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观察

海珠桥(海珠桥南广场最新进展)

6月19日,“名城永续 广府弥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高端峰会在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副

海珠桥(海珠桥南广场最新进展)

 

6月19日,“名城永续 广府弥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高端峰会在穗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常青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广州“跃龙广场”所在地段再生设计的两个方案,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海珠桥南旧改或现曙光。

与海珠广场隔珠江相望的广州海珠桥南地区改造一直为公众所关注这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配套成熟,烟火气十足这里的江南西婚纱商业街享誉全国,南华东路骑楼也体现出广州传统城市特色如何实现改造重建与历史延续?常青认为,再生就是探索历史载体如何活在当下,城市更新必须以有机渐进方式推进。

根据方案的用布局规划图,“跃龙广场”所在地段更新单元范围向东至草芳围,向西覆盖至同庆社区,南至市二宫常青介绍,方案需要在占地1.2至1.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对至少一半、约0.6至0.7平方公里的范围做再生设计,要留住绿地。

同时,这里也有要保护的老街南华东路骑楼老街再生策略为留、改、拆、拼,包括整体修缮、整体改造、拆除建设和补建新建筑等

方案一“海珠天桥”,计划在海珠桥南侧形成高耸的跨路地标“海珠天桥”,结合广场、绿地、商业,形成活跃的核心广场氛围,并以此解决广场分散于江南大道两侧沟通困难的问题方案设计图可见,海珠天桥的设计理念为“曲宇跨堑,垂脊举珠”,耸立在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的海珠区延伸段与珠江沿岸景观带交汇处。

常青直言,如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又保住老的街巷,难度很大这个方案强调结合两者,从北向南规划了一块大绿地,临江以建筑为主、并有小块绿地,两边都是更新后的建筑“肌理保留,建筑翻造”,是该方案的构想

方案二“空中环廊”,则将滨江岸线与广州传统中轴线延伸段、四个广场节点与骑楼街以空中环廊链接绿地面江横向展开,强调与珠江的互动,为公众提供休憩游览的场所,与对岸海珠广场相映与第一个方案相比,这个方案没有集中的大块的绿地,更多把绿地分布在江边。

高度控制方面,所有都控制在超高层90米以下,主要在30米至50米之间街区内大部分建筑,约有一半是可以改造“还有一些建成区没有必要改造,整体是小修小补进行翻建,以保留为主”常青说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杜娟。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方晴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