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反思_小摄影师教学反思总结
有一次在头撞影墙群谈到现在的很多摄影师,包括某些经常获奖的摄影师,基本功不行,就有摄友问:什么是摄影的基本功?我忽然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突然认识到,几乎所有走向摄影道路的人,都发觉自己走得弯弯曲曲,磕磕碰碰,没有一个人
有一次在头撞影墙群谈到现在的很多摄影师,包括某些经常获奖的摄影师,基本功不行,就有摄友问:什么是摄影的基本功?我忽然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突然认识到,几乎所有走向摄影道路的人,都发觉自己走得弯弯曲曲,磕磕碰碰,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走得一帆风顺的。
还有一些人,一辈子都处于入门的那个阶段,认识上提不高,实践上也不过重复地拍摄,素材积累了几十年,拿得出手的寥寥无几,除了在自己所在的小县城还能混个名头,一出县城,马上没了自傲的资本,因为自己拍摄的东西,放眼到全中国,简直一抓一大把,每个拿相机的人手中都有类似的一大堆照片,最后只有自己所在县城的档案馆还对这些照片感兴趣,但是每个县城的档案馆只对拍摄于本地的老照片感兴趣,不是本地的也不感兴趣。
这说的是一部分人的情形,比较典型实际上,其它拿相机拍照片的人都是差不多的情况,比如混论坛的,比较热衷于时尚商业人像、街拍、风光、器材;迷“艺术”的,比较热衷于养眼的“唯美糖水大片”;迷“纪实”的,比较热衷于老、少、边、穷和所谓的“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年轻人迷“私摄影”,裸体、美女人像,搞怪之类......每一个群体的人都有不同的偏好,以及他们的“心得体会”。
为什么摄影在中国如此落后,根据我十多年来的观察,总体上源于摄影教育上的落后如果把中国的摄影教育分为两部分,那么可以分为半途出家的业余学习和学院派的专业学习,这两部分人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中国摄影的高度。
不管前者或者后者,事实上都产生了著名的摄影师和艺术家,但更多的却属于默默无名的“摄影/艺术爱好者”。这说明无论通过哪条途径,都可以走向摄影的高峰,至于高峰的高度究竟有多高,可以开另外一个话题来探讨。

先来说说“半途出家的业余学习”从数量上讲,绝大多数“搞摄影”的人都属于这个群体如果要进一步细分,原来在其它视觉艺术领域的人转到摄影领域会获得更大的优势,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原来非常熟悉艺术,他只需要把摄影作为一个艺术的新媒介来看待就可以完成华丽的转型。
这方面有很多著名艺术家的案例,比如王庆松从绘画转到摄影属于非常成功当然也有大城市艺术氛围的因素,比如在北京、上海等艺术活动比较频繁的城市,学习起来相对更有资源,十八线小城市本身比较落后,即使搞绘画的转到摄影领域来也会困难重重。
但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却没有艺术背景,换言之,他们拿相机之前,可能从来没有喜欢过视觉艺术,从来没有关注过绘画、雕塑、建筑、设计领域的作品,这会导致一个他们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盲区,也就是他们无法自觉地意识到“什么是美”。
“美”,看上去是一件非常简单明了的事,但没有经过艺术训练的人本质上是无法理解“美”的他们有直觉上的“美”的体会,比如能“看到”花朵的美,“看到”夏季晚霞漫天时的美,“看到”五官精致的女人的那种美......这就解释了初学摄影的人为什么都喜欢去拍荷花、晚霞、美女,也解释了“唯美糖水片”为什么会受到更多人的喜欢。
原因就在于这种“美”一眼就可以察觉到,不需要经过艺术训练就能辨别出来那么为什么这种“美”不需要艺术训练就能“看到”呢?原因很简单:它们的比例符合一种整齐的数学关系,比如许多花朵的花瓣符合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花朵和晚霞的色彩属于高纯度的颜色(高饱和度)。
色彩鲜艳、造型有规律有节奏的对象天然地吸引人的眼睛,这造成我们对这类事物有“很美”的感觉但是超出某个范围之外,就很难意识到它们的“美”为了让那些对美没有任何经验的人拍摄好一张照片,某些老师就想出了“三分法(黄金)构图”这种招数来。
实际上,黄金构图就是从斐波那契数列来的三分法(黄金)构图成了摄影爱好者“视觉造型”的启蒙在色彩方面,除了风光摄影中强调“日出前后一小时黄金时间”这种“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经验判断——实际上是这个时间段大自然能够提供高纯度色彩(高饱和度)和冷暖色调的反差——外,还嫌弃“顺光”缺乏戏剧性。
