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解读

唐人故事_唐人故事下载

引言人鬼遇合故事是文言小说常见的一种故事类型。唐人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记载了许多人鬼遇合故事。唐代人鬼遇合故事在继承汉魏六朝小说模

唐人故事_唐人故事下载

 

引言人鬼遇合故事是文言小说常见的一种故事类型唐人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记载了许多人鬼遇合故事唐代人鬼遇合故事在继承汉魏六朝小说模式的基础上,发生了许多新变,主要体现为世俗性倾向和情感性追求唐人笔下的人鬼遇合故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人鬼遇合故事,在汉魏六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唐代,人鬼遇合的故事更多,主要收录在《太平广记》中唐人小说中的人鬼遇合故事承袭魏晋南北朝人鬼遇合事而来,但又出现了新的特征,这种变异与中晚唐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心态紧密相关。

一、唐人小说人鬼遇合故事的变异(一)人物形象新变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小说中的人鬼遇合故事在唐代最为明显的变化是人物形象:女鬼由恐怖诡异变得美丽动人、温柔深情、主动热情,具有人的情感;男子由害怕女鬼变为对女鬼既恐惧又渴望。

女鬼形象的变化汉魏六朝人鬼遇合故事中,女鬼多是恐怖邪恶的象征当她们害人计谋得逞后,可怖丑陋的面貌立马就显露出来例如:东汉应劭《风俗通·郑奇》中,一个女鬼变为美女,引诱郑奇并与之同居,数日后郑奇便因此腹痛而死。

南朝刘敬叔《异苑·袁乞》中,袁乞在妻亡后又娶一妻,婚后鬼妻将他阉割南朝任昉《述异志·王文明》中,王文明妻久病而亡,王与婢女结合并孕育子嗣,后鬼妻出现,“文明寻卒,诸男相继丧亡”虽然也有部分作品中的女鬼是美丽善良的,但是这类作品不多。

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中的女鬼则往往容貌秀丽、穿着华丽,居所也富丽堂皇《广异记·王玄之》中女鬼“姿色殊绝,可年十八九”《异闻录·独孤穆》中的女鬼“年可十三四,姿色绝代”《传奇·颜浚》中写道:“士女阗咽,及登阁,果有美人,从二女仆,皆双环而有媚态。

美人倚栏独语,悲叹久之”;“及夜,幼芳引浚前行,可数里而至有青衣数辈,秉烛迎之”从“媚态”“倚阑独语”可以看出女鬼妩媚动人,从“青衣数辈,秉烛迎之”可以看出女鬼身份尊贵可见,唐人小说中的女鬼并不像是鬼,更像是现实生活中容色绝代的贵族女子。

男子形象的变化在唐前人鬼遇合故事中,男子多是被动的一方,在不知道女子是鬼的情况下与之结合如《搜神记·卢充》篇中,卢充进入崔少府冢墓,崔少府请求卢充迎娶其女卢充起初谦让,府君便出示两人的婚约充:“父亡时,充虽小,然已识父手迹,便即歔欷无复辞免。

”可见,卢充是被动接受婚恋。而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中男子明明知道对方是女鬼,还是渴望与女鬼邂逅。

(二)情节叙述变化虽然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保留了汉魏六朝志怪故事的情节结构,但故事的具体环节有着很大不同魏晋南北朝人鬼遇合故事中,男主人公在面对女鬼时,没有表现出积极渴望,反而是犹豫和不安而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中,多以男悦女貌为发端,男子即使知道对方是女鬼,但看到女子的绝世容颜后仍不免心动。

正是有了这一发端,才有了后面情节的变化唐代小说《宣室志·郑德懋》篇中崔夫人想将女儿许配给郑德懋,“郑知非人,欲拒之”可见,郑德懋最开始是持拒绝态度的,但当他看到崔氏女面容姣好、举世无双后“遂欣然其后遂成礼。

”可见,男子是看到女鬼的美貌后,才渴望与之结合

情节架构的变化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中,突出表现的是相爱和分离的环节着力渲染了相恋时的心心相印、分离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别后的浓浓相思如《潇湘录·郑绍》记载:“女引一金罍献绍曰:‘妾求佳婿,已三年矣今既遇君子,宁无自得。

妾虽惭不称,敢以金罍合卺,愿求奉箕帚,可乎?’绍曰:‘余一商耳多游南北,惟利是求,岂敢与簪缨家为眷属也’”唐人小说将女子大胆追求爱情和男子对女鬼恐惧又渴慕的矛盾心理,细致地展现出来,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又合乎情理。

而魏晋六朝小说对男子女鬼的结合缺乏细致的描写

故事结局的变化唐代人鬼遇合故事常见结局仍是分离,但也出现了一类团圆式的结局,即男子和女鬼婚配之后,女子复生,并且生儿育女,如《广异记·张果女》中张果女病死后,父母将她的棺柩暂时掩埋于东院阁下郑州刘乙至此地后与她相恋。

