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卢象升?卢象升简介!

在市博物馆二楼的通史馆三号厅内,陈列的一把长3.13米、重68公斤的大刀格外引人瞩目。这把大刀为明末著名将领

卢象升?卢象升简介!

 

宝藏:卢象升练功大刀地点:宜兴市博物馆关联人:卢忠肃公祠工作人员   朱再平在市博物馆二楼的通史馆三号厅内,陈列的一把长3.13米、重68公斤的大刀格外引人瞩目这把大刀为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卢象升练功所用。

卢象升本是一名文进士,为何成了带兵打仗的将领,又如何临危受命、战死沙场?面对来来往往的参观者,这把锈迹斑斑的大刀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对于这把大刀,在宜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卢忠肃公祠工作了6年多的朱再平再熟悉不过,“卢忠肃公祠里有这把大刀的复制品,很多游客对它充满好奇,常让我给他们讲其背后的故事”朱再平说,自从他到卢忠肃公祠工作后,翻阅很多史料,搜集卢象升的生平事迹等资料,整理出简版和繁版两套讲解词。

“卢象升是张渚茗岭人,自幼勤奋好学、天赋异禀……”在朱再平的讲解中,历史的长卷慢慢翻开1622年,22岁的卢象升参加全国统考,一举晋升进士,27岁便出任大名知府,在大名地方惩治贪官恶霸、平反冤假错案,深得民心。

1629年,清兵犯境,直扑大明京都,一时间朝廷震动,许多地方官员弃职而去这时,卢象升拍案而起,招募1万多名民军进京协助防卫因有效抗击清军,屡立军功,卢象升不断升迁据明史记载,卢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

”原来,卢象升从小就练武习兵,武艺高超“他平时用这么重的大刀练功,征战时换上轻一些的武器,那就轻松多了”朱再平介绍说,与一般的文人带兵不同,卢象升平时体察下情,战斗中身先士卒,舍生忘死,深得军心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卢象升注定是个悲壮英雄。

1638年,皇太极大举南犯,直指京师尚在丁忧中的卢象升临危受命,以尚方剑督天下援兵披挂上阵急难关头,朝中一意主和的杨嗣昌却百般刁难,卢象升非但没有督得一兵一卒,反而其本部的2万人马被扣下了1.5万,还被断了粮草供应。

“相传最后跟随卢象升的士兵中有不少是他的乡亲,格外团结,誓死相随” 朱再平叹息地说,卢象升率领5000残卒与3万多清军激战,因寡不敌众,最后身中四箭三刀,壮烈殉国,年仅39岁后来,清兵南下,卢象升的弟弟卢象观、卢象同高举义旗、慷慨赴死,卢家殉难的有百余人,可谓一门忠烈。

后来,这把见证了卢象升壮举的练功大刀,被卢家人从河北运回宜兴,安放在位于张渚镇岭下村的卢氏家族故居门前300余年,鼓舞着世世代代的卢家人报效国家“卢忠肃公祠始建于1687年,在公祠被政府接管之前,卢家一直有人守祠,最后一位守祠人名叫卢六顺,曾参加过朝鲜战争。

”据朱再平介绍,上世纪50年代,出于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村民把这把大刀送到太平天国王府,直到2016年被移交给市博物馆“从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角度,卢象升的事迹意义非凡” 朱再平说,多年来,前来参观卢象升练功大刀和卢忠肃公祠的市民不计其数,更有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重温民族英雄赤胆忠心、热血爱国的宝贵精神。

“卢象升的文武兼备,和宜兴崇文尚武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朱再平认为,宜兴“教授之乡”的书卷气息,没有遮掩它的赳赳雄风从刚正不阿的晋朝平西将军周处,到南宋抗击金兵的岳飞;从抗击日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对越自卫反击以及戍边反恐、抗灾救灾……宜兴历史上不断涌现着可歌可泣的忠义人物故事,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撰稿:徐诗芸制作:杨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