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陈纳德?陈纳德与陈香梅!


​陈纳德与陈香梅是怎样结合的来源《家史计划》作者 江祖模1947年12月22日上海《申报》登载消息,题为:“中美联姻,陈香梅、陈纳德举行婚礼”当时上海新闻界及陈香梅友好

陈纳德?陈纳德与陈香梅!

 

​陈纳德与陈香梅是怎样结合的来源《家史计划》作者  江祖模1947年12月22日上海《申报》登载消息,题为:“中美联姻,陈香梅、陈纳德举行婚礼”当时上海新闻界及陈香梅友好均皆哑然报道这一新闻之《申报》女记者谢葆珠,平时与陈相交颇笃,仅在婚礼举行两小时前应邀参加婚礼时始获这一喜讯,由此可见陈香梅之果断超人。

婚后数日,陈香梅来中央社向采访组同仁各赠巧克力一听,以资答谢1948年初,陈纳德、陈香梅去南京蒋介石、宋美龄设宴招待沪宁各报纸刊登夫妇俩合影原题:陈纳德与陈香梅是怎样结合的文︱江祖模陈香梅,广东人,抗日期间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大,于1944年毕业。

陈乃该校新闻系高才生,被誉为新闻系之花20世纪40年代初,美军集中海空优势,致使日本侵略战争陷于精疲力尽之中我国西南昆明,为通往仰光、腊戍等国际公路要道,设有“盟军总部”,为美国在华之空军基地,指挥作战。

一时美军云集,成为远东战略要地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鉴于昆明美军机构日益增多,外事新闻频繁,向无专人采访,乃聘陈香梅担任外勤采访,专司采访美国新闻陈于1944年9月进入中央社昆明分社工作 陈自幼随父侨居海外,故英语流畅,英文根基亦佳。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勤奋好学,对国学钻研,亦孜孜不倦,是以中外文学兼优她性喜活动,新闻采访工作,更所酷爱她活泼大方之仪态,一口流利之英语,报道及时,文笔生动,采访技能善于因人因事而异,故深受各方所赞许她工作仅仅一年,即誉满西南各省,为新闻界一位后起之秀。

陈纳德,系美国空军航空员出身,我抗日战争开始不久,即来华参加对日作战他以美志愿航空员组织“飞虎队”,在我国西南作战,屡建奇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对日宣战,“飞虎队”改组为美军第十四航空大队,由陈纳德统率,驻扎昆明。

 陈香梅采访新闻中,经常与陈纳德晤面,由于接触较多,私谊也日渐增厚日本投降后,美军十四航空大队任务亦告结束国民党当局忙于接收,苦无交通工具得知美军第十四航空大队拥有大量运输机,在军事上已无使用价值,由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在陈纳德的帮助下,向美军购买一批剩余物资——运输机,成立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空运大队,由陈纳德任空军大队长,并在重庆、成都、武汉、衡阳、北平、上海、昆明等地设立分机构。

由于收复的各地机场在日本投降前已接近瘫痪状态,武汉、衡阳、北平、广州等地机场和设备方面,均不合要求,对重型运输机起飞、降落不能适用,急需扩建和维修为了加速完成,决定招商承包,限期完成 陈香梅之同乡廖某,为昆明某建筑公司之工程师。

陈在读书时,已早相识,并赞助读书,几年来亦师亦友,相交颇密获悉空运大队欲扩建各地机场,意欲承包工程素知陈香梅与陈纳德友好,乃通过陈香梅之介绍,与空运大队订立合同,承包工程陈纳德碍于陈香梅情面,三言两语一拍即成,订立了承包合同,由廖承包衡阳飞机场之扩建工程。

 1945年底,总署空运大队迁至上海,陈纳德则随迁到沪,寓居虹桥路私邸陈香梅因欲就近与陈纳德联系,亦由昆明中央社调至上海中央社工作,并与廖同居于上海静安别墅廖在上海安家后,即赴衡阳主持飞机场扩建工程陈香梅此时家成业就,一心致力于工作。

