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产品

创意农业_创意农业论文

几年前北京强调发展“创意农业”,就在《中国乡镇农业》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创意农业的文章,认为创意农业是农业创新与农业多功能拓展的新模式。今天创意农

创意农业_创意农业论文

 

几年前北京强调发展“创意农业”,就在《中国乡镇农业》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创意农业的文章,认为创意农业是农业创新与农业多功能拓展的新模式今天创意农业提得少了,但农业创新和农业多功能拓展依然是热点话题论文字数较多,分为两段发布。

《创意农业——农业创新与农业多功能拓展的新模式》(Ⅰ)一、创意农业的概念与特征创意农业是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产物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创意农业的概念是指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形式、工具、方法、产品、经营场所进行创意和设计,从而创造新的财富和增加新的就业机会的活动总称。

与单纯的物质产品生产产业相比,创意农业既有一般产业的属性,又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与传统农业产业以农产品为导向的价值创造机制不同,创意农业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导向的,是通过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文化需求、消遣需求,来实现产业价值提升的。

创意农业是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的新型业态,其发展需要展示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需要营造艺术感染力创意农业既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共有属性,也具有农业产业的特色归纳起来,创意农业至少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主要创意对象。

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创意对象是文化,而创意农业则以农业的产中、产前、产后全过程、乡村生活的全过程为主要创意对象的创意农业不仅仅是某个灵感的突发,而是农业知识和农村社会文化传播构成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态以及营销运作方式的创新。

创意农业的发展需要生产和消费的结合、互动和相对集聚,由此形成创意农业集群化的环境因此,必须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创意设计在其间占据主导地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但目的是对周边农民就业和农村繁荣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2、创意农业富含乡土文化创意恰如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一样,富含乡土文化创意,集乡土文化智力与城市消费心理满足于一体的新设想、新规划、新设计就是创意农业发展的推动力产生新的创意是一种高级智力劳动,创意农业产品凝聚着人的创造力,这也是创意农业的特征之一。

创意农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传统农业的产出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发展创意农业主要“消耗”人的智慧创意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能够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实现多环节增收,有利于全面提高产品性能、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能为社会提供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意产品和服务,科技和文化知识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农产品和农业服务。

3、创意农业文化附加值高创意农业的核心在于文化挖掘与文化创新,创意农业的重点在于农业与“文化”的结合将单纯的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将农产品与其中蕴含的乡土文化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发展出创意农业的新产品与新市场。

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赋予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给消费者以超越物质满足的精神需求满足感,将会提高农业的文化附加值,这就是创意农业发展一种路径创意农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运用知识和技术产生出新的价值,是创意灵感在农业中的物化表现。

它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创意农产品的价值并非局限于农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通过创意,不断创造出农业和农村的新观念、新技术与其他新的创造性内容所不同的特点在于,其典特性是生产者在田间“生产”文化创意产品,并让广大消费者在田间“消费”这种文化创意产品。

4、创意农业是农业与第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创意农业是农业与第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创意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它能同时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创意农产品已经超出了农产品作为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物质产品的特性,具有了一种满足心理需求、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特性。

总之,创意农产品可以同时满足或丰富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创意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农业并非单指某一种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创意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是多知识、多学科、多文化和多种技术交叉、渗透、辐射和融合的产物。

因此,创意农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渗透性二、创意农业——农业创新与农业多功能拓展新模式(一)农业创新与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创新包括农业经营理念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农业经营产品创新、农业经营技术创新和农业经营资源创新。

农业经营理念创新,这是农业创新的根本源泉,它关系到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农业未来的长远发展,也关乎全国乡村社会的安定、和谐与繁荣而农业多功能拓展为我国农业经营理念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是实现农业经营理念创新的途径。

因此,在农业经营模式创新上必须体现出农业多功能拓展的经营理念农业经营产品创新是实现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具体内容,也必须贯彻农业多功能拓展的农业经营理念,既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要体现创“安全农业”品牌的要求。

农业经营技术创新要贯彻农业多功能拓展的农业经营理念创新,要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服务,也要为农业经营产品创新服务农业经营资源创新至少包括产品资源创新、人力资源创新、信息资源创新三个方面产品资源创新是指顺应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方便化趋势,生产农产品的精品、特品和新品。

从表象上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均呈现出过剩的趋势,其实这只由于农产品结构趋同、精深加工不足而产生的结构性过剩和低质量农产品的过剩另外,也是由于我们开拓国际市场乏力而产生的局部性过剩总之,农业创新与农业多功能拓展关系密切,农业创新离不开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多功能拓展也离不开农业创新。

(二)创意农业是农业创新与农业多功能拓展的新模式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于1997年,当时英国首相布莱尔组织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目的在于鼓励和提升英国经济发展中人的原创精神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做出了界定,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形成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新产业”。

至此,以文化挖掘与创新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发展,并一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也被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普遍采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至少包括以下两点首先,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之下,原有的城郊型农业向着都市型现代农业(简称“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转变。

其次,农业产业融合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传统产业的界限日渐模糊,产业间的不断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新趋势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农耕文化自身的多样性农耕文化是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在乡村发生融合的根本基础。

农耕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发展几千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乡土文化,是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乡村社会行为模式。

传统的农业科技、农耕思想、农业耕作制度、历法与节气、农事节日活动、乡村饮食文化等都属于农耕文化的范畴我国地域广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因而逐步积累了异常丰富的农耕文化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种植制度、根据农事需求而制作的不同的农具、二十四节气、农谚等都是各地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第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具有多功能性,这一点被世界上的多数国家所认可农业绝不只是具有生产功能,至少具有“三生”功能,即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生产功能是农业最基本的功能,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生活功能主要是指农业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比如农事节庆活动、乡村集市、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等农业的经营对象是生物体,生物的生存、活动与繁衍都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农业经营会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经营可以使自然生态良性发展,而不合理的经营则会造成生态灾难。

在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的多功能性表现亦有所不同在传统农业阶段,人们只注重农业的生产功能;在现代农业阶段,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才开始被挖掘和放大不同地域的农业可能会强调不同的功能,比如,北京郊区的农业服务于首都、服务于周边地区、示范于全国,因而强调其的服务功能。

正因为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因此,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才成为可能第三,人们对农业的需求也在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趋于多样化发展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消费需求,而是更倾向于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大有从有形需求转向无形需求的发展趋势与传统产业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创造机制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以消费者的无形需求为导向,顾客心理需求是价值创造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通过满足顾客的无形需求(比如心理需求、观念需求、文化需求等),来实现产业经营价值的提升。

于是,乡村的生产场所(田间、林地或牧场)和生活场所(村庄)变成了旅游休闲区域,农产品也从单纯的生活消费品变成了乡土文化的载体由于让农产品成为乡土文化的载体,因而,农产品自身的价值也就大大提升了总之,创意农业既是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也是农业创新与农业多功能拓展的结合,并且还具体表现为农业创新与农业多功能拓展的一种新模式。

(待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