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_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是什么意思
稻花香里说地理,听取解析一片。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今年全国3卷有一组地理命题,想必是专门向袁隆平爷爷的致敬题。
(2019全国3卷地理真题)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简析】谁种的房子越多,谁种的稻子就越少选C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简析】人多地少往外跑,人少地多粮有余选A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简析】无粮要吃粮,一路运粮忙选B媒体上关于此题组的解读不乏有娓娓道来、侃侃而谈、条分缕析、详推细究、精妙绝伦者,对此小编表示唯有献上膝盖认真拜读之余,亦心生感慨:题目不很难,解析不用长。
稻谷能登场,一定有内涵当我们不再拘泥于某一组题的解析时,就应该思考真题命题有何内涵?对今后的教学有何指导意义?下面就我能想到的方面作一个整理,供有此共同思想的同行们参考值鉴如果你有更好更多的想法,欢迎留言分享一起讨论。
【思考一】民以食为天,农业大国对粮食安全是首要关注不仅仅是全国卷命题使然,我们平时在地理教学中也会把地理和农产品的关系作为人地关系的研究内容今年高考首日恰逢农历端午节,端午节的粽子就是以稻谷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物。
对此,考前就有过这方面的思考
我把这样的关注点叫做地理思维品质,而非地理押题技术即使全国3卷有直接的稻谷种植区域变化考题,全国1卷有长三角“抱团飞地”的间接考查,也不能证明粽子的牵强附会其实我们去关注汤圆,饺子,面条,肉夹馍等食物的原材料组成一样可获取海量地理信息。
重点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以生产生活为素材,更多的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于此,也就无所谓全国卷考什么了【思考二】地理有多远,故事就能扯多远材料中有一段关于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这让我想到了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一部电视剧《天下粮仓》——
图片来自网络1735年,雍正皇帝猝然驾崩乾隆在登基的第一个年头就吃惊地发现,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围绕粮食接连发生“火龙烧仓”、“阴兵借粮”、“耕牛哭田”等惊世奇案,更使25岁的乾隆感觉到大清国的生死存亡。
危难之际,刑部尚书刘统勋扶棺履任,统领全国查案赈灾之职。故事围绕天下粮仓天下人共享,天下兴亡天下人担当的主旋律展开。
图片来自网络这部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下粮仓》很值得一看这并非主张学生去追剧,而是教师首要做到有料可爆,课堂上你大讲粮食安全时,不妨聊一聊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从而印证自古帝王对精食安全的重视,即使讲成历史课才在所不惜。
因为卖一送一是商场的一种营销方式,学科综合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手段电视剧是编剧导演出来,在现实中20年前的“安徽南陵粮仓大骗案”曾轰动全国时任国家总 理 朱 镕基谈话实录中讲到: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我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
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当然,这些搞“假大空”的地方官僚后来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样的素材如果借用得当,势必会给学生造成深刻印象关于粮食安全问题,学生未必能对安全两字有特别的认知,甚至误读为食品安全问题。
在此,教师有必要延伸讲解,哪怕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提升认知能力,也是值得的比如说:“小米加步枪”在这句话中和吃有关的就是小米了,为什么会把小米和步枪放在一块?这只能说小米也是军粮,其实小米作为军粮已经是千年之多了,或许有人问为什么是小米呢?而不是其他的杂粮,其实在唐代以前古人的活动范围就在黄河流域,因为黄河周围就是小米的主产地,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小米会稳坐军粮千年之久的原因了。
其实小米作为军粮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的保质期非常长,长到其他粮食无法相比,这也是小米的优点之一
其次不得不提的《三国演义》,这里面和粮食安全相关的故事也很多,充分体现了“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的战争理论。
图片来自网络首先是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用奇袭袁军在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粮仓的方法,烧尽粮草,抄其后路,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其次我们都知道的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的战争为什么总会出现粮草短缺的事情,主要还是因为在当时水路的不通,只是靠人工的输送,再加上山路的难走,只能是一点一点的运送了!虽然说是诸葛亮在每个地方还有城池都放上了粮草储备。
