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解读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当心核辐射标志)

5月7日,南京发生重大辐射事故。某工程检测公司在南京市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了一枚放射源铱-192。5月10日下午,该

当心生活中的核辐射(当心核辐射标志)

 

5月7日,南京发生重大辐射事故某工程检测公司在南京市中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院内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了一枚放射源铱-1925月10日下午,该放射源被找到并安全放回铅罐回收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人员受到伤害。

并不是只有好莱坞大片里毁灭地球的核污染,也不是切尔诺贝利才会发生核泄漏,看似神秘的放射源在中国并不鲜见据2004年环保部门统计,全国共有放射源142773枚,除已经收贮的,尚有在用源76767枚,闲置废弃放射源30613枚。

所以,这些危险的放射源,其实离你并不遥远你肯定想不到有一天走在大街上被核辐射对吧?听壹读君聊聊放射源,以及怎么保护自己的事吧实习壹读君:刘静放射源常识扫盲放射性物质,除了用来制造炸死很多人的原子弹,和用来发电,还有很多用途,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得多。

在医学方面,放射源广泛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消毒灭菌;在农业方面,主要用于辐照育种,用以改良品质、增加产量、灭菌保鲜等;在工业方面,可用于石油、煤炭等资源勘探、工业探伤、无损检测、密度、厚度测量等放射源还可用于人造卫星供电,火灾烟雾报警,污水治理。

无论用在什么地方,它们都被称为放射源在我国对放射源管理最松懈的时候,这种危险的东西可以说俯拾皆是上个世纪50年代,民用放射源在中国开始应用,那时一个生产队为辐照土豆、大蒜,就可以建起一个钴-60源放射源有多危险呢?它们的威力大小是不同的。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放射源可分为ⅰ、ⅱ、ⅲ、ⅳ、ⅴ类:ⅰ类为极高危险源,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即可致人死亡;ⅱ类为高危险源,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ⅲ类为危险源,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ⅳ类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受到临时性损伤;ⅴ类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工作人员,你们可长点儿心吧!目前,我国对放射源的管理主要依靠一部《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及8部行政法规和一些部门规章但是,有法,并不意味着管得好放射源使用的审批流程和监管制度虽严,监管工作存在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仍然事故不断。

据卫生、公安部门的公开资料,中国大陆从1988年至1998年共发生放射性事故332起,受照射总人数966人其中,放射源丢失事故约占八成,丢失放射源584枚,有256枚未能找回丢失的原因,要么是相关单位领导不小心,要么是工人违规操作,甚至干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随手一扔。

这次南京放射源丢失事故就是由于人员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在完成探伤作业后,正常的工作流程是将装置放回特制箱上锁,然后对现场进行射线检测以确保安全但事故责任工人忽略这两个步骤,让钥匙链大小的放射源就那么掉在地上,而且没有人走过去搭讪:“同志,这是你掉的核武器么?”。

这种人为造成的悲剧此前已经发生多起1992年山西钴-60放射源事故起因是转移时管理员记错数目,使剩下一枚放射源下落不明,后被一名工人捡走,造成三人死亡;2004年,北京一家公司被盗,丢失一枚铱-192放射源,犯罪嫌疑人还向该单位进行电话勒索,后被公安机关追回;2005年,哈尔滨某居民楼锅炉工将一个类似“轴承”的金属棒捡回家中,导致附近100多名居民受到照射,其中一名老人死亡;2007年,兰溪一个核子秤配套设备放射源铯-137被人发现时,已经在地下室弃置10多年;2008年,广西一个水泥厂的放射性物质被该厂员工偷走当废铁卖出。

万一在路边捡到放射源怎么办类似的事故在相关部门的统计案例中很常见,总的来说,一旦放射源丢了,广大人民群众不要乱捡东西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措施放射源的射线人眼看不到,但是按照现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ⅰ、ⅱ、ⅲ类放射源的标号应刻制在放射源本体或者密封包壳上,ⅳ、ⅴ类放射源的标号应记录在相应说明文件中。

对密封在贮藏器里的放射源来说,最重要的是观察外观和标志如果你在路边发现标有电离辐射标志的物体,或用铅、钢、石蜡等制成的圆柱形或球形物体时,最好不要擅自打开,也不能觉得好玩捡回家别想着卖给废品收购站,那玩意儿收购站也不认识,不会给你几个钱。

如果没有能见的标签、标识和包装,放射源只能靠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用科学仪器来确认因此,如果发现可疑金属物(尤其是通过肉眼即可辨别不是金链子时),最好迅速远离现场并拨打环保举报热线:12369总之,壹读君觉得,提高人们对于放射源的认知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虽然杜绝放射源事故主要靠监管,但咱们长点知识,也许就能在万一时救自己一命知识改变命运,壹读君不打诳语-----本文由《壹读》杂志供稿壹读微博:@壹读 壹读微信:yiduirea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