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观察

没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

这枚国徽是新中国制作的第一枚金属国徽同比例缩小版,代表着当时高精度铸件的最高技艺。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直径2米宽、竖直径2.4米高、重达487千

没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丽

图为新中国铸造的第一枚金属国徽这枚国徽是新中国制作的第一枚金属国徽同比例缩小版,代表着当时高精度铸件的最高技艺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直径2米宽、竖直径2.4米高、重达487千克1951年5月1日,国徽庄严地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上。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1950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了临时应急,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是木制的,长时间风吹日晒,容易变形褪色,必须制造出金属的来替换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光荣任务,交给了铸造技术闻名于全国的沈阳第一机器厂(现沈阳第一机床厂)。

任务下达的那一刻,全厂上下都激动万分,倍感骄傲,推举组建以铸造技术尖子焦百顺为组长、十几名技术尖子成员组成的铸造团队新中国的第一枚金属国徽,必须要在1951年的劳动节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镌刻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奋斗担当的精神,工人们在攻坚克难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当时,沈阳第一机器厂刚恢复生产,铸造技术虽稍有名气,但工具设备简陋车间仅能用勺炉生产一些维修弹簧和简单的零配件,要完成国徽这种高精度铸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铸造团队发现模型图案上的麦穗粒不鼓、芒不显时,他们日夜研究、反复筛查,找原因、想办法,历经千辛万苦,合格的国徽模型做出来了。

而第一次试浇铸后,却出现了局部缩型、凹陷等问题,铸造团队只能一次又一次实验,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破楼兰终不还”,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持之以恒把国徽铸造出来铸造第一枚金属国徽的过程中,从模具制作到浇铸成型全凭工人们的经验手工操作。

没有化铝罐,自制铁罐代替;没有脱氧剂,就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用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从接到任务起,沈阳第一机器厂的车间内彻夜灯火通明,工人们白天黑夜连轴转,不少专用工具都得自己去制造。

最终,在沈阳第一机器厂的烈火中,凝结着所有铸造者心血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终于熔铸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麦穗和齿轮,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代表着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铸造,标注着一段奋斗征程,凝结着催人奋进的感人精神,正代代传承,熔铸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