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导 语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导引(二)新鲜出炉啦!本期内容涵盖第三、四单元教学目标导引以及《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教学目标导引它分为单元“教学要点”“学习指标”、单
导 语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导引(二)新鲜出炉啦!本期内容涵盖第三、四单元教学目标导引以及《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教学目标导引它分为单元“教学要点”“学习指标”、单篇“语文要素目标”“人文主题目标”“学习活动建议”等,多层次梳理目标,设计生动有效的教学环节,旨在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此外,名著阅读教学目标导引关注阅读的不同阶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归纳相应的阅读方法,由此深入到名著的专题探究希望这份导引能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大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设计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研读本期内容吧!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要点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与想象,仔细品味诗文,体会作者情怀3.从古人歌咏山水的篇章中获得审美享受,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4.尝试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融情于景,使景物鲜活起来学习指标学生将知道(K)1.文言常见实词和虚词2.文言字词的积累方法3.写景的方法4.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学生将理解(U)1.景物之美及其。
所寄托的情感2.文章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语言风格的独特性与表达效果3.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学生将能做(D)1.借助前后勾连、现代汉语合成词或成语、古今异义词等,积累文言字词2.通过朗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感受作者情怀,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
3.运用多种写景手法,融情于景,使景物鲜活起来。《三峡》
语文要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2.学习课文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3.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人文主题目标借助联想与想象,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学习活动建议
【课前预习】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圈画不理解的句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课堂导学】1.三峡景区正在进行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你被邀请做旅游策划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为三峡设计一处观景点,包括景点名称、看点、游览建议等。
2.三峡景区总负责人对于你的策划案相当满意,想请你帮忙为景点拍摄一段宣传纪录片,请根据文章所给提示,思考用什么样的手法展现三峡之美3.请你给宣传稿配音,尝试用朗读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朗读时,要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节奏。
,读好特别之处的停顿【课后拓展】如果要为下列文段拍摄一段宣传视频,请用本节课所学方法,撰写视频策划稿江水又东迳石门滩,滩北岸有山,山上合下开,洞达东西,缘江步路所由刘备为陆逊所破,走迳此门,追者甚急,备乃烧铠断道。
孙桓为逊前驱,奋不顾命,斩上夔道,截其要径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念患而叹曰:“吾昔至京,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于此”遂发愤而亮矣(选自《水经注校证》)《短文两篇》
语文要素目标1.欣赏两篇短文的语言风格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不同的写景手法人文主题目标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习活动建议【课前预习】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圈画不理解的句子,小组讨论交流。
【课堂导学】清代姚鼐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疾读以求其体式,缓读以求其神味”1.疾读看篇△朗读《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两文在朗读节奏和句式上的不同,了解骈文和散文的特征2.缓读看意
△ 播放《故宫之迟暮》《高山流水》,让学生从中选择曲目,为《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配乐朗读,并说明配乐的理由,引导学生感知全文基调△在朗读的基础上,尝试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绘制思维导图,学一种结构模式:“记叙—描写—议论”,感悟章法之美。
△划出文中写景的段落,感受作者笔下奇景,学一种绘景手法:《答谢中书书》的散点呈现,《记承天寺夜游》的集中特写△ 借用知人论世策略,以诗解诗,悟一种世外雅趣:既是写一篇回信,那么信中会写什么?为什么用官职称呼友人?文末又提到“康乐”,到底有何用意?。
△通过对比,感受“吾”类人与他人的不同,体会作者的精神追求【课后拓展】阅读《陶弘景传》和《临皋闲题》,试回答: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自己和张怀民是“闲人”,那么陶弘景属于苏轼笔下的“闲人”吗?并说明理由。
《与朱元思书》
语文要素目标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2.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3.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人文主题目标体会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学习活动建议【课前预习】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疏通文意,圈画不理解的句子,小组讨论交流。
【课堂导学】引导学生利用前两节课所学的方法,自读《与朱元思书》1.疾读看篇△放声朗读不加标点的《与朱元思书》,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感受骈文的特点2.缓读看意△播放《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广陵散》《夜的钢琴曲》。
