辔(辔是什么意思)
在各期卜辞中时有出现,常与虘方、羌方、羞方并提,被称为“四邦方”。辔族的出身可能并非中原国家,而是跟羌方、羞方一样出身于游牧民族,但与商王朝长期
殷商甲骨文中有一个以“辔(pèi)”字命名的神秘部族,在各期卜辞中时有出现,常与虘(cuó )方、羌方、羞方并提,被称为“四邦方”辔族的出身可能并非中原国家,而是跟羌方、羞方一样出身于游牧民族,但与商王朝长期交织,或已融入中原文化。
辔国与商王朝的关系分分合合,不太稳定,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商王朝一直对它十分重视那么辔国的地理位置在哪?根据一期卜辞:“戊寅卜,宾,贞今秋(上工下口)其围辔”意思是辔方遭到了(上工下口)方的围剿(上工下口)方是殷商西北部大国,商朝的死敌,商王在其周边册封了许多国家来监视和防御它。
(上工下口)围剿辔方,说明辔方与其邻近,也在西北方向辔方是“四邦方”之一,可见这些方国都是紧密相邻的辔方位于商王朝西北部边境,是商王朝防御西部或西北部强敌入侵的重要屏障有说法认为商代辔国位于今山西石楼县以北的太原地区。
公贸鼎铭文中的“辔”字“辔”的甲骨文是“三道绳索连着一辆马车”的象形,是一幅三马拉车的场景《礼记·曲礼》说:“执策分辔”是指马索《诗经·简兮》中有“执辔如组”,指缰绳当然有说法认为甲骨文中的“辔”为“叀”,是一种纺织业上的收丝器。
不过甲骨文并非“丝”,而是一种“索”,很明显由多绳交织而成我们知道,周代金文继承了商代的甲骨文,其意大多未变周代铜器“公贸鼎”中也有这个字,铭文叙述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叔氏派公贸去慰问(己其)伯,(己其)伯赏赐公贸良马、缰绳、一辆车。
可见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辔”是和马车缰绳联系在一起的早辔部族的来历可能跟这种用来驾驭牲口或马车的缰绳有关
辔的甲骨文辔国在一期卜辞中是商的成员国,商王与辔国的关系较好,此时大概是武丁统治时期,商朝国力强大,辔国种种原因被迫成为商的附属,每年要进贡财物,比如“……五十在辔”这是辔国向商王进贡财物的数量“贞辔受年。
”这是商王贞问辔地的收成情况,可见辔地土地肥沃,商王辟有自己的私有农田辔国虽远在西北部,但商王还是会时常派人去辔地执行任务,如“争曰雀乙酉至于辔”这是商王派遣雀侯前往辔地雀侯在卜辞中多以武将身份出场,曾替商王东征西讨,是商的宗室成员。
再则辔地位处西北边境,敌国林立,所以此次派雀侯前往辔地,多半是执行军事任务卜辞:“呼我人先于辔。”、“勿呼我人先于辔。”这是商王呼令“我人”前往辔地。
辔方也不是从头到尾臣服商朝的,途中有过两次反叛,分别见于卜辞三期和五期三期卜辞“叀可伯囗呼(伐)絴方、虘方、辔方……”商王令可伯去征讨絴方、虘方、辔方到了四期卜辞中,辔方又与商王朝握手言和,辔方再次成为殷商西北部的防御据点。
卜辞:“壬申卜,御召于辔”召,召国,也是商王朝的西部劲敌,这是商王在辔地做好对召国的防御部署“壬戌,贞乙丑王步自辔”商王还亲自去了辔地巡视同组卜辞中还出现了多个未能释得的地名,可见商王视察的地方有多个,是一路循序而进的。
卜辞:“亥,贞甲子(酉彡)囗在辔”这是商王在辔地进行(酉彡)祭,(酉彡)祭,据说是一种大型乐祭,商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发展已经十分完善,一个国家的“礼、乐、刑、政”是极其重要的,而礼乐源于各种各样的祭祀商王在辔地进行(酉彡)祭,不但说明商王对辔地的重视,还可以看出辔地是一个礼仪文化之邦。
但是到了商末,辔国再次反叛卜辞“乙丑王卜,贞……遣告侯田,册虘方、羌方、羞方,辔方,余其从侯田甾伐四邦方”以上“四邦方”又联合起来开始造反,商王急告侯田,并命侯田出征讨伐辔方的反复无常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来自商王朝的压力,辔方是商王设立在西北部的重要屏障,肩负着监视西北部的边境情况,责任重大;二是来自西北部强国的威胁,(上工下口)方曾围剿过辔方,辔方的安全受到挑战,反叛也许是一种无奈之举。
辔国可能亡于这段时期,之后不见辔国踪影文/堰风三代古国——费国,商的灭亡源于他,与秦国、徐国关系密切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rid(ridibooks汉化版官网入口)
搭乘互联网东风,国产动漫作品及互联网漫画平台迅速崛起,并逐步向海外开拓市场“蓝海”。去年11月,海外漫画发行平台WebComics宣布获…
-
灵的部首(季的部首)
偏旁、部首不是同一个概念,但二者之间有联系,有重叠。什么是偏旁呢,我们知道,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合体字。偏旁就是…
- creep(creeper是什么意思)
- 畿(畿读什么)
- 辉组词(辉组词是什么)
- 舛(舛怎么读命运多舛是什么意思)
- 脊(脊柱侧弯的危害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