陈香梅迁沪以后,经常与陈纳德见面,交往更密虹桥路陈纳德寓所,每周必采访二三次,为座上之常客她的采访技能,备受各方所赞许上海的各国外交官员和各国知名人士来往频繁,平日她接触面甚广,因而眼界亦随之开阔但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渗透了国民党的高级官员的脑海;资产阶级的豪华场面充斥了整个上海滩。

面对着这样的现实,陈香梅顿感到无限空虚廖某虽承包工程,但双手空空家庭经济,依薪度日,只能勤俭生活 1946年9月1日“新闻记者节”上海市外勤记者联谊会借上海南京西路南海花园举行成立大会上海市各机关、团体、工商界以及各界名流等,均送来礼品祝贺。

到会外勤记者,人各抽签一只,分享礼品陈香梅则抽到小吉普车一辆该车系由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上海办事处将美军剩余物资中之吉普车,用官价结购外汇,以法币500元廉价购买当时较之市场价格相差三四倍陈抽得后,毅然放弃一转手间可获一二千元之良机,而把它让与中央社购买作为采访组使用,只是每日上午由陈香梅专用。

陈香梅个人经济,当时并不富有笔者与陈当时均为中央社采访记者,有时午餐,见她只是鸡蛋炒饭一盆,或荷包蛋二只,白饭一小盆而已说明她为人正派,宁愿勤俭,不贪小利但她虽非富有却颇为好客,每年春节前,均循上海习俗邀采访组同事全组十人,在其静安别墅寓所共进“年夜饭”联欢。

 1947年初,国民党政府之贪污腐败、政治危机日益暴露此时,陈香梅几乎每天必到陈纳德之虹桥路寓所4月间,陈香梅因病在上海第四医院住院手术,适陈纳德因事离沪,闻知她住院,每天派人送来鲜花水果以资慰问陈病愈出院,陈纳德亦返回上海,彼此走动更勤。

采访组吉普车司机老王经常诉苦说:“陈小姐(指陈香梅),现在每天必到虹桥路去,要在那里等她两个钟头;有时候把她送到那里,就叫我先回来”陈纳德虽年逾五旬,仍为单身汉,这一老一少,感情日趋浓厚,由羡慕而产生相爱之情。

外人无从知悉,其时陈之友好及新闻界早有传说,陈却矢口否认外界亦认为她与陈纳德交往,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利用而已当时陈纳德已近60岁,陈香梅却为24岁少妇 1947年夏季,陈香梅面容憔悴,极为烦恼,有时恍恍惚惚有失常态。

事后得知,她为与廖离异而感到棘手她与陈纳德相处几年,情深意切而她与廖之结合,乃由于昆明迁沪时所撮合,并未进行结婚手续面对现实,她去志已坚,乃于9月间在衡阳飞机场工程结束廖返沪之际,提出离异当时双方碍于名誉,不愿公开,经数度谈判,终于在1947年12月18日达成协议,解除了同居关系。

 12月21日下午3时,陈香梅与陈纳德在上海虹桥路陈纳德私邸举行婚礼由毛顿牧师证婚,男嫔相为前飞虎队琴屈来上校,女嫔相为新娘之姊雪茜亚女士新娘之父和国民党外交部次长叶公超亦参加婚礼此次婚礼,外界知之甚少,故参加婚礼者,仅有来宾12人。

 12月22日上海《申报》登载消息,题为:“中美联姻,陈香梅、陈纳德举行婚礼”当时上海新闻界及陈香梅友好均皆哑然报道这一新闻之《申报》女记者谢葆珠,平时与陈相交颇笃,仅在婚礼举行两小时前应邀参加婚礼时始获这一喜讯,由此可见陈香梅之果断超人。

 婚后数日,陈香梅来中央社向采访组同仁各赠巧克力一听,以资答谢 1948年初,陈纳德、陈香梅去南京蒋介石、宋美龄设宴招待沪宁各报纸刊登夫妇俩合影1950年,笔者在香港时,得知她为国际民航事宜,经常往返于台北与加尔各答之间。

(1984年) 平台编辑微信:lgh13953878195本文图片和音频作品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扫描二微码或点击文章首部蓝色“作家天地文学苑”可关注本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