配乐,让学生从中选择曲目,为《与朱元思书》配乐朗读,并说明配乐的理由,引导学生感知全文基调△请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富春江山和水的特点,并从文中找出依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总分”结构。
△选择你认为文中最“奇”、最“异”的句子进行品读,体会作者描绘山水手法之妙△钱钟书《管锥篇》中提到:“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此种境界,晋宋以前文字中所未有也” 如果吴均对他的“山水知己”倾心交流,他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吴均在写山水时以表面的繁杂写内在的纯粹,寄托自己鄙弃名利、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配乐朗读《与朱元思书》(暂时隐去“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引导学生思考“隐去部分”对内容和节奏上的作用△《与朱元思书》其他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散佚了,请你在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以书信的形式尝试还原《与朱元思书》。
【课后拓展】请你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谈谈《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的异同。《唐诗五首》
语文要素目标1.积累优美诗句2.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人文主题目标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美、意境美2.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学习活动建议【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东皋( )薄( )暮望,徙倚欲何依。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空悠悠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 )然渡远荆( )门外,来从楚国游2.以下诗句摘自同学的默写本,请你用横线划出错别字,并仿照示例进行订正、讲解,帮助同学理解记忆。
示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订正讲解:“辉”字写错了,应为“晖”“辉”是“光彩、光辉”的意思,“晖”是“阳光”的意思“落晖”是指落日,与“薄暮”相对应(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彩薇(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3)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4)度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课堂导学】1.读五首唐诗,发现相同点:体裁相同,都是唐诗;内容相同,都描绘山水奇景等2.《人民日报》微博官方发布通知——将从万首唐诗中评选出“史上最高水平的唐诗”,请同学们从这五首诗中选出最佳的一首去参评。
哪一首能荣膺“唐诗之冠”的称号呢?请你一起来比一比(1)比格律五首唐诗都是律诗,从律诗音韵美的角度看,谁更胜一筹?【小贴士】△通常的律诗规定“四联八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每篇颔联和颈联必须有对仗强化律诗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逐一分析五首古诗的格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注意:分析可从时间线入手,点明王绩的《野望》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之作,有开创之功;而崔颢的《黄鹤楼》有着“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的特点。
)(2)比山水五首唐诗都描绘了山水,哪一位诗人笔下的山水更吸引你的眼球?引导学生从动静、声色、时空等多种赏析角度去品味山水之美(3)比志意正如欧丽娟所说:“我们需要美,但需要正派大气的美;需要艺术,更需要坚定向上的艺术,这就是唐诗的不朽力量。
”唐诗最大的美,在于由内而发的情怀和对后人生命的感召,你认为五首唐诗,谁的诗歌更有情味?请从五首唐诗中选择其一,给《人民日报》写一封推荐信,介绍你心中的“唐诗之冠”【课后拓展】观看南楼横笛制作的视频《上下五千年,文脉未曾断》,了解中国文学发展脉络,感受文学的博大精深。
《写作:学会描写景物》
语文要素目标1.运用多种手法,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2.在描写景物时,恰当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人文主题目标1.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2.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学习活动建议1.观看视频《Lost in the Woods》(《冰雪奇缘》克里斯朵夫人物主题曲),请学生分析克里斯朵夫的心理,并探究视频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人物心理的(主人公身处环境的暗色调和回忆的亮色调对比、周围环境的肃穆静谧、驯鹿低沉的 “哞——”等)。
2.引导学生发现写景也可以像拍摄影片一样,在观察的基础上主动思考,通过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突显景物特征,细致呈现所见之景3.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梳理本单元课文中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勾连必读书目《骆驼祥子》,分析祥子不同心境下的景物特点,进一步理解可以通过色彩、动静、声色等实现情景交融的目的。
梳理归纳描写景物的方法,如: 抓景物 悟感情 色彩鲜明情也明; 静写动 动写静 动静相衬景中意; 景有声 且有意 声音所表亦我心; 挥毫工整或肆意 笔下景语皆情语4.写作练笔: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请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不少于600字。
撰写:朱 勇审核:吴怡超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要点1.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其写法的独特之处2.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4.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5.审视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利用互联网学习语文学习指标学生将知道(K)1.散文的不同类型及特点2.各类散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及写法3.保持句子、段落、篇章连贯的方法4.互联网所带来的利与弊学生将理解(U)。