在这些经验主义者眼里,照片中光线一定要侧光才“好”,否则就被认为“不好”令人震惊的是,大量类似的“经验”被总结为“普世知识”,各种《构图决定一切》《大师用光秘诀》之类的低级“知识”成为摄影学习中的“圣经”。
这些既没有足够艺术知识,也缺乏足够审美经验的人写了大量的摄影入门书籍来教导门外汉们快速入门,情形相当于一群唱卡拉OK不懂五线谱的业余KTV歌手在教学生如何学习音乐

除了上述一大群人用以讹传讹的方式“普及审美”和“摄影知识”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群体是记者们可以这么说,在主流摄影界,“记者摄影”一直主导着中国摄影(也一度主导者国外的主流摄影界)“记者摄影”反复强调的是“照片反映客观现实”,“照片是对现实的一种客观记录”。
记者们并没有意识到,“照片对现实的客观记录”这种观点是一种非常初级的、原始的认知,菜市场的大妈们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这个群体的人就无法挣脱这一点原因是这个群体的人,其成长大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的,或者是半途出家自学的,大多摄影师没有经历过思辨方面的专业训练,也缺乏美学上的足够认知——。
他们很容易认为摄影涉及美学的部分属于“形式”,而照片中反映的“内容”才具有“深刻内涵”所以他们就像马格南的前辈们那样,热衷于全世界到处跑,以“历史的记录者”自居他们为自己照片中呈现出来的宏大叙事激动不已,。
他们甚至以照片改变世界为目标,把摄影的功能性无限放大,把照片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理解为摄影的本体价值因此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都极力反对摄影艺术化,把摄影与艺术对立起来由于记者掌控着媒体和传播渠道的话语权,因此这些人的观点往往成为主流话语,记者摄影也因此成为主流摄影。
大名鼎鼎的国际图片社马格南的起源就是摄影记者的一个联盟,其目的是不受刊物编辑所左右早期好多新加入的会员都通过观察其他马格南摄影师的工作方式和照片偷偷地摸索经验但是也有许多马格南摄影师不屑于记者式的摄影,他们往往强调自己作品的艺术性。
因此在马格南内部也存在着新闻报道和艺术的严重对立新闻报道摄影和与此相关的传统纪实摄影一度成为整个摄影界的主流,虽然在上个世纪60年代MoMA摄影部主任约翰·萨考斯基(John Szarkowski)试图通过“新纪实”(New Documents)这样的命名把纪实摄影从传统的记者摄影(新闻报道摄影)中分离出来,强调这种具有快照风格的照片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换言之,。
在艺术摄影的语境下,纪实(用135相机拍摄的类似报道摄影的那种范式)被视为一种风格(Snapshot style),而不再像记者一样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动机此后,许多搞不清摄影内部认识之争的人就变成了“意识分裂者”,。
他们既分不清记者和艺术家之间的差异,也分不清纪实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哪里有利益就往哪里钻,恨不得自己的作品能够在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络、画廊、美术馆、档案馆全方位去展出在所有的展出空间中,记者们最搞不定的是画廊和美术馆,原因恰恰是这些场馆不是记者们所控制的,而其它场地基本上由他们的“自己人说了算”。
从此,一帮人控制着各类传播媒体,另外一帮人控制着艺术场馆,那些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普通人只好在网络论坛(比如蜂鸟、色影无忌等)和图片社区(比如图虫等)里找到存在感

大量散布在网络论坛和图片社区的摄影爱好者们大多被碎片化的信息所主导,他们不是迷醉于器材里成为器材党(暗房党),就是迷醉于美女的温柔乡里成为私房摄影师,不是成为徕卡相机的坚定信念者,就是成为森山大道、埃里克斯·韦伯(Alex Webb)等街拍大师的忠实信徒。
他们的摄影学习大都来自论坛和图片社区,网络里“摄影入门培训”多如牛毛,书籍依然是《构图决定一切》,《大师用光秘诀》,《一招出牛片》,《获奖秘籍》,《摄影从入门到精通》,《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等等,如果有谁能够在诸如iphone摄影大赛,索尼世界摄影大赛中获奖,就会激动得三个晚上睡不好觉,以为自己已经爬上了摄影的金字塔尖。
当然记者们是不屑于这样的摄影奖的,他们有自己的奖项,比如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他们觉得荷赛才是摄影的金字塔尖荷赛也被视为“职业摄影师们的大奖”。