但是还是不能够解决大批军队的消耗速度,诸葛亮虽然是智谋很高,但是因为粮草的问题,就算是和魏国打了胜仗那也是不敢再继续深追的!再看看当时的出蜀通道,可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并非虚传。
图片来自网络讨论这个问题,就能很好的解释考题中的那个选项“运输成本上升”了。尽管后来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运粮,也无疑是杯水车薪,难挽败局。
图片来自网络【思考三】从颗粒归仓到谷贱伤农,有了农民的小康才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这问题谈起来好像很大,但看你怎能讲给学生认知的事物,要触及他们的灵魂深处普通的大道理一般很难走心这方面能用的案例很多我国劳动人民珍惜粮食的优良传统由来已久,在传统用餐礼仪上可见一斑。
比如吃饭时要用手捧碗,进餐时不许吧嗒嘴,吃完碗内不许有剩余的饭粒,“食不言 ,寝不语”成为弟子规范等,这些都显示出人们对劳动成果的尊重那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歌孩子们从小就会背诵,更有《朱子家训》的那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广为流传
图片来自网络现代用餐文明中提倡的“光盘行动”其实就是对珍惜粮食的最生活化的体现,相信每一个学生和他们的家庭都参与过。
图片来自网络珍惜粮食还和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人口增多,城市化发展等因素有关。这也是此组真题命题的大背景。这些资料图表都是我们平时常用的。
用好了上面的图表,能说明的问题就会更深入再比如为什么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呢?谷贱就是粮食价格低,伤农就是农民种粮收入低有人曾调侃道,要使农民有种粮积极性,除非每担粮食的价格等于每平米商品房的价格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乡差别。
所以就有了后来国家对农民的各种优惠政策,今年全国一卷中的城乡统筹发展创新的解析便呼之欲出最后我们聊一下余粮的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不仅仅是传统农业社会留下的理念,也是现代人类未雨绸缪思维的体现。
全国一卷旅游地理选修题中提到的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的安仁古镇就有一座大地主刘文彩庄园,距成都50余公里,占地百余亩,极尽奢华1958年,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设立,目的是展现大地主刘文彩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
雕塑作品《收租院》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这样的雕塑作品非常有战斗性。
图片来自网络《收租院》地主收租也是为了囤积余粮剥削农民,所以旧社会一些恶霸地主对交不起租子的农民采取了残无人道的方式比如黄世仁,杨白劳,白毛女老师是什么?老师得学会扯形扯而神不扯的那种有部电影叫《甲方乙方》,里面有一个场景套用了著名话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片段。
葛优和刘蓓扮演地主夫妻,傅彪扮演没有粮食交租的杨白劳因此就出现了电影的经典对话:傅彪说“我今年没有粮食可以交租”,然后葛优阴阳怪气的回了一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鲁迅曾在小说《故乡》里有一句“越是有钱越是一毫不肯放松”也颇有些对小地主阶层吝惜财富的调侃,不妨拿来一用最后我们再扯回到这道全国三卷的地理选择题:从全国稻谷主产区的变化来看,珠三角曾经的基塘农业模式已成昨日黄花,取而代之的是土地利用的城镇化,想让珠三角地区的农民从家中拿出余粮,估计只有奔向超市去购买了。
结果发现曾经自给自足的大米也身价不菲,因为毕竟大米需要外调,运输成本加大,价格自然上涨了顺便说一下,小编种过地,放过牛,割过稻子,也囤过余粮所以聊起农业来,还是有点泥土的芬芳我不禁发出全国三卷稻谷飘香般的笑声。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_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是什么意思
买的面吃着不放心,办公室的几位同志想直接从农民家买麦子自己打面。于是决定直接从农民手里买面,价格可以高一点,但必须是自己淘洗,自…
-
河南人素质_河南人素质真差怎么办
“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九个河南八个偷,指挥机关在郑州;八个河南七个抢,贼子窝窝在洛阳”…
- 产品质量法怎么赔偿农产品展厅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培训
- 虚拟数字产品英文缩写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的坏处
- 产品认证有几种最受年轻人科技产品太空科技简笔画
- 科技产品作文产品外观设计图
- 科技感校园图片产品质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