1.各类散文写法的独特之处以及不同语言风格所带来的效果2.散文所表达的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3.保持句子、段落、篇章连贯的重要性4.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给语文学习带来的影响学生将能做(D)1.通过赏析、内引外联、比较阅读等方法,把握各类散文特点和写法的独特之处。
2.联系生活实际,领会作品的情思,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自身精神世界3.通过写作实践,做到写作时“语言连贯”,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4.借助小组合作,查找相关话题资料、合理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等,利用网络进行有效学习。
《背影》
语文要素目标1.了解文章以“背影”为中心选材进行叙事的方式2.学习本文情感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3.品味朴素典雅、匀净细腻的语言风格人文主题目标体会作者与父亲的情感态度变化以及父子情深学习活动建议1.默读圈点理情感。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直接体现“我”对父亲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整体把握作者情感2.品读聚焦赏背影朗读关于“背影”的语段,结合具体词句,批注课文,感受语言朴素、典雅、隽永的特点;体会文章选取的独特角度3.细读书信悟深情。
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情感变化,读懂父亲,领悟父子深情。《白杨礼赞》
语文要素目标1.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2.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3.品味文章紧凑有力、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人文主题目标1.抓抒情线索,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2.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情感,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习活动建议1.“礼赞”巧配乐整体感知白杨树“环境”“形象”“意蕴”的不平凡,把握情感基调,为完成一期“好声音”录制,确定配乐曲目2.“礼赞”朗读卡小组合作学习,制定一份“朗读卡”方案,说明朗读设计理由,确定朗读评价标准,并进行排练。
3.“礼赞”好声音。小组合作演绎,录制一期“好声音”,体会作者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散文两篇》
语文要素目标学习哲理散文的议论文属性和散文属性人文主题目标1.领会人生哲理,感受生命的价值意义2.感受人文内涵,提升思想境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活动建议学习任务一:文类·找相同比不同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即“生命为什么是永久的”“如何达到永久”,互为注解,表达自己的观点,探究生命意义。
学习任务二:主题·探究生命永恒分别运用“关键词解读”和“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两篇散文的主题学习任务三:阅读·比较同类散文课后阅读冰心《谈生命》、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人生》,进行比较赏析《昆明的雨》
语文要素目标1.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赏析昆明雨的特点,品味文章淡而雅的语言风格人文主题目标1.体会怀念之情,理解温润、闲适、优雅的风土人情2.感受文章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学习活动建议学习任务一:梳理结构圈画文章内容,完成《作业本》上的思维导图学习任务二:体会风格借助示例,从用字、标点、句式、修辞、留白等多角度解读课文中的语言密码,体会汪老语言风格学习任务三:比较阅读阅读《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等,体会汪老散文独特的韵味;阅读《雨的四季》《白杨礼赞》等,体会抒情散文不同的风味。
《写作:语言要连贯》
语文要素目标1.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2.在段落写作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注意段落内部的语句连贯3.通过篇章写作,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顺序,保持整体连贯性人文主题目标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学习活动建议1.从经典中汲取力量从本单元课文中选择典例,发现语言连贯的一般规律,增加理性认识2.从例文中学习方法分析学生近期作文中连贯(或不连贯)的案例,学习使语言连贯的方法3.在合作中相互借鉴按照“语言连贯”的要求,从句子间、段落以及文章整体的统一性等角度进行评价,分小组互评互改,相互学习借鉴。
4.在实践中提升能力。通过审题、确定写作中心、列写作提纲、安排写作顺序等,运用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完成篇章写作,提升写作能力。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语文要素目标1.收集整理网络词语,讨论网络词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2.合理设计调查问卷,对电子阅读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完成调查报告3.小组分工合作,运用所学网络技能,搜索专题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编排,制作成小册子。
人文主题目标1.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2.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合作,感受学习乐趣学习活动建议自行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与任务,从以下学习任务中任选其一进行探究。
学习任务一:我“评”网络热词1.搜集网络词语,谈谈你是否喜欢这些网络词语,并说明理由2.针对同学们在写作中出现大量网络词语的现象,谈谈对网络词语使用的看法;就如何合理、规范化地使用网络词语提出建议,并制作PPT进行汇报。
学习任务二:我“思”网络阅读1.设计以“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2.分析关于本小组调查问卷的数据,写下发现,并推测其原因,提出合理的阅读建议,撰写调查报告学习任务三:我“用”网络助学。
1.学习网络搜索技巧,利用网络搜索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2.分享网络搜索技巧,展示《漫话传统节日》小册子【课后拓展】反思总结,撰写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心得体会撰写:林为庆审核:卢立银《红星照耀中国》教学导引。
