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产品

阿达娃年龄(阿达娃个人资料

诵读:根子

阿达娃年龄(阿达娃个人资料

 

典岁月 藏真挚

作者:延安宜川插队北京知青 杜昕     2013年5月10日,我和我的伙伴们回来了,当我再次走进南窑村,思绪沉入了往事的钩沉中……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事,似乎是1973年,我已担任云岩公社妇女主任,春节没回家,住在公社宿舍里。

放假了,本地人都回家过年了  早起,朦胧中似乎醒了,不想动弹,想依偎在被窝里享受慵懒散慢的舒坦院里好像有人走动,又听到那边有敲门声,我警觉起来,大过年的,这是谁呀,不让人睡个懒觉  “巢阿达(住哪里)了嘛?我寻不着啊。

”那人在嘟嘟囔囔  这声音似曾相识,是谁呢?我骨碌爬起来  “娃他姨姨,你巢阿达了?”外边那人喊开了  这回我听清了,是南窑村的岁婆姨,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人了她夫妻二人对我从来不喊名字,总是以他孩子的称呼来喊我“娃他姨姨”。

我赶紧答应:  “我在这达(这里)呢”  于是,披装挂甲开门来,但见她冻得哆哩哆嗦,满脸虔诚,发紫的嘴唇说话竟口吃起来:  “过年叫你——回家来,你咋——不来嘛?——给!”  一块屉布包裹的小包递过来,我打开一看,是一块方方正正的豆腐。

北京知青王俊林剪纸作品      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对她半嗔半怪地说:  “你个岁婆姨,好不容易做回豆腐,还惦记我,你们和娃娃吃吧?”  这个被我称谓岁婆姨的人,是南窑村饲养员孙志胜的婆姨插队刚到村里,就听有人喊她岁婆姨。

那时候我们听不懂,越不懂,就越对村里人的陌生行为和语言,以及形象上的差异怀有浓厚的兴趣,有了解他们的欲望所以打听为啥喊她岁婆姨,村里人说没有别的意思,她个子小,就送他个绰号——岁婆姨,岁就是小的意思她身高大概超不过一米五,年龄在三十五、六岁。

  她丈夫孙志胜眼神不好,分不清庄稼苗和草,队里就叫他喂牲口夫妻二人敦厚善良,忠诚实在  但凡实在过了的人,就会被人判定为愚钝,不灵光,他们夫妻二人就够得上这个标准这往往会迎来好心人的同情,在南窑村他夫妻二人就是让人同情的人。

南窑人同情他们不单是他们的不灵光,还有苍天降给他们的灾难  孙志胜夫妻有三个男娃娃,老大孙义宝十四、五岁,是个非常乖巧懂事的孩子,在我们插队期间,突然得急病死去了老二是个白痴软骨,吃喝拉撒全部在炕上唯老三孙来宝聪明可爱,刚刚上学,是家中的宝中之宝。

  他们是南窑村贫下中农之一,是那种无论搁在解放前还是搁在当下,都属于纯粹贫下中农的那类人,是南窑村最贫困的一户,也是生产能力、生活能力最弱的一户鉴于他家境特殊,生产队也采取了特殊的管理方式,比如上级来视察工作或公社干部来驻队都不往他家派饭,这既照顾了领导的吃喝也避免了他们的尴尬。

  我们五个从没嫌气过他家的穷和不卫生,都去他家,能帮他的都尽力而为那年义宝得急病离去,我们不仅送去安慰,还凑钱送去接济孙志胜没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能力给予知青,但他却以他特有的方式帮助和保护着知识青年们  记得有一次我推碨(磨面)去饲养室牵毛驴,离老远就听见孙志胜和一个妇女在嚷嚷:

  “不行,不行,这驴是给知青留下推碨使的”  “那也应该有个先来后到啊”  “不行,就得叫知青使”  “那她们今天要是不推碨呢,你也给她们留着?”  “留着,你咋解(知道)人家不推?”  在他们争吵激烈时我赶到了,孙志胜赶紧递给我毛驴缰绳,以胜利者的口吻对那位妇女说:。

