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观察

一看就会电信外线员(电信外线员主要干什么)

弹指一挥间,离开家乡已经二十七年,他已从当初一个懵懂青葱的农村青少年成长为勇敢顽强的解放军战士,再到基层一名忙碌的共和国警察。

一看就会电信外线员(电信外线员主要干什么)

 

题记:     周承标,贵州锦屏人,1972年10月生,1990年12月入伍,1995年7月入党;1995年士官学校毕业1997年听到云南边境要开展第二次大扫雷行动的消息后,他毅然走进云南文山军分区司令部直工科的办公室对首长说:“我要参加扫雷部队!”。

  经批准,他成为扫雷一队的一员  他负责扫雷弹的收发、登记  他和扫雷官兵一起,扛起扫雷弹,沿着陡峭的小路送到雷场  他还参加扫雷弹的布设、布线  他还参加对排除的地雷及爆炸物的销毁  扫雷的两年中,他没有立功,没有受奖。

  他说,我是士官,服役期满可以安排工作;把立功受奖名额让给那些农村籍士兵,也许对他们找工作有用,  在部队,他是一名士官;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成为人民警察的一员  他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平安生活默默奉献。

  他的妻子也曾是军人  他的儿子、女儿也都当过兵  用“军人之家”来称呼他们一家四口,也许最为妥切  如有战,父母会再上战场,保家卫国;儿女对父母说:“我们年轻,我们上,我们打头阵!”  “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哪来我们个人的小家?”周承标和妻子都这样说。

当兵,实现儿时梦想  周承标所在的贵州省锦屏县平略乡归朝村,光周家就走出了不少军人  周承标的幺爷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当年昂首跨过鸭绿江,狠狠打击侵略者;后转业在北京铁路局工作他的两个堂叔、两个堂哥都当过兵,一个堂哥还走上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场,两次荣立(战时)三等功;退伍后安排在乡武装部工作。

他从小就听说过幺爷和堂叔叔们的故事,这些当过兵的宗亲都对他说过类似的话:当兵最能锻炼人,当兵可以学习文化,可以学习军事,可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从小就向往当兵,当兵成为了他的梦想

  他上小学期间,学校经常组织开展慰问军烈属的活动他们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村军烈属的家中打扫卫生;过年还敲锣打鼓放鞭炮、高唱《东方红》为“光荣之家”庆贺节日村里人会帮没有劳动力的军烈属家人收谷子,种庄稼。

那个年代,“当兵光荣”的口号响彻云霄一家能出个当兵的,真的是全家光荣,全村光荣  他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病离世他的一个哥成家分家另过,两个姐姐已出嫁  他和母亲两人生活在一起  还在初中补习中,就到了征兵季。

  他想报名当兵  母亲不舍,但还是支持儿子报了名  那年,他们全乡体检合格就他一个人  他带着初中的全部课本,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他说,他要在部队复习功课,争取有机会考上军校,能穿上皮鞋,能为母亲买又皮鞋;他要努力为母亲和族人争光。

  坐火车,转汽车,他踏入了位于云南边关重镇的砚山守备一师直属队新兵营  每天,他都积极参加新兵训练;周末休息时,他就打开初中课本,认真学习书本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问带新兵的排长、班长,排长、班长都很关心这位来自贵州山区的小青年,支持他学习文化,热心地对他进行辅导。

3个月的新兵训练中,他顺利实现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还将物理、化学等初中课程进行了学习他对法律知识很感兴趣,他认真学习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刑法》的有关常识  排长、班长都经常夸奖新兵周承标“好学上进,有出息”。

  新兵集训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守备一师通信营通信连  他勤快机灵,好学上进的特点被连长、指导员看在眼里;很快,他成为了连队的通信员  几个月后,连长、指导员都说周承标这个小伙子是个好苗子,一直便推荐其参加了1991年守备一师组织的预提班长集训。

  他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勤学苦练习军事技能;业余时间,他还在练习队列动作,努力掌握“四会”教员的基本功他说,预提班长集训,使他学到了作为一个班长所需要的组织指挥管理才能;经过考核,他顺利拿到了“四会”教练员证。

