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解读

奥运会射击比赛_奥运会射击比赛用枪图片

许海峰的中国奥运首金,使用的就是庆华工具厂生产的手枪。北安市乌裕尔大街1号,离大街还有几十米距离的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门脸并不显眼,深沉的色调让这

奥运会射击比赛_奥运会射击比赛用枪图片

 

刘俊立介绍展示柜里的各种运动枪械。

刘俊立对每台设备都了如指掌。

许海峰的中国奥运首金,使用的就是庆华工具厂生产的手枪□文/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邵晶岩 摄/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澍北安市乌裕尔大街1号,离大街还有几十米距离的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门脸并不显眼,深沉的色调让这个博物馆显得更加静穆厚重。

近日,记者跟随“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故事”主题调研采访团走进这个全国唯一一家枪械主题博物馆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依托庆华工具厂而建,工厂起源于1921年的“东三省兵工厂”的枪厂1950年10月,辽宁省的部分兵工厂和大型企业北迁,1950年11月,五一兵工厂所属的第一制造所迁往北安,设立冲锋枪厂。

这里是世界名枪50式冲锋枪、54式手枪和56式冲锋枪的诞生地庆华工具厂先后生产了各类枪械9006116支,为抗美援朝、珍宝岛战役、中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和我国国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后,庆华工具厂用精良的制造工艺,为我国射击健儿提供了摘金夺银的利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射击选手参加世界大赛用的训练和比赛用枪,都是我们生产的”在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原运动枪分厂副厂长、工程师刘俊立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刘俊立的父亲1950年跟随工厂迁到北安,父子两代人都曾在这里工作。

刘俊立现已离开北安多年,记者采访时,恰遇刘俊立回北安办事在庆华博物馆,看到那些熟悉的机床和自己的“作品”,他百感交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家体委开展射击项目,但我国没有自己的体育用枪上世纪七十年代,根据当时国家提出的“要用中国枪中国弹打出中国国威”的指示精神,庆华厂科研所一部分人开始研发运动手枪。

1980年成立的18车间就是运动枪分厂,后改名为体育器材厂,根据国家体委的要求,生产东风牌系列运动手枪“当时成立18车间,全厂轰动一时,员工们都很振奋,能被抽调到这里感到很荣耀厂里开誓师大会,大家都表示要造出自己的‘争气枪’。

”刘俊立介绍,东风牌运动手枪分5个系列,东风一型为速射运动手枪,东风二型为慢射运动手枪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用这里生产的东风牌运动手枪夺得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奥运冠军李对红、世界冠军李亚敏、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董湘毅等著名射击运动员,都在大赛中使用东风系列运动手枪,取得了骄人战绩。

生产军用枪,在流水线上8分钟制造一支枪而制造运动枪,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每次接到任务,刘俊立和同事经常自己带饭,加班到半夜,画图,做零件,反复推敲如何提高枪支精度每到大赛之前,刘俊立和同事就要到射击队的训练场馆,按照要求为许海峰调校扳机引力等参数。

“李对红用的就是我们生产的东风五01型标准运动手枪,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并获得奥运金牌枪管是我徒弟项勇百里挑一挑选出来并打磨的,手枪握把是我一点一点刻出来的,握起来非常舒服,零件组装、精度测量都由我亲手完成。

”刘俊立说,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会邀请运动手枪分厂参加庆功会,产品也获得过国家银质奖章在展馆中记者了解到,我国运动员使用东风五型运动手枪,在各级各类射击比赛中获得110块金牌,创造过多项世界纪录,在奥运会和亚运会赛场夺得20多枚金牌。

如今,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也是庆华人怀旧的地方,我国射击运动员也经常访问这里2018年,许海峰来到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向博物馆捐赠了他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比赛的照片机床不再转动,样枪陈列在橱窗,庆华工具厂运动枪分厂的荣耀成为尘封的往事,但这里的奉献精神和工匠精神,会和奥运金牌一样,历经岁月变迁,永远熠熠生辉。

作者:邵晶岩来源: 黑龙江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