  “你看,来了吧”  那时候,推碨都是用毛驴拉磨,队里驴少,社员之间为推碨难免发生些矛盾当社员之间为用毛驴发生冲撞时,他就给别人按理评,遇上知青与社员,孙志胜的天平砝码就失去了平衡  1970年春节前,我们五个都回家过年了,走前有一块毛毡搭在墙头上忘了收,孙志胜发现了就为我们收起。

春节后见我们回来了,他就像收藏了宝贝似的抱着送过来,并嘱咐说:  “以后可要当心,啥东西不是用钱换来的呀”  我们连连点头  1971年我到公社参加工作后,一有闲功夫就爱回南窑,我觉着那里是我的根据地那时候,我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在南窑各家中穿来度去,无论走到哪家门前,都能望见憨实热忱的面孔。

孙志胜家也是我常去的一家  记得那年冬天,我探亲回来,给孙志胜婆姨买了一块棕色方头巾和一斤白糖送去了她高兴的抚摸着头巾跟我说:  “我做梦都想有一疙瘩(一块)这样的头巾”  接着又挺害羞地说:“娃他姨姨,等我有了钱再给你吧。

”  我一听赶紧说:  “我现在挣钱了,不用挣工分了,这是专门给你买的”  她感动不已  “娃他姨姨,今年过年你还回家吗?”  “不回了,等明年春节再回去”  “那你来家过年吧,家里有黄豆,咱们做豆腐吃。

”  可怜的人,过年连肉都买不起,我哪能给他们添麻烦呢她这么一说,我也就那么一听,并没过心  春节到了,没想到实实在在的岁婆姨,竟出现了至今让我无法抹去的那一幕  千里迢迢的奔回来,我站在岁婆姨家门口,往里探头,窑门锁着,真想再见到他们的面孔,可是他们双双已逝去多年,听说只活到五十开外。

我的心落寞又惆怅,那块鲜鲜亮亮的豆腐又闪现在眼前  都说苦难的人生是坚韧而顽强的,为什么他们的生命那么轻易的逝去了?他们像野草那样活着,饱经艰辛苦难,他们从不抱怨生活,也从不感叹自己命运,他们都有一颗如佛祖般善良而美好的心,多想他们能好好地活着啊,哪怕穷点,哪怕苦点呢。

  可是命运连这个机会都不给他们  这世上有两种人,有一种人注定要做大人物,把事情做大,报纸电台能做多大就做多大,他们是社会中的成功者、强者;还有一种人一辈子没见过世面,安分守己,尽忠职守,事业上不得意,他们是社会中的输者、弱者。

  我对成功者、强者羡慕、赞赏,但我对他们感到陌生,遥远;我对输者、弱者尊敬、同情,却对他们感到亲切,感到我属于他们  在这一刻,在北京的僻静一角,以此文字,向孙志胜夫妇表示一份尊敬和怀念,算是了结我多年来的一桩心愿。

  就让那块豆腐在我记忆里珍藏吧。      2014年11月9日

老相片视频的记实故事欢迎您的来信来稿!1.讲述困难日子里、创业奋斗路、家庭老照片、平凡追梦人、延安好故事2.照片、视频、故事、资料及诗歌散文文学作品等征集:关注“延长老矿典藏”微资讯评论留言;或投稿邮箱:。

463178853@qq.com

走过青春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点击可放大观看

作者简介:杜昕,女,北京人大附中高68届毕业生,同年插队延安市宜川县云岩公社云岩大队南窑村,曾任云岩公社妇女主任并兼任云岩公社知青专干,及宜川县人民法院干部在河北省香河县人民法院任法官并退休,现居北京

根子,陕西延安宜川人,爱好诵读、公益。致在这里工作生活奋斗过的人们!《插队在延安》——延安县插队知青纪事栏目编审:李增春(北京知青) 王 琦  张庭学本期编辑:黑 蝶  红 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