  集训结束后,他回到连队,担任电话班副班长。经过反复训练,他能像只猴子一样,轻巧地爬上数米高的电线杆顶端检修线路故障。

  每年发的两双布鞋不够穿,连队每年给每人多发了两双布鞋  他在《鞋缘》一文中这样写道: “在部队,义务兵每年发给两双布鞋;我是通信兵,爬电杆多,鞋子磨损大,鞋不够穿,部队首长特别关照我们外线班,每人多发两双。

那时候看到干部穿着锃亮的皮鞋,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从身边走过,觉得是那么的威武,艳羡不已,总渴望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真正的皮鞋” 要求参加扫雷部队  1993年上半年,连队推荐他考军校  他想报考昆明陆军学院的初级指挥专业,将来能成为一名军官;但又担心没有把握。

他的代理排长刘吉祥是名刚从士官学院毕业的学员,这样对他说:“你还是报士官学校吧,士官学校报名人少,竞争相对要小,你考上的成功率更高”  他报考了士官学校  后以高分考中 他到了位于四川新都的昆明陆军学院通信士官训练大队,学习通信“载波”专业。

在两年的专业学习中,他掌握了电源、程控、接力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他信心满满,回到部队,决心为部队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他回到自己的老连队通信连,在载波班当班长;官兵都称他为“技师”,他是“载波技师”他业务精湛,工作责任心强。

当时,中越边境还没有完全结束对峙,他经常带着士兵到边境地带去进行电信施工  每次,他都顺利完成任务  在边境进行电信施工的过程中,他了解到第一次大扫雷中,扫雷官兵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通了天保国家级口岸的惊心动魄的壮举,他为第一次扫雷的官兵感到光荣和自豪。

他暗下决心:如果还有机会开展边境扫雷,我一定要参加,让青春在雷场闪光  1997年初,部队传开了要组建扫雷部队的消息  听说工程机械连全连都要参加扫雷部队,他经过认真思考后,毅然走向司令部直工科的办公室。

  “报告!”他在门口大声说  “进来”直工科的一位领导说  “我要求参加扫雷部队”他说  “参加扫雷部队是好事工机连现在正要扩充人员你回去等候通知”  就这样,他先被调到了工机连  连长田奎方:“欢迎周承标来到工程机械连。

你先去守工化仓库吧”  他一守仓库就是半年  1997年10月,工程机械全连组建为扫雷一队,开赴到西畴县新街扫雷指挥部,开展临战训练  周承标作为一名士官,部队俗称志愿兵,和全队官兵一起,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之中。

经过训练,他系统地掌握了探、排雷的有关知识,顺利通过了考核雷场上,他没有立功受奖  在昔日的主战场之一者阴山上,第二次大扫雷拉开了序幕  时任扫雷一队队长吴思渝,指导员是杜茂江,副队长是杨育富  者阴山扫雷作业开始后,扫雷一队分两个组,指导员杜茂江、副队长杨育富带着一个组,赴那拉哨所进行扫雷。

队长带另一个组奔赴另一片雷场  “承标,你的任务,就是负责扫雷弹的入库和发放,防止发生问题”指导员杜茂江对他说  “是!”他回答道  每天扫雷弹一到,他就组织下车、登记,入库;运往雷场时,他又进行登记,上车。

随车到了车辆不能通行的地点下车后,他和其他官兵一起,扛着扫雷弹,弓着腰在山路上艰难走着  “那拉哨所离者阴山主峰直线距离不超过一千米,但走路弯弯拐拐下来有10多公里”“雷场模范指导员”杜茂江在电话中这样对我说。

杜茂江指导员和杨育富副连长、排长吴志海带着一排,以身作则,奋战在雷场周承标也不甘落后,虽是一名志愿兵,他坚持干部为榜样,每天扛着扫雷弹上山到了地点后,就参与布设线路,布设扫雷弹  从那拉哨所,到八布的拉登村寨,他都认真履职,从不曾有丝毫的马虎。

炎热的气候中,他和官兵一起,每天忍受着蚊叮虫咬,发放扫雷弹,扛扫雷弹到雷场;参与布设线路,每天作业结束前,一起销毁当天排出的地雷及各种爆炸物  杜茂江在电话中对我说:“周承标是个志愿兵,我们的作业点上,除了我和副队长杨育富外,就数他资格老。