圈外的人往往会被“职业”两个字所迷惑,比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就被视为篮球界的金字塔尖,照此推理,荷赛被视为摄影界的金字塔尖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吗?事实不完全是这样荷赛是摄影记者们的金字塔尖,不是艺术界的金字塔尖,艺术摄影师们就认为荷赛距离顶尖的艺术展还有十万八千里。
所以艺术摄影师们另外设置了各种摄影奖,在国内,三影堂摄影奖、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色影无忌中国新锐摄影奖就被视为一种“艺术奖”,展览是在美术馆或者博物馆里展出的,他们强调“原作”的物理特性,所以绝不会把网络作为作品的真正展示区。
摄影记者们就难以在这种奖项里找到共鸣,所以有些人只好去参加各种名为“纪实”的摄影奖,比如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之类

马格南也分裂为记者和艺术家两派本文开头说到,中国的摄影教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半途出家的业余学习,一部分为学院派的专业学习实际上学院派也分两类:一类原来是学艺术专业的,后来“半途出家”搞摄影,或者偶尔用到摄影这种媒介,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人把这些艺术家创作的摄影作品称为“观念摄影”,也是中国当代摄影的起源。
王庆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不过当时这些“搞艺术”的跟传统摄影家圈子完全没有交集,传统摄影家们也不承认王庆松们搞的是摄影,而且一直“看不懂”,等王庆松的作品卖出了大价钱,传统摄影师们“才不得不看懂了”艺术家的摄影作品。
当然艺术家们实际上也“看不起”传统摄影家们的作品,觉得这些人根本不懂艺术,是一群土包子学院派另外一类是正经在高校摄影系毕业的,虽然同属学院派,摄影系毕业的跟其它艺术系毕业的也往往很少有交集,原因是他们从自己的专业出发所关注的重点并不一样,今天,高校中多(跨)媒体实验专业被看作“新前卫艺术”(多媒体影像互动装置,数字媒体等),摄影系像绘画系一样更像是一门传统艺术了。
不管哪一类学院派出身的摄影师往往会更喜欢“艺术奖”,他们认为这类奖项的学术性更高,艺术性更强,更接近摄影的金字塔尖半途出家的业余爱好者有着先天的不足,学习没有系统性,大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抓一把,西抓一片,碎片化非常严重,因此在往金字塔尖爬坡的时候极难到达高处
,而通过学院的专业学习之后,他们更容易比半途出家的人走得更高更远但是我在本文的开头也说了,中国摄影放置在全球范围是非常落后的(近20年来才有摄影作品逐渐进入国际艺术界),落后的原因是摄影教育上的落后也就是说,半途出家的摄影师们有着先天不足的客观因素,而专业学习的学院派却有着主观因素,这种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师资不足和教材的缺陷上。
就我目前的了解,高校摄影系的教材每个大学不尽相同,有很多是本校教师自编的有些教材看上去写得很全面,实际上很琐碎,有些教材为了强调艺术性而偏向于实验性,有些教材为了强调“通识性”,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数年间,为了研究摄影教育,我不仅买了好多国内的,也买了很多国外摄影教育方面的书籍,但没有买到一本能够让我满意的教材,原因是这些教材都不适合自学艺术摄影的人士,它们要么非常分散琐碎,知识之间相互割裂,要么缺乏“完整的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倒有一套成体系的书籍,总数多达19本,不过也有几个缺陷:1,强调“通识性”,介绍艺术摄影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2,项目性作品介绍过少;3;书籍中大多数案例都已经过时;4;当代摄影方面的知识和案例介绍非常稀少。
浙江摄影出版社近阶段也陆续出版了一套《普通高校摄影专业系列教材》,弥补了当代摄影和中国摄影方面的不足,平衡了一下通识性和专业性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学校教育的局限所在,因为本科阶段还不能强调专业性,需要等到研究生阶段才有机会专攻艺术摄影。
换言之,读完6年高等教育,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对艺术摄影有所深入的了解(相比之下,那些只上过3个月摄影培训班的人怎么可能有硕士研究生们的视野呢?)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教材上面说了,中国高校摄影系因为师资和教材等问题,在同等层面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不可避免地也会造成学生素养的落后,虽然近几年因为有很多留学生回国任教在逐渐改善,但是总体上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这里也有部分是学生本身的因素,因为有段时间,去艺术院校摄影系就读的学生是考绘画等专业不过关刷下来不得不到摄影系去打酱油的)。
