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解读

长郡中学地址_长郡中学介绍

本文原载《长沙百年名校》201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郡中学的前身是清朝末年长沙府中学堂。当时,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阴、益阳、安

长郡中学地址_长郡中学介绍

 

长沙百年名校之长郡中学

本文原载《长沙百年名校》201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郡中学的前身是清朝末年长沙府中学堂校址位于今天心区学院街,今老校区系老校园原址当时,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阴、益阳、安化、湘潭、湘乡、醴陵、攸县11县和茶陵州。

1904年,根据清政府的《奏定学堂章程》关于“各府必设中学堂一所”的规定,由官府筹资,设立了这所学堂曾参与创办明德、经正和民立第一女学堂的开明士绅龙绂瑞从1904年直到1910年一直任该学堂堂长龙绂瑞(1874—1952),长沙府攸县人。

1903年夏初,与俞蕃同、许直等在省城“创设女学,以开风气”,开办湖南第一女学堂,为省内女学之始1904年参与创建湖南图书馆辛亥后,湖南都督谭延闿委为交通司司长1917年任湖南省官产处处长1925年湖南育群学会和雅礼会共同推选龙绂瑞为湘雅医院董事会董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龙绂瑞该学堂开始并无固定校舍,先后设于长沙黄泥街、宝南街等地,直到1908年才在学院街三府坪建筑校舍,1909年迁入该址固定下来。

清末长沙府中学堂校门

三府坪旧影,围墙内建筑为长郡校舍

长郡校园内韩玄墓辛亥革命后,当时任修业学校小学部堂长兼中学部监督的彭国钧建议原长沙府属12县的驻省中学合并于长沙府中学,更名为长郡联立中学,由12县联办,简称长郡中学(长沙府在历史上曾为长沙郡,“长郡”即长沙郡的缩称)。

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县的赞同彭国钧被推选为校长彭国钧(1878—1952),长沙府安化人他1898年考取秀才,在乡授徒两年1900年,入岳麓书院就读1903年,考入明德学堂速成师范第一班在明德学习期间,他深受黄兴、周震鳞革命思想和胡元倓“磨血”精神的影响,立志献身教育,开启民智。

彭国钧原长沙府中学堂和各县驻省中学学生编为10个班,又招收新生十个班,共有学生1000人1912年4月10日,长郡公立中学在三府坪原长沙府中学堂旧址正式开学1914年,该校易名为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1917年,该校增设了师范部,改名为长郡公学。

1926年恢复“湖南第一联合县立中学”校名1930年更名湖南长郡联立中学校

长郡中学老校门彭国钧担任长郡校长时亲自为长郡制定了“朴实沉毅”的校训,并以培养有益于国家社会的有用人才为长郡的教育目标黄铭功作校歌歌词:雄杰古潭州,襟带江湖踞上游,旧时人材渊薮中华兴复,共道湘人多造就四海尽同胞,

况吾济同郡,情联意属相研究。一班班作壮猷,一行行步伐遒。看长沙子弟精神运五洲,凯歌声,还相续。

长郡第一年校董及教职员合影彭国钧提出的有用人才的标准是:首为爱国,依次为利人、不剥削、有真才实学、爱劳动、正直不畏强暴他提倡学生思想自由,关心国家大事1919年12月,彭国钧因支持和参与“驱张”运动,被张敬尧撤去长郡和修业两校校长职。

1921年7月复任长郡中学校长,到次年6月又因反对赵恒惕而离校

1932年长郡高一班学生军训其后担任长郡校长有多人,其中较著名的且任职较久的是1928年至1936年任校长的王季范王季范(1885—1972),长沙府湘乡人,王海容的外公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民国初年,他曾任第一师范教习,并曾参与创办衡粹女子职业学校。

1928年1月,担任长郡中学校长王季范思想开明,办学严谨他担任校长的期间,正是日本加紧侵华之时他以“明大义而有专长”教育学生,暗示学生要分清善恶,学好本领

王季范“九一八”事变后,他在授予学生的奖状上写道:“……谈兵则纸上易于马上,决胜则疆场难于操场欲抡南楚文武兼资之才,当在风云变色之日,有能扫清妖氛,为人群伸正义,为华夏增荣光者,庶不负明耻教战之至意也”这段话正表明了他“明大义而有专长”的深刻含义,其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他经常教导学生不要“站在宝库上哭穷,睡在武库上害怕”他在周会上以德国俾斯麦的“铁血精神”来激励学生的民族意识他说,德国的俾斯麦、中国的严复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同在日本留学,论学习成绩俾斯麦不及严复,但他以铁血精神励精图治,振兴德意志成为一大强国。

他还通俗地比喻说,大家穿的校服是黑色的,这也是铁的颜色,象征我们都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湖南人爱吃辣椒,辣椒的颜色是红的,红色象征着血大家都是有血性的中华儿女,满腔热血,应该献给祖国,应该勇于牺牲,誓死保卫中华。

王季范手迹王季范办学,志在育才,不论贫富贵贱,不分籍贯畛域,他都一视同仁国民党高级将领刘建绪的儿子不守校规,他照章开除;邵阳籍人李薰兄弟不属长郡招生范围,他们冒籍考入长郡,王季范知道后爱其才而成全之后来,他们俩兄弟与另一学生李芬成绩优秀,成为长郡著名的“三李”,日后都成为国内有名的技术专家。