但他从不摆老兵的架子,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在那拉哨所,没有蔬菜吃,他和我们一起,到群众家里去买黄豆,用群众的石磨磨豆浆,他总是跑前跑后地张罗着,我们都吃上了豆腐、豆花,保证了身体所需”  “在拉登雷场扫雷时,他每天在分发过扫雷弹后,就跟着队伍一起到雷场,每天来回要走20多里路。

他扛扫雷弹,背扫雷装备器材,经常浑身是汗,但从没有过一句怨言”“我们经常在一起进行扫雷作业,我们那个扫雷点上就他一个是志愿兵就他的综合素质来讲,提个干部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杜茂江在电话中对说:“我后来被组织上调到扫雷五队任指导员,在南洞雷场扫雷中触雷受伤,失去了右脚。

周承标知道后,赶到麻栗坡县医院去看我,我们两个拥抱在一起放声大哭他安慰我说:‘指导员,你安心养伤,以后装个假肢你照样可以站起来,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对他说:‘小标,你作为一个老兵,能和其他两年兵的战友一起摸爬滚打,出生入死,你是老兵中的典型。

在雷场上,你也要注意安全,平安扫雷’周承标对我说:‘我虽然在雷场上没有亲自参加探、排雷作业,但设扫雷弹,布设电线,销毁地雷和爆炸物品等,我都参与了领导和战友对我工作是肯定的,这就够了’谈到立功受奖问题,他说:‘我对此事看得很淡。

我立不立功,受不受奖都无所谓只要扫雷队领导认可我的工作,我的心里就很高兴我不和一起扫雷的战士们去争什么功,他们正年轻,有的要考军校,有的回到地方要找工作,立功受奖对他们更重要我已经是志愿兵了,是拿工资的,穿上皮鞋了,以后转业到地方是有工作保障的,所以能上雷场锻炼一下自己也就知足了。

我情愿把评功评奖名额让给更年轻的战友’”  到了后来,扫雷一队转战到八里河东山的芭蕉坪、偏马等地执行任务  周承标作为一名志愿兵,一直奋战在雷场,为扫雷一队完成扫雷任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没有立功,也没有受奖。

 他说,看到战友们立功受奖,尤其是农村籍的士兵立功受奖,他就很知足人民警察的别样人生  那年,他脱下军装,即将转业到地方工作  在昆明参加士官转业前的集中培训中,有一天,他无意中碰到了原扫雷指挥部的一位首长。

他很激动,跑步到跟前立定站好,一个标准的军礼后,他大声说:“首长好!”  那个领导一下子就认出了他:“小周你在干什么?”  “我在参加转业前的培训?”他说  “你转业了?你的工作岗位落实没有?”首长问  “还没有。

在等待消息”他说  “我帮你问问,帮你抓一下落实”首长对他说  “扫雷指挥部首长在多年后还在关心着我们扫雷的战友,我很激动雷场上的战友情,一生都值得珍惜”周承标在电话中对我说他转业被安置在云南富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者桑中队。

  他说,人好,运气就好之前,他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法律大专的文凭到者桑中队才几个月,正碰上公务员考试他符合公务员招录条件,便参加了考试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招录关,他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他参加警校培训,考核合格,被授予二级警司警衔。

  他成为一名人民交警  他一心扑在交警工作上  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时,他任内勤负责处理各种文件材料,撰写简报信息、新闻报道当时,他还不会用电脑为了早日适应本职工作,他利用周末时间,请中学的一位老师教自己打字和排版的基本常识,坚持边学边用。

  他采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多次被文山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作为一名交警,他常年在一线处理事故的现场他说,只要事故中没有人死亡,处理起来就简单些有时接到多个报警电话,往往是坐一辆旧吉普车、有时也向当地政府借用车辆到现场勘察,调查取证,然后找双方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促使事故的公平公正及时处理。

他办理的案件中,没有发现一起错案,没有当事人向上级机关申请复核的情况  2005年冬,交警大队在田篷成立了执勤点,周承标带着4个队员,管辖着五个边境乡镇的交通安全边境的群众第一次知道还有交警的警种他们深入村寨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公路沿线设置了许多警示牌。