这里也可以顺便说一下去国外留学的一些情况——自从2000年以来,到国外留学摄影的年轻人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自然是一个好消息但也有部分学生本来基础就不好(有些甚至没学过摄影和艺术),然后镀金一~二年就回来了,这里面有多少水分可能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
以上情况可以说囊括了绝大多数人的摄影历程,有趣的是,这些形形式式的“摄影爱好者”之间还存在着各种相互鄙视和相互争斗,比如,没有经历过学院教育的“实践派”盲目地认为自己不仅实践经验丰富,而且人生阅历也丰富,那些象牙塔里出来的人只会故弄玄虚、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
学院派的人经过多年熏陶,认为这些没有经历过艺术教育的人目光短浅,视野狭窄,不过井底之蛙而记者出身的摄影师往往认为搞艺术的那帮摄影师只会风花雪月,追求形式主义,作品没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艺术摄影师则认为那帮摄影记者根本没弄清楚摄影的本质,对摄影的了解非常肤浅,自以为救世主般“关心人类”。
艺术摄影师内部之间也相互不理解:拿了多年相机的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连照片都拍不好,只要自称为“艺术家”就可以堂而皇之做展览获奖,自己拍得这么好却无法获奖艺术家也不明白那些只会拍照的摄影师——做艺术的道路千万条,为啥要死守着按快门那种“摄影原教主义情结”?。
......回顾自己的摄影经历,总结自己的摄影是如何“炼成”的,出现各种迷茫和困惑,“看不懂”当代摄影的各种作品,在我看来,都是因为对摄影还了解得不够多引起的,特别是对摄影的整个知识体系缺乏全局性的视野会导致我们对摄影的认识产生偏颇。
数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打开视野,见识更加广阔的天地,并逐渐建立起一套相对全面的认识体系(像国内外学院派那样),从而为突破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希望自己在摄影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甚至有兴趣将来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那样去思考摄影,不妨来参加本人设计的独特的艺术摄影实验课程。
本课程是按照“全局性实践型艺术摄影创作方向”设置的,它有以下特点:一、全局性所谓全局性有两层含义:一个含义是指教育内容从最基础的单张照片的训练到系列照片,再到项目性创作,包含了整个创作链条的实践第二个含义是指囊括了“摄影家的艺术”和“艺术家的摄影”两方面的体系。
学完整个课程,真正到达“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照片”这个层次,也就是你的创作实践可以直达今天国外内主流摄影艺术界所宣称的“当代摄影”这个阶段二、实践型所谓实践型是指课程从实践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目标是为将来的项目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课程也不会放弃理论,因为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有些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属于实践性知识三、艺术摄影这里特别强调“艺术摄影”,是基于摄影本身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摄影包含了各种实用性拍照和艺术创作,而狭义的摄影特指艺术摄影。
这就避免了摄影教育往“通识性”四面八方延伸(避免课程往新闻、报道、商业等方向扩展)四、分阶段系列课程目前包含了三个阶段:以单张为主的第一阶段部分,以系列为主的第二阶段部分,以项目创作为主的第三阶段部分内容涉及:平面;平面化;结构;色彩;边框;去语境/语境重建;细节;时间;焦距和焦段;黑白摄影;135与风格;中画幅与风格;大画幅与风格;纪实摄影;物影摄影;构建摄影;人像;风景;物件;亲密关系;摄影的物质性;世界摄影史;中国摄影;日本摄影;古典艺术和现代派艺术;后现代/当代艺术与摄影;如何阅读照片;艺术家的摄影;项目性创作;照片的编辑;摄影书的制作;如何做展览等等。