1935年毕业证

1936年长郡消费合作社理事会合影

1944年长郡中学日记课本1936年鲁立刚继任校长,直至1949年鲁立刚(1899—1985),长沙府浏阳人著名地理、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门下,曾任明鲁立刚德、周南、长郡地理教员,并任长郡教务、训育主任多年,接任长郡校长长达13年之久。

1948年当选国大代表,1949年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后去台湾,在台湾任民意代表30余年,刚直不阿,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鲁立刚鲁立刚一生与长郡中学关系密切1913—1917年就读长郡中学4年,1924年受聘母校任教务主任兼地理教员,并于1936年获选校长之职,前后在长郡学习、任教、任职凡19载鲁立刚以校友接任母校校长,对学校感情至深。

上任伊始,即矢志以校为家,励精图治,以振兴教育、为国育才为己任并处处以身作则,树立楷模秉承母校“朴实沉毅”校训,首先从个人生活上做起,毅然剃去长发,布衣皂履,一反过去衣着讲究之温文雅士作风,与学生打成一片,亲如一家。

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师生艰苦朴素,蔚然成风时有“长郡叫化”之谑称,实为长郡校风之写照鲁立刚接掌长郡之次年,日机屡袭长沙,学校奉命疏散外迁鲁亲赴安化蓝田镇(今涟源市)觅迁校址,及时组织全校师生筹办迁校事宜时长郡拥有高、初中10余班级,师生近千人。

图书、仪器和课桌、课椅、铁床等教具设备无数,且有部分线装珍本书籍,必须妥善保存而蓝田地处湘中山区,既无铁路,又无公路,全靠几艘翘尾木帆,溯湘江支流涟水而上,举校徙迁,实非易事鲁立刚运筹帷幄,举重若轻,有条不紊,逐件清点捆绑,按时装箱发运,终于顺利运达,学校得以如期迁址开学。

蓝田蓝溪桥

蓝田老街

长郡抗战宣传队

在蓝田时的长郡学生1944年长沙沦陷,蓝田告紧,长郡又临时避迁深山梅梓乡,待敌撤退后,复再迁返蓝田,始终未有一日停课1945年长沙光复,而长郡原有校舍已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残垣破壁,满目疮痍为重建校舍,鲁殚精竭虑,使长郡中学顺利迁返长沙复课。

长郡老操场

长郡老校园鲁立刚治校严谨,首重师资建设,凡有名望的老师,不惜屈躬亲临聘请尊师重道,教学相长,深得师生拥戴抗战期间,虽学校远迁穷乡僻野,而长郡仍名师荟萃,教学质量不减当年如数学老师有黎赞唐,人称“黎三角”;杨少岩,人称“杨代数”;语文老师周世钊,对古文深有造诣;英语老师罗凤清,单词、词汇烂熟,人称“小字典”;钟奇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大学教授;历史老师易仁荄,为清华大学毕业高才生;生物老师曹非,物理老师黄培心,化学老师王绍休,皆当代名流,极一时之盛。

名师出高徒,在老师谆谆教诲之下,学生虽在当时物质生活极为艰困的环境中,仍然晨读夜习,孜孜不倦学生成绩,在历届统考、高考中,均名列前茅

长郡中学化学实验室鲁立刚爱生如子,关怀备至平日教导学生,多以鼓励代替呵责,耐心开导,循循善诱,以培养学生自觉尚善尚学之精神尤对贫苦学生最为关注,盖鲁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靠其兄以雇工佣资度日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皆赖戚族之助,始刻完成学业。

及至出任校长,深感当时不少优秀学生均出自贫家,往往因资无着而时有辍学之虞故当学校迁址就绪,甫得立足之后,他就积极为筹集学生奖学金奔走呼号,不遗余力鲁虽一向蔑视权贵,但为筹措奖学基金,而不得不与当地富贾乡绅往来周旋,以求其解囊捐献。

离任去台湾后,仍难忘故土,魂系长郡,一再告诫儿孙,“长郡奖学金不可废”就在其病重弥留之际,在医院病床上还立下遗嘱:“望长郡诸君子,毋失‘朴实沉毅’校训,并发扬光大奖学金亦然”鲁辞世后,其继配靳吉禾老师倾其私蓄和海内外子女及在台长郡校友,遵循鲁遗愿,共集资1万美元,立为长郡“鲁立刚奖学金”,以荫泽后世。

泉嘶井11号长郡同学会除彭国钧、王季范、鲁立刚3位著名的校长外,长郡还拥有一大批道德文章为人称道的教师,如徐特立、易培基、李维汉、杨东莼、柳午亭、李肖聃、曹典球、周谷城、张曙、郭德垂、刘寄踪等著名教育家。

名师出高徒,长郡培养了大批具有文韬武略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捐躯的革命烈士如郭亮、熊亨瀚、文起代、聂履泰、钟伟剑、盛之权、刘畴西、黄克仁等;有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任弼时、李富春、李立三、萧劲光、陈赓、曾三、甘泗淇、韩先楚等;有早期共产党人如陈子博、彭平之、罗章龙等。

1919年长郡学生任弼时的作文《言志》在当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湖南学生有346人,占全国总人数1549人的20%强,而长郡中学的学生就有28人,遥遥领先于全国任何学校李立三和李富春就是从长郡中学走上赴法勤工俭学的道路的。

长郡还培养了一大批闻名遐迩的专家学者,如张孝骞、沈其震、吕骥、黎澍、李薰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庆云、文伏波、黎介寿、黎磊石、朱建士也是长郡学生1949年秋,长郡中学由长沙市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定名为长沙市第二中学,1984年恢复长郡中学校名。

1949年10月长郡秧歌队

改为长沙市二中时的操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