他的辖区内,多年没有发生过群死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  2007年,他回到城区工作当时高速公路没有贯通,国道323线富宁境内因山高坡陡、路窄等,南来北往的车辆大而长,堵车很厉害他从疏堵开始,做了大量的工作,他采取许多办法疏堵解困,把警力放在几处主要堵点上,及时进行疏导。

他说,每天别人接他的班时,他执勤的道路都是通畅的  就在这一年,他荣立了个人三等功一次。

  2007年到2008年,他被抽调到局政治处工作。他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稿件,有的在《公安报》、《云南法制报》上发表。

  2007年田篷执勤点成立中队,更名为木央中队后搬到木央办公2008年,他在中队任副科级指导员,从征地、盖办公用房开始,他深入细致做群众工作,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取得了群众的支持,为中队盖起了办公用房。

2010年,他被调回者桑中队当中队长  当了两年中队长后,他又被调回城区中队当指导员  2022年6月,领导关心他这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交警,他退出了领导工作岗位  2022年7月,他到事故中队当民警办理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罪的侦查取证工作。

现场绘图、拍照、询问犯罪嫌疑人、证人他带着一个组,遇上值班就出现场收集证据、录入电脑、研究案件的下一步办理  2022年11月14日,局里要安排人员到基层派出所充实办案力量听到消息后,他主动申请报名局领导感动地说:“你年龄大,主动报名,是对局党委工作上的支持!”。

  就这样,他到了离城40多公里的花甲乡派出所工作  从富宁到花甲乡正在修路  天晴,灰尘滚滚;下雨,一路泥泞每天还限时段放行交通十分不便他到了派出所后,从调查研究、熟悉情况开始,办理了不少邻里纠纷、治安管理案件,还有山林纠纷等案件;基层派出所的工作千头万绪,贵在件件落实,为此,他参与巡查水库、防止儿童落水,到学校进行安保检查,到矿山检查危险爆炸物品的管理,参与交通事故处理等等,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他利用自己年龄和工作经历的优势,一心做好群众工作有的寨子因为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反映到派出所后,他就带人深入村寨,重点做好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工作,通过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再出面,问题就解决一大半了

  一天,他们在执勤时,遇到一被毒蛇咬伤的群众他们第一时间与花甲乡卫生院联系救助,同时迅速使用止血带捆绑老人受伤手臂防止毒液回流,并安抚老人情绪,避免因紧张情绪加快血液流速,随后将老人搀扶上警车,打开警灯,鸣响警笛,一路疾驰向医院方向驶去。

  途中,周承标密切关注路面行车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原本十多公里的蜿蜒山路平时需要30分钟的路程,民警仅用了12分钟到达花甲乡平麻丫口与救护车汇合,为老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因抢救及时,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还有一次,他们在巡逻中,发现一老人放火烧荒后还有明火未熄。他们帮着老人一起扑灭了明火,防止了一起火情的发生。而后,他们对老人进行了安全用火的教育,老人连连点头称是。

一家四个退役军人  他夫妻二人从过军,他的儿子、女儿也是退役军人一家四口人都当过兵,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他的妻子曾经和他都在文山军分区通信连服过役那时,他是通信员,她在传真班工作他们彼此相识,但并不相知。

双方都没有想过以后会有机会成为夫妻  队部班和传真班一起种菜时,周承标总是干最脏最累的挖地、挑大粪浇菜的活计,她觉得周承标这个通信员能吃苦耐劳,是个好兵而已  她是城镇兵,她在军营长大她的父亲曾是名军医,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她家庭条件比他好有时种菜劳动过后,女兵们买来苹果、香蕉等水果,然后大家一起吃,同学习,同劳动,亲如兄妹  她长得文文气气,肤白眼亮;他长得精精神神,浑身充满着活力他们都没有想到,对方会成为自己的意中人  她当战士退伍,安排了工作,后考入公务员队伍;他当志愿兵,转业,也进了公务员队伍。

  战友聚会时,没有他的身影;最后,通过其他战友,她联系上了他  到后来,他两个结婚,成为了夫妻  两人有一儿一女她从曲靖调到了富宁,夫妻生活在了一起  她说,为了家庭,夫妻两个总得有一个作出牺牲  儿子是哥哥,女儿是妹妹。

