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怎么读(阴郄怎么读拼音是什么)
即手足十二正经每经一个郄穴,加上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阳跷脉、阳维脉、阴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合计十六郄穴。郄穴,郄,有空隙之意,是各经之气深聚的部
概述郄穴作为特定的针刺穴位首次见于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郄穴,合称为“十六郄穴”即手足十二正经每经一个郄穴,加上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阳跷脉、阳维脉、阴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合计十六郄穴郄穴,郄,有空隙之意,是各经之气深聚的部位。
从郄穴的含义而论,是气血出入较深部位之意,在经脉循行路线,气血流注于肘、膝关节以下(足阳明经在膝以上),遇到迂曲部位时,气血汇聚、输注之状,如关注于孔隙之中,故称为“郄”,将此位置的腧穴称为“郄穴”
十六郄穴十六郄穴1、:手太阴肺经—孔最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孔最孔,孔隙也最,多也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应秋,其性燥,肺经所过之处其土(肌肉)亦燥(肺经之地为西方之地),尺泽穴流来的地部经水大部分渗透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运地部的经水时如过筛一般,故名孔最孔最穴为手太阴肺经之郄穴,是肺经气血深聚之所,所以有输导经气调整脏腑之功能,对治疗本经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
尤其对本经血证治疗有其独到之功2、手厥阴心包经—郄门位置: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本穴在前膊两筋间,两筋夹隙中,其穴深大,故称“郄门”手厥阴心包经之郄穴,为少厥阴经经气血汇聚之所,有祛瘀止痛之功,而心包代君行事,心主血脉,故又能治血证3、手少阴心经—阴郄位置: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阴郄郄通隙,空隙孔窍,此指郄穴,故名阴郄穴手少阴经少血多气,阴郄穴是为心经之郄穴,是足太阴经气血深聚之所,所以有输导本经经气,调和脏腑之功能,对治疗本经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4、手阳明大肠经—温溜位置:
位于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温溜温者,温利之气;溜,含停流之意阳明经气至此而逆注,故名温溜手阳明大肠经之阳热经气在此聚集,故为手阳明大肠经之郄穴,其所具有散发大肠经气血热,向大肠经的天部提供气血又如《针经节要》所言:“阳明常多血多气”,所以温溜穴不仅具有本经所主治肠鸣哕噫、头面肩痛疼痛等诸证外,擅治肠道血证,如结肠溃疡、痔疾便血等证。
5、手少阳三焦经—会宗位置: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宗,本也,聚也又流派之本源为宗,凡事物之系统,必先有宗主,而后有支别本经居三阳之间,而本穴挨次之穴,为三阳络(即三阳经之络脉,相互沟通),犹系统之支别也本穴居三阳络之前,犹会别支而宗主之,故名“会宗”手少阳三焦经之郄,乃手少阳经经气深聚之所。
因手少阳经多气少血,故本穴不仅用于治疗本经所属脏腑证,如治五痫、耳聋等病症,更对于本经循行所过处的急性痛证治疗效果尤甚明显,如治疗肌肤痛、肩、背、肘酸痛等证6、手太阳小肠经—养老位置:在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
养老养,隐藏;老,穴窟此穴隐藏于骨缝之中,取穴时必转手方得,故名养老手太阳郄穴,所处气血运行通道狭窄,如孔隙一般,故为手太阳经气血深聚之处同时又为手太阳之“本”,是本经经气汇聚的重心,对本经“标”部的经气弥漫影响大。
故其不仅具有输导本经经气,调和脏腑之功能,对治疗本经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还因小肠手太阳经多血少气,对治疗本经所的“标”处痛证,如肩、背、肘、臂酸痛效果尤甚明显7、足太阴脾经—地机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地机地,脾土也机,要也;脾属土,地为地之体,下肢亦可称为地部穴为足太阴脾经之郄,足太阴气血之所聚,故名地机本穴是足太阴经气血深聚之所,所以有输导经气调整脏腑之功能,对治疗本经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尤其对本经血证治疗有其独到之功。
8、足厥阴肝经—中都位置:内踝上七寸,胫骨内侧面的中点或胫骨后缘处。
都,聚也,丰也本穴直上有足太阴之阴陵泉,下有本经之蠡沟,后有漏谷、前有足阳明之条口、巨虚,四周诸穴,具有凹下加泽之意本穴居共当中,犹泽中之丘也,颇合“都”字之义更以本穴位于膝踝折中处,故名之以“中”,而曰“中都”。
足厥阴之郄穴,又因其独特的穴性,故其治疗本经所属脏腑和本经循行所过之处的急性、顽固性、发作性病证效果较好。9、足少阴肾经—水泉位置: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