后女子复活,“遣使诣郑州,具以报果,因请结婚父母哀感惊喜,而剋日赴婚,遂成嘉偶,后产数子”女鬼复活与男子婚配,并且获得父母的认可,绵延子嗣,折射出唐代重情的时代特色。

二、唐人小说人鬼遇合故事的主要特征(一)世俗化倾向对爱情的渴望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中的女鬼大胆追求爱情,甚至自荐枕席,折射出世俗的情欲《广异记·李陶》中记载里的女鬼大胆开放,自荐枕席,主动投怀送抱可见,女鬼与人一样,都渴望爱情,有世俗的欲望。

对荣华富贵的追求娶贵族女子是唐代文人提高社会地位的终南捷径,是唐人所期待和艳羡的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中女鬼的住处往往是富丽堂皇的,如《传奇·崔炜》中的记载从女鬼住处的豪奢可知女鬼身份高贵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中的女鬼多是身份地位高的女性,折射出唐代文人对门阀婚姻的艳羡与对荣华富贵的渴望。

(二)情感性追求相较于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唐代人鬼遇合故事有所发展,在凡男和女鬼的爱情中,情感性更加突出。

唐人人鬼遇合故事中男女结合是源于情感,性只是情自然发展的体现如《传奇·崔炜》《传奇·薛昭》《李章武传》等篇中男女遇合都是源自情,由情至性作者在叙写爱情悲剧时,除了写主客观因素外,还传达出一些难以言明的混沌状态的东西,这些很难“一言以蔽之”的观念恰恰体现了唐人作品对情感本质的深层把握。

如《宣室志·郑德懋》篇有男女相爱的甜蜜,也有恐惧、猜忌、分别的描述,从中可以窥视男子既渴望又恐惧的矛盾心态和女鬼深情而又敏感的内心。

表现形式小说中插入诗歌,具有抒情性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笺证》中说:“诗盛于唐,其作者往往托于传奇小说神仙幽怪以传于后,而其诗大有绝妙今古、一字千金者”可见,唐传奇中经常插入诗歌,且这些诗歌多传于后世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中的凡男和鬼女都富有文采,经常吟咏唱和。

这些诗歌有不同的作用,或绘景状物,或言志抒情,或传情达意叙事角度故事主要写“幽冥殊途”造成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悲剧,而男女主人公始终坚守爱情,所以,在故事情节的渲染上具有抒情性。

三、唐人小说人鬼遇合故事的文化意蕴(一)社会现实的反映“胡风”盛行唐代所说的“胡”在广义上既可指北狄,又可指西域,所谓“胡风”就是指流行于唐代社会各阶层的来自西域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风习这种“胡风”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兴起,至唐代成为浸染整个社会的一种风尚。

《朱子语类》中也记载:“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异”风”的影响下,唐代男女交往习俗也受到了影响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中,女鬼饮酒酬唱、自荐枕席、临别赠物的情节,都折射出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文化多元发展。

唐传奇起于中晚唐时期,其时儒释道思想共同发展诚然,魏晋六朝时期也有佛道文化的融合,但却是被动的、不全面的,而唐代则是自觉的主动的融合,晚唐统治者更是极力推崇道教唐小说兴盛于中晚唐时期,此时的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

(二)文人意识的折射唐人小说中的人鬼遇合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故事中的女鬼是唐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产物,反映了文人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凡男与女鬼相恋的题材体现出唐代文人尚奇的心理他们所表现的世界,往往非世俗所常。

有,甚至是怪异的、变形的。爱情、豪侠、隐逸这3种题材向来为正史所拒绝,或处于正史的边缘,而在唐人传奇中,它们却居于中心位置。

人与异类相爱和婚配的故事具有超现实的特征,自然而然地受到唐代文人的青睐唐代人鬼遇合故事中,女鬼与男子的爱情凄婉感人,从相遇到相恋再到分别的场景,都是唐人的“有意创作”,使得故事百折千回有些故事还突破了“幽冥殊途”,女鬼复活与男子婚配并绵延子嗣,满足了唐代文人好奇的创作心理。

而人性化的女鬼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浑然一体的诗歌语言,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

结语人神遇合故事在唐代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唐代文人笔下,人鬼遇合故事呈现出世俗化倾向和情感性追求唐代“胡风”盛行、文化多元发展、思想兼收并蓄,使文人笔下的人鬼遇合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凡男与女鬼相恋的题材,不仅满足了作者尚奇的创作心理,也符合读者猎奇的心态。

从人遇合故事中对幽冥世界的书写,可以看出人间上层贵族豪奢享乐的生活,体现出世俗化色彩,折射出底层文人对贵族生活的艳羡与期盼

参考文献《太平广记》《中国小说史略》《唐人小说与民俗意象研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