两个孩子都在富宁一中读书  两个孩子高中毕业后,儿子和女儿同一年都当了兵。

  儿子在云南德宏芒市当边防武警他说,受父母的影响,他从小就向往军营;高中毕业后,他问父母:是先去读大学还是当兵?父母告诉说:“好啊,先当兵当然好啊”女儿问父母同样的话,父母都给予了先当兵的肯定答复

  女儿网上报名应征,经过体检、政审,也保留学籍步入了军营  儿子2018年任副班长,2019年边防武警改制为移民局,儿子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现为二级警员在自学考试取得法学的大专学历后,现在正在参加本科的学习。

  女儿当兵时对母亲说:“哥哥去当兵,我也去当兵兄妹一起保家卫国”母亲说:“你能吃得了部队的苦么?”女儿说:“你们当年都能吃苦,我们为什么不能?”女儿当兵两年退役,继续在大学就读因为当过兵,便成为所在大学军训的最佳教官,现在正在读本科。

有一天,女儿打电话给妈妈说:“如果可以二次入伍,我还是希望继续入伍,报效国家”母亲说:“假如现在有战争?你会怎么选择?”“如果有战争,我会选择上前线!”女儿坚定地说“母亲说,如果有战争,还是我和你爸这些老兵先上!”女儿和儿子都表达了同样的话语:“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为了报效国家,我们小的先上!你们老兵就靠后稍息!”。

  女儿今年法律本科就要毕业了一家四口人,都从过军;一家四口人,现在都是退役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一天战争来袭时,相信他们一家四口都会再次穿上军装,奔赴前线,为人民利益而战就如夫妻两个说的:“没有国家这个大家的安宁,哪有我们个人每一个小家的幸福?”。

  周承标在乡下派出所工作,为了照顾丈夫,妻子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下到花甲乡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一年他的宿舍就在派出所的三楼,尽管两个住的地方间隔不远,但只有当他不值班时,所里没有出警任务时,他才能回到妻子的住处,陪陪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的妻子。

 附:周承标的《警鞋物语》周承标写了一篇《警鞋物语》的文章,获得了文山州公安局一等奖。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警鞋已默默陪伴我走过十五个春秋  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再晚再累,我都会把鞋擦拭得锃亮锃亮的;等第二天再穿上的时候,昨夜的疲惫已经烟消云散,焕发的是满满信心,迈着坚毅的步伐走上街头,踏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心里无限温暖!。

  我因为父亲去世的早,童年穿的全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布鞋童年的夜晚,我常常偎依在母亲的身旁,在昏暗摇曳的煤油灯光下,枕着母亲“唰唰”的纳鞋声、屋外稀稀疏疏的蛐蛐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蛙鸣声,徐徐入梦  鞋底是用家里舍不得丢弃的破布用浆糊一层层粘连晒干裁剪而成,一只鞋底要重叠好多层干粘布,所以纳起来非常费劲,得找准扎针位置,扎进针,再用顶针尽量顶透另一面,然后用力从那一面拔出针、抽出纳线,再用力拉紧。

然后又反着把针线穿拽回来,循环往复,要是针没扎正或者顶针顶偏,针就有可能扎到肉针脚越密鞋底越紧实耐穿,也因此,母亲纳好一只鞋底要用完好几根很长很长的纳底线,正所谓“慈母手中线”,连续熬上几个晚上才能纳好。

接着是裁鞋面,定型,再一针一针把鞋面合到鞋底上去,母亲的双手常常打满血泡和针眼,看着让人心疼  母亲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上初中时,母亲给买我了一双解放鞋胶鞋,看着我下雨时才舍得穿,一次次刷洗晒后鞋面慢慢变成灰白色了仍然珍爱有加,再看见人家的孩子有翻毛皮鞋穿神气,母亲索性卖了一头耕牛,“斥资”25元也给我买了一双。

