》真正出色的作品哪有什么性别!。
//▼《格桑花姿姿势势》 | 刘琼 著x
辽远温暖的家族记忆 神采飞扬的文坛随笔学者刘琼以细腻笔触记录文学与人生中的吉光片羽| 内容简介《格桑花姿姿势势》是作者刘琼个人散文集,共分为三辑:格桑花姿姿势势、祖父的青春、叙述与历史分别是写景记事篇、怀人篇、文学批评篇。
此书汇集了刘琼多年写作生涯的思想精髓,其文章信手拈来,讲的多是身边事、日常生活,可谓情智兼胜作为一名专业的批评家,作者博学慎思、感觉敏锐,她用精炼独到的语言以及犀利的眼光向读者传达出她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感悟,对文学的见解,让读者在闪耀着思想的火花的文字之中,享受到心灵的震颤。
封面来源 unsplash图文编辑 胡冰倩责任编辑 徐婉晴审 核 阳继波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漂流文学_漂流文学作品都有哪些全程干货
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是什么?《歧路》、《炼狱》、《十字架》三个连续性的短篇是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写爱牟在日本…
-
飘天文学_飘天文学网这都可以?
今天给大家带来三本很好看的历史小说。简介: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 飘天文学网_飘天文学网APP下载这都可以?
- 平凡文学_平凡文学小说居然可以这样
- 平南文学_平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度揭秘
- 普利策文学奖_普利策文学奖历年获奖作品太疯狂了
- 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_普宁新世界中英文学校多垃圾满满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