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翻译译文(世说新语二则翻译译文陈太丘)
0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4,去后乃5至。元方⑥时年七岁,门外戏。
0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文 | 刘义庆陈太丘①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日中③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④,去后乃⑤至元方⑥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⑧。
”元方曰:“君与家君⑨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⑩之元方入门不顾⑪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②[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③[日中]正午时分④[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⑤[乃]才⑥[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⑩[引]拉,牵拉⑪[顾]回头看【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简答题】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⑴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⑵同意我觉得元方的做法不太好: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5.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6.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7.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appeared(appeared中文翻译)
to give the impression of being or doing something。As its name would se
-
许宗衡(为什么没人敢动许家印呢)
文 / 欧洲金靴
- 许宗衡(为什么没人敢动许家印呢)
- 迂回的近义词(单薄的近义词)
- 伊能静个人资料简历(伊能静个人资料简历身高)
- 院士是什么级别(科学院院士是什么级别)
- 保卫黄河歌词(黄河大合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