然而,看着母亲寒冬腊月依旧穿着草鞋下地劳动,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时起我便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不能再让妈妈做布鞋,还要给妈妈买胶鞋、买皮鞋  1990年冬天,我参军入伍,来到中越边境老山战区防御作战部队,怀揣离家时母亲塞给我的鞋垫,热血在心中沸腾,也激励着我要在部队干出名堂来。

在部队,义务兵每年发给两双布鞋,我是通信兵,爬电杆多,鞋子磨损大,鞋不够穿,部队首长特别关照我们外线班,每人多发两双那时候看到干部穿着锃亮的皮鞋,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从身边走过,觉得是那么的威武,艳羡不已,总渴望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真正的皮鞋。

  有一次,我悄悄地换上排长的皮鞋,去和战友们合影,不巧遇上指导员,他没责怪我,还幽默地对我说:“要想在部队里穿上皮鞋,就得干好工作,苦练军事技能,加强文化学习!”指导员的话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中。

第二年我被选送到师教导队参加预提班长骨干集训,三个月后我顺利结业,拿到“四会”教练员证,并当了班长,完成了新兵训练任务在组织的照顾下,我入了党,并进入昆明陆军学院通信士官训练大队学习,成了名军校学员,终于实现了穿上皮鞋的愿望!。

  1997年我被调到云南省军区扫雷部队,参加中越边境第二次大面积扫雷作战部队要求扫雷作业时一定要戴防护头盔,穿防弹衣裤,还有那足有5厘米厚的特制防护鞋,这是扫雷官兵的“标配”,更是铁的纪律这套二十多斤装备穿在身上,臃肿笨重的像个“八戒”,行走起来极为不便,烈日下扫雷作业下来,这身行头更是让人无法忍受。

在者阴山作业,有一次我实在闷热难耐,加之雷场坡陡,我就脱下防护鞋作业,被队长发现狠狠批评了一顿,还让我在军人大会上作检查在后来的扫雷任务中,我们一队官兵非常小心谨慎,每次作业都着好防雷鞋,顺利完成了麻栗坡县者阴山片区、八布那登片区域、八里河东山片区、老山片区等地的扫雷任务。

把一片片用汗水和鲜血刷洗过的、安全干净的土地交给祖国,还给深爱着它的人们!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02年我转业到富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开辟人生新的战场十多年了,为了南来北往驾乘人员会心满意的微笑,我和我的战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繁重的交管工作,每天近三十公里的徒步奔波,皮鞋水鞋轮换着穿,起早贪黑地疏导交通,我已经记不清穿破多少双鞋。

立功、嘉奖、先进拿了一个又一个,但是群众满意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最高奖赏,更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这就是警察无言的忠诚!弹指一挥间,离开家乡已经二十七年,我已从当初一个懵懂青葱的农村青少年成长为勇敢顽强的解放军战士,再到基层一名忙碌的共和国警察。

伴我跋山涉水、涉险饮誉的足底鞋也由布鞋、胶鞋、翻毛皮鞋、防雷鞋变成了精神头十足的警用皮鞋我也为我的母亲买了一双双皮鞋,90多岁的母亲经常对村上人说:“我在云南工作的儿子周承标,又为我买了新皮鞋!”  这些年来,警鞋的样式一直没变,不言不语,纯正牛皮,黑质厚底,质朴中侧溢出阵阵稳重与威严。

                                                              富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周承标

                                                                2017年建军节前夕

 (全文完)潜心写二甫,传递正能量描写云南二甫边关边防军人卫国奉献的系列纪实作品《走进二甫》、《走出二甫》已出版发行《走进二甫》,有志青年在二甫军营百炼成钢;定价48元;《走出二甫》,二甫好男儿志在四方建功立业;定价58元,快递费每本10元,由云南律风文化传播公司向全国发行。

有意购买者请和曹女士(电话13030417996)联系  作者简介:作者赵安金,河南渑池人1974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团政治处书记、副指导员、指导员、旅政治部宣传干事、干部干事、营教导员;军事法院审判员;云南省检察院二级高级检察官等职。

参加过1979年对越作战,1984年“两山”作战,1997年10月至1999年6月的云南边境第二次大扫雷荣立过个人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

还获得过“云南省直机关最美机关干部”、“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10月退休,现任退休党支部书记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第21期 总第368期  (每周

一期,一般情况下周四推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