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新词强说愁_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
一般来说,无论是制式公文,还是领导讲话,包括各类简报、通报,这些机关文章统统都可以归为大的机关公文范畴。
机关公文不同于普通散文,机关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文章具有鲜明的“行话”特征一般来说,无论是制式公文,还是领导讲话,包括各类简报、通报,这些机关文章统统都可以归为大的机关公文范畴这些机关公文基本作用是党政机关用来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不仅是党政机关治国理政的工具,也是政府整体形象和公信力的具体体现。
机关公文有着内容客观性、表述准确性、语言特定性等鲜明特点,通知、请示等制式公文还有制作规定性、形式规范性等独有特点今天我们谈的基本上是领导讲话类等非制式公文搞过机关文字工作的人都有大致类似的经历,自认为还不错的文章却遭遇被领导“枪毙”的尴尬,沮丧之余肯定会想:问题出在哪儿?是结构不严谨还是层次不分明?是语句不通顺还是用词不贴切?是段落划分不科学还是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据本人写材料的经验来说,其中极有可能的一条就是“为文而为”,也就是词人所讲的“为赋新词强说愁”。
“为文而文”几乎是一切初为秘书者写稿子的通病依稀记得十几年前,自己刚到市级机关工作,接到一个稿子,为市委分管领导起草在解放思想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一番构思下来,我起了一个很有气势的标题——《论思想冲破牢笼》,文中我引用了大量事实来论证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再到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又从欧洲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再到启蒙运动,真可谓贯穿古今、纵论天下,写得连自己都有点儿无法谦虚的骄傲。
然而,到了领导手里,大笔一挥,把标题改为《谈谈解放思想问题》,对于内容领导更是懒得改,直接要求推倒重来,并明确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少谈那些空洞的东西”当时,我心里十分憋屈,也难以理解领导的意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岗位的磨炼,自己也慢慢有了些新的体悟,特别是担任分管文字工作的副主任之后,才明白自己当初的“不服气”是多么幼稚,才明白那答案原本很简单,那就是“为文而文”难成文。
机关公文不同于文学作品,首要任务是解决问题,执着于解决问题才能写出好的机关文章但是作为初学者,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了“为文而文”的误区,突出问题表现为“四轻四重”一是轻内容而重结构拿到写作任务,不是先考虑文稿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考虑结构要搞得多么紧密、有序,不弄出个“一二三”、整出个“四六句”,绝不罢手。
久而久之,不仅使文稿成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格式化、八股调文章,更严重的是掩盖或者割裂、淡化了内容,导致重点不突出、指向不集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轻实用而重文字机关文字重在简洁明了,说准确、说到位但有的同志偏偏对文字过于“较真”,不惜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咬文嚼字、斟词酌句上,把类似于“让改革的犁铧呼啸着穿过陈旧思想观念的僵土”之类的“佳句”视为珍宝。
殊不知,刻意追求句式整齐、对仗的同时,却失去了文章应有的精准和朴实三是轻质量而重篇幅不管是什么文章,内容与篇幅必须“尺寸相符”,宜长则长,宜短则短然而,现实中不少机关干部,没话找话说,觉得不写长点儿就不像文章,就显示不出自己有水平,甚至心中定下标准“文章至少三块、每块至少三层意思”,结果动辄五六千字,婆婆妈妈让人不忍卒读。
四是轻效果而重形式务实是文稿的生命,效果是文稿的价值过去有一段时期,机关文风积弊较深,公文写作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在……正确领导下,在……大力支持下,在……共同努力下”,似乎不这么写就不符合公文格式。
再比如,对领导讲话的评价必定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求真务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之类的漂亮话事实上,文章只要重在效果,如果大话满纸,脱离实际,形式再美,又能有什么实用价值呢?。
克服“为文而文”的缺点,走向“为事而文”的质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领悟、积累和适应的过程结合自己的经历看,我认为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要牢固树立“为事而文”的自觉意识接到写作任务后,首先要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悟领导所需:这篇稿子要表达什么?主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要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解决问题?把领导意图摸清楚、自己想清楚之后,再考虑谋篇布局的问题,并且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提炼观点、铺排层次、遣词造句乃至修改定稿,等等,都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切不可左顾右盼,分心走神,一不小心又落入“为文而文”的老套。
二要有“为事而文”的信息基础也就是说,秘书人员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八股文”,“为事”必先“知事”,要掌握信息、了解情况,包括上级大政方针、本地实际情况,宏观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法治等方面情况,微观如各行各业发展态势、工作特点、典型事例、存在问题等方面情况。
即使难以了解得很具体、很详尽,也要做到基本掌握,主要情况包括相关重要数据、特色特点,还要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情况,下笔不慌张”三要掌握“为事而文”的基本要领“为事”必先“知事”,也就是要琢磨事、研究事,否则,掌握再多的情况也写不出好文章。
这就需要对掌握的大量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分析,找出带规律性、倾向性、典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措施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远同在写稿子屋檐下的我们,越写越好、越写越快。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ppt背景音乐_ppt背景音乐下载免费mp3
今天才知道,一键就可以提取PPT文件中的图片、音频、视频素材
-
谢谢你来了_谢谢你来了全集完整版
2018年11月4日,在联赛结束的第二天,石家庄永昌足球俱乐部举行了2018赛季的答谢晚宴 8个月的征程,18座体育场、30场比…
- 谢谢你来了_谢谢你来了全集完整版
- sweetie_sweetie翻译
- 深圳社保电话_深圳社保电话咨询
- 深圳社保电话_深圳社保电话咨询
- 嘉兴学院图书馆_嘉兴学院图书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