课程的设置具有实验性质,每学期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但总体内容不变(目的是为了保持系统性)根据前三期的情况,从第四期开始将分三个班:第一阶段转型班,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快速班,第三阶段创作班对这三个阶段的报名学员要求如下:。
i)第一阶段转型班(暂名),时间大约6个月~8个月(待定)适合原来长期搞传统摄影的人士(转型比较难,所以特别为这类人重新制订了教育计划),也适合学习摄影三年以内的新手(对相机操作和后期处理有一定基础)ii)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快速班(暂名),时间大约6个月~8个月(待定)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摄影爱好者,以前就对传统沙龙比赛摄影不感兴趣,而对各种新摄影类型感兴趣iii)第三阶段创作班(暂名),时间大约6个月~12个月(待定)适合已经经过新摄影教育,初步掌握了各种创作方式,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学员(比较适合已经通过前三期学习并初步掌握了前两个阶段基本功的学员)。
iv)留学前强化班,时间大约12个月左右(需要网上网下结合,待设置,欢迎咨询)从单张、系列到完整作品创作的浓缩教育,目的是为留学前创作作品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对艺术摄影的整个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上课一般晚上在网上进行,每周一次。
现在开始预报名(请加微信:fox_ho)详细课程安排、费用将在稍后推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课程内容(本期略有调整)可以参看第三期招生帖子《摄影:你究竟一直在往哪个方向学习》(搜索公众号《为什么是艺术摄影》)。
除了课程学习之外,学员还将获得以下额外的学习机会和福利:1、不论课程期间还是课程结束后,你可以继续向老师提问所有跟摄影和艺术相关的疑问和困惑2、你将有机会参加由老师组织的摄影艺术展览现场讲解和交流会(已经组织过上海、北京、厦门、乌镇等地的展览解读活动。
目前不收费用)3、你将有机会参加国内名家线上的免费面对面交流会(通过视频直播,不定期开展)4、你将有机会购买到最便宜的经典摄影画册由志愿者负责发起的团购活动已经展开了好几次,他会帮大家世界各地搜寻最便宜的经典画册。
这是学员福利,不会加价5、即将建立摄影画册漂流图书馆,买不起画册的学员将免费翻阅各种经典画册这是公益活动,不会收费6、2021年将展开线下工作坊教育活动,配合部分网上教育内容,你将有机会享受最优惠的价格。
7、你可以和老师、天南海北的同学一起永久性在微信群进行学习方面的探讨,这样你就不会独自摸索迷失方向点状的知识和学习是需要的,但点状的知识和学习只有在体系性的知识框架中填充进去才会有效这是国内仅有的能在学院以外的地方学习体系性知识的地方,所有的内容都经过了浓缩和梳理,因此在认识上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追上学院派庞杂的体系。
(虽然课程主要针对的是业余摄影爱好者,但事实上有摄影系本科生也参加了本课程,个别学生将赴海外读研有学员曾经入选三影堂摄影奖,也有学员作品曾在英国Look影像双年展展出)欢迎你的报名上课老师:胡涂老师简介:大量文章发表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等报刊杂志上。
大画幅作品曾经入选王庆松策展的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尺度——大画幅摄影在中国》最新作品《平行》入选TOP20·2019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入展丽水摄影节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摄影构图技巧_摄影构图技巧和细节
新手摄影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贪多,总想把眼前的所有东西都拍下来,期望读者也可以跟自己一样看到有趣的东西。…
-
公主婚纱摄影_公主婚纱摄影店
7月全新主题10首发<公主日记> 情感 |纪实 |旅行|电影灵感来源: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位公主,和爱的人,还有这座城市。-Just fall in love用…
- 婚纱摄影培训学校_婚纱摄影培训学校有哪些
- 爱上爱婚纱摄影_爱上爱婚纱摄影哈尔滨
- 蔚蓝海岸摄影_蔚蓝海岸摄影基地
- 篱笆网婚纱摄影_篱笆网的网站功能和服务
- 长沙摄影_长沙摄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