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解读

凿的拼音(开凿的拼音)

地名,城市名片。一个个普通的地名,既承载着老百姓的记忆,也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凿的拼音(开凿的拼音)

 

文  |  社会事务科 图  |  来 自 网 络 地名,城市名片一个个普通的地名既承载着老百姓的记忆也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 香山 ” 历史上又称 “ 卧牛山 ”、“ 桃花山 ”

“ 凤凰山 ” 又名 “ 河阳山 ”

“ 青龙南桥 ” 原名 “古稀桥”

“ 徐塘桥 ”原名“ 万寿桥 ”……除了这些你知道我市境内有两座 “ 凤凰山 ”吗?

大家熟知的“凤凰山”位于凤凰镇,又称“河阳山”因山体如丹凤展翅,故称“凤凰山”“凤凰山”曾有“内外八景”之说“内八景”有三潭、四井、古桧、空杨、秀峰、醴泉、丞相墓、状元读书台;“外八景”有湖下书声、坊基酒肆、港口渔歌、柴场牧唱、桑岸啼鸣、莲塘游鱼、松林落照、精舍飘幡。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市还有一座“凤凰山”,位于金港镇西南部,东与香山相望,西、南与蟠龙山相接,北隔张杨公路面对长山这座“凤凰山”又名凤凰岭(孔雀岭)《江阴县志》明嘉靖年间山川中记载:“凤凰山在县东二十里,太平总类云:‘晋太康元年人有掘山者得石凤凰,因以为名(清代后记载凿山得玉凤凰)’。

”诗云:“凿石喧传得凤凰,争看岩际任翱翔,蟠龙相错增奇彩,圣德来仪送圣王”你知道“石头港”是春申君黄歇开凿的吗?

石头港位于香山东麓,南接江阴市云亭镇的长河,北入长江石头港是楚春申君黄歇在赐邑吴地后开凿的13条河流中的一条,也是连接苏南、苏北济渡之重要航道至唐垂拱二年(686年),陨石落在该河入江口旁的镇山东麓,该河遂更名为石头港。

宋天禧四年(1020年)开挖东横河后,石头港被截为两段东横河南面的一段在清乾隆时期就被称作白蛇港,而东横河北面的一段被称作石头港2013年,东山村境内的石头港因镇村等建设的需要湮没,占文村大桥至港西村侯家桥的一段石头港还在,是区域内排涝、灌溉的主要河流。

你知道“河南庙”是因河南商人捐资重建而得名的吗?

“ 河南庙 ” 原址在横河里西北约800米处、东横河北侧,现位于张家港公园西侧“河南庙”始建于晋唐时期,原来只是一座乡间小庙,名为“永宁庵”明代嘉靖年间,因遭倭寇侵犯,庙中香火寥落,无人修葺适于其时,有一河南周氏商人,途经“永宁庵”,在观音菩萨像前许下“重建庙屋,再塑金身”之愿,数年后,周氏大发,故出资重建。

群众因周氏系河南人,故称河南庙你知道我市有条路就叫“马路”吗?

在凤凰镇的杨家桥,有一条道路叫“马路”关于这条路为什么就叫“马路”,有一个传说相传当地一个村中出了一名武举人,武举人每日练习骑马射箭,踏出了一条马路,后来这条路就一直沿用“马路”之名因为这条路经过一个自然村,后这个自然村就以“马路”取名为“马路上”。

你知道“双山岛”是哪两座山吗?