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断之意水泉穴名意指体内的水液如细小的水泉外涌一般,故名水泉足少阴经之郄,乃是肾经气血深聚之所,而足少阴肾经少血多气,故有输导本经经气,调和脏腑之功能,对治疗足少阴经所属脏腑和本经循行所过之处的急性、顽固性、发作性病证效果较好。
10、足阳明胃经—梁丘位置: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梁丘陵起曰丘,筋犹小丘;骨垣如梁,穴在膝盖上方,犹如同梁之上,故名梁丘胃经郄穴,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如《针经节要》所言:“胃足阳明多血多气”,因此梁丘擅长治疗与本经密切相关的脏腑、器官组织的急慢性痛证和血证11、足少阳胆经—外丘位置: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外丘穴在下肢外侧,人当努力时肌肉隆起之处,与足阳明之丰隆穴,同在一条肉椽,故与“丰隆”穴之丰满填起,名义略同,故名“外丘”外丘是为足少阳之郄,是本经气血深聚之所又如《针经节要》所言:“胆足少阳经少血多气”。
故外丘穴具有输导本经经气,调和胆腑之功能,对治疗足少阳经所属脏腑和本经循行所过之处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12、足太阳膀胱经—金门位置: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金门金,禁也,又兵象也本穴在申脉前方木阳经至此,临于垂末,将与少阴之气交接,犹时届九秋,金风肃起,遏化阳和之气一变而为萧瑟之阴,故曰“金门”足太阳经之郄,乃是本经气血深聚之所,故有输导多血少气的足太阳经经气,调和脏腑之功能,对治疗足太阳经所属脏腑和本经循行所过之处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
13、阴维脉—筑宾位置: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古宾与膑相通人当腿部努力时,则本穴坚强坟起,如有所筑者筑,杵也杵之使,坚实也因其有利于膑,善治腨痛、足痛,故名“筑宾”本穴既为肾经之穴,同时又为阴维脉气所发之处,因三阴交穴传入本穴的气血较为细小,如从孔隙中传来一般,故为阴维脉之郄。
因此其对于治疗阴维脉中头身道隔部位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因阴维脉主一身之阴络故本穴通过阴维脉可调理肾、肝、脾经经气,治疗脾虚之呕吐痰涎,肝肾经气失调之疝气14、阳维脉—阳交位置: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针灸甲乙经》谓本穴:“为阳维之郄,斜属三阳分肉之间”犹足三阳与阳维脉四经之交会也,故名“阳交”《难经》云:“阳维为病,苦寒热”因其特殊穴性,所以阳交不仅善治热性的病证,如寒厥、惊狂、热痹等也能治疗阳维脉所过处的病证,如膝痛,足不收,喉痹等。
15、阴跷脉—交信位置: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本穴与复溜相并,俱承照海而来海有潮汐,潮汐有信其穴与三阴交相近,因名“交信”本穴交会脾之三阴交,将与肝脾二经合协,行其藏血、统血之用是为阴跷脉之郄,又为足少阴之“本”,是足少阴经经气汇聚的重心,体现对本经在头面、胸背等“标”部经气弥散的影响。
所以对治疗阴跷脉循行所过之处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突出其对本经头身隔远部的重要治疗作用所以本穴可主治女子经漏、月经失调等16、阳跷脉—跗阳位置:小腿外踝后区,昆仑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
本穴在足三阳交近处,位于足阳明、足少阳之后,相与附丽而行,故名“附阳”为阳跷之郄,乃为阳跷脉经气血深聚之所,故有输导阳跷脉经气之功能;同时又为足太阳之“本”,是足太阳经经气汇聚的重心,体现对本经在躯干部经气弥散的影响。
所以对治疗阳跷脉循行所过之处的急性病证效果较好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文章仅代表现阶段的研究认知水平,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医疗知识不断更新!感谢阅读,欢迎交流,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转发。
每周更新内容主要为成人针灸推拿及儿童推拿为主!感谢您的关注!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翠的拼音(翠的拼音嘴的拼音)
今天分享的是:“翠”字。翠,拼音cuì,从羽,卒声。“羽”为鸟羽之象,本义指一种青色的翠鸟,引申指青绿色、色彩鲜明。…
-
motivate(motivates)
motivate英 [ˈməʊtɪveɪt] 美 [ˈmoʊtɪveɪt] v. 成为……的动机,是……的原因;激励,激发;<南非>…
- 足的拼音(坐的拼音)
- shrink(shrinking demand翻译)
- shrink(shrinking demand翻译)
- 堵组词(堵组词四年级上册)
- 止的部首(齿的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