初闻“双山岛”,十有八九的人会问,“双山岛”上有哪两座山?到过“双山岛”后,更多的人会疑惑,为什么“双山岛”上没有山对,其实“双山岛”上没有山那既然无山,又为何称“双山”?相传大约1908年初就有江阴、靖江等渔民相继来到岛上捕鱼、垦荒,成为了原始的垦荒居民。

曾有诗人吟咏当时双山岛的情景:“四望无边际,中浮一片沙”当时的人们称双山岛为:西开沙、巫山沙直至1927年江阴的财主祝丹卿第一次前来岛上围垦圩塘未成功,次年围垦时便在岛上举行祭滩仪式,祭拜时望见雄踞南岸的长山和巫山的秀丽景色,遂取名为“双山岛”。

其蕴含菩萨保佑,基业如山永固之意地名见证历史变迁,而普查则记录文明中国自2014年7月启动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目前我市已进入基础性工作攻坚阶段“什么是地名普查?”“为什么要做地名普查?”“地名普查群众能做什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1什么是地名普查?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

第一次地名普查

1979年~1986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形成了纸质卡片档案以及1:50000地图,为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参考但是一普对地名的文化成因探本溯源做得不够深入,而地名的来历和演变恰恰是地名最为重要和宝贵的信息;况且1986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地名信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地名信息资料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亟需开展新一轮全国性的地名普查,予以更新、补充和完善。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普查范围:全市行政区域内包括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等在内的9个大类的地名普查时间:2014年12月开始到2017年12月结束。

普查任务: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完善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原国家地名数据库),建立地名普查档案主要内容:    1.充实完善原有资料;

    2.新增地名调查;    3.开展地名标准化处理;    4.完善城乡地名标志;    5.建立和完善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2014年底,我市即制定出台了《张家港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成立了由25个相关单位组成的地名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

2015年6月9日,丁学东副市长主持召开了张家港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动员部署会议,标志着我市地名普查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通过政府领导、条块结合、社会参与的方式,对我市的地名进行全面摸底2地名普查成果有什么意义?

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是第二次地名普查的一项重点工作,是体现普查成效的关键做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是推动普查成果应用,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的需要 1.普查成果转化是规范地名管理的重要手段地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

城市建设、文化渗透、人口迁徙、市场主体的个体行为等均会导致地名的变更地名命名不规范、地名标志缺损、不使用标准地名等问题层出不穷,对地名规范管理造成严峻挑战加强普查成果转化,推动地名标准化处理,强化地名规划,有利于提升我市地名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地名管理,服务港城发展。

 2.普查成果转化是城市地名文化保护的有效途径张家港建市虽短,却扎根在一片古老的土地,拥有如“梁丰”、“暨阳”等一批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老地名,其中一些已经在城市开发建设的进程中被淹没。

为传承文脉、存史育人,亟需对这些吴文化地名进行抢救性保护而对历史地名的保护就是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市已经公布了第一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目前正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对这些历史地名的地名含义、历史沿革等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以通过对地名文化地弘扬和传承,来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文化软实力。

3.普查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智慧城市建设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加速流动,对地名信息和地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标准地名信息成为连接各种流量的纽带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和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的作用,鼓励在民生服务领域推广智慧应用。

加快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建设地名信息数据库,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为智慧城市运行提供信息基础条件3地名普查普通市民能做些啥?地名普查涉及到全市9大类30余小类的地名,老百姓住的村、小区,每天要走的路、经过的桥,门前的河流,工作的单位等等都属于地名普查的范围。

因此可以说,地名普查和每个市民息息相关那地名普查到底要普查哪些内容呢?地名普查除了要普查专业性较强的地理实体经纬度、比例尺、测量方法等,其他栏目的内容都是群众可能知晓,或者可以提供线索的比如一些地名是多音字,在我市地名的读音和其他地方可能不同;又如一些地名有地方读音,和标准拼音还不同。

还有一些地名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地名的来历、含义和历史沿革史书无记载或记载不全,要依靠老村民、老干部、老专家来提供、补充和完善市地名普查办会向社会各界发放地名普查调查表,也会召开一些有针对性的座谈会,向群众征求地名资料和信息,希望群众能协助配合他们,也欢迎群众主动向市地名普查办或各区镇民政办、社区办、社会事业办提供地名信息、线索,参与我市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让我们的地名普查更加全面、准确和丰富。

【民政姓民,民政为民】这里说的事,与你我有关。微信号:张家港民政英文ID:zjgmzj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