学习目标学生将知道(K)1.埃德加·斯诺的人生经历以及《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历程2.红军长征的起因、路线、困难、重大事件以及历史价值等3.毛泽东、周恩来、贺龙等红军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4.纪实作品的一般阅读方法。
学生将理解(U)1.《红星照耀中国》的价值和意义2.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3.红军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内涵4.纪实文学的纪实性与文学性学生将能做(D)1.阅读纪实作品,从中获得启迪,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2.运用阅读纪实作品的一般方法阅读同类作品。
3.借鉴纪实作品写法,提高写作能力阅读过程阶段一:激趣导读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书名含义和相关创作背景2.初步感受作品中“红小鬼”和彭德怀的形象3.消除经典与现实的隔膜,激发阅读兴趣4.汲取精神营养,获得成长力量。
阅读任务(一)以猜促读,激发阅读兴趣1.浏览目录,根据小标题,推测书名含义2.了解作者情况与作品概况,推测创作意图(二)设置情境,探寻红星之光角色扮演,对话“红小鬼”,完成采访手记;采访“彭德怀”,了解他的童年经历、参加革命的起因与经过等。
(三)选择红星,伴“我”同行结合自身,感悟红军精神和长征精神,寻找成长力量(四)齐读《少年中国说》,感受少年责任以声传情,结合《少年中国说》谈谈当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阶段二:通读通读,理内容(一)阅读目标。
1.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整体内容以及创作过程和价值2.了解埃德加·斯诺人生经历3.提出阅读期待,为阅读整本书做准备(二)阅读任务1.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了解作品的叙述顺序,整体把握作品内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2.观看乐视电影《毛泽东与斯诺》,深入了解作者及作品内容3.交流阅读与观影所得,提出自己的阅读期待4.结合新闻单元学习,以记者身份,设计一份采访某个红军人物的提纲(三)阅读成果1.一幅斯诺采访路线图2.一份阅读期待表。
3.一份采访提纲通读,明方法(一)阅读目标1.了解纪实作品的特性2.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二)阅读任务1.了解纪实作品的特性(1)积累有关作品的评价,走进作品(2)精选片段,体会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明确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1)阅读序言、目录等,填写表格,迅速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2)精选篇章并阅读,参考教材“专题一”,用思维导图或表格形式梳理某个红军人物革命道路的事实内容(3)读精选篇章,圈画作者感受的语句,体会作者对于事实的态度。
(4)结合精选篇章,联系实际,谈红军人物给予你的启迪(三)阅读成果1.归纳总结纪实作品的特性2.总结纪实作品阅读的一般方法阶段三:专题研读专题一:深入前线,追寻真相(一)阅读目标1.探寻“红色中国”之谜。
2.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二)阅读任务选择第一篇第一节《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中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步骤如下:1.在阅读栏中公布要探究的问题2.开展阅读,以跟帖和回帖的方式,在点评、质疑、回答中分享阅读心得。
3.整理跟帖和回帖的材料,形成结果性文字(三)阅读成果1.评选优秀跟帖和回帖2.根据小组所有跟帖和回帖,整理形成研究报告,制作PPT,并进行汇报分享专题二:由点到面,打卡红星(一)阅读目标1.了解作品中人物的革命经历以及性格特点。
2.感受长征精神和红军精神(二)阅读任务借助目录,聚焦红军人物,阅读相关篇章,制作“英雄卡”1.速读作品,梳理人物主要经历,标注最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圈画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在读书卡片上写下自己的感受2.梳理领袖人物以及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主要有以下方面: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2)出身与家庭(3)童年的经历(4)受教育情况(5)参加革命的起因(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7)作者评论3.设计“英雄卡”,主要类型有:(1)摘录型卡片(2)梳理型卡片(3)概括评价型卡片
(4)综合型卡片(三)阅读成果1.完成阅读批注2.完成红星“英雄卡”专题三:追溯过去,探寻未来(一)阅读目标1.把握作品中“事实”,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2.从作品中获得启迪,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二)阅读任务1.用表格形式梳理斯诺进入红区前后认知感受的变化2.结合原著,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地点、重要事件、牺牲人数,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和现实意义3.比较阅读王树增的《长征》,进一步了解长征壮举,领悟长征精神。
(三)阅读成果1.开展“斯诺”访谈会2.开展“读长征,探原因,悟精神”班级读书报告会专题探究与学习资源阅读专题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2.出身与家庭3.童年的经历4.受教育情况
5.参加革命的起因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专题二:关于长征1.长征的起因2.长征的路线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5.长征的历史价值专题三:信仰与精神1.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2.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写作专题1.我最喜欢/敬佩的红军说明:将领或战士皆可,能结合原著,写出人物的主要经历、主要性格或品质,以及带给你的启示2.我心中的长征说明:可以从宏观的视角解读,也可以从微观的视角观察;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分析对长征的认识,可以用感性的方式抒发对长征的感受等。
3.我所了解的苏维埃说明:能结合原著,写一写苏区的创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内容和感受(可以综合各方面,也可以只写其中一方面)4.难忘的西北之旅说明:要求以斯诺的口吻,讲述在红色苏区采访的主要经历和感受(要有具体的、最难忘的人、事或场景)。
5.魅力四射的报告文学——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说明:可以从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多角度叙事手法、叙议结合等角度出发进行撰写。
相关书籍1.《红星照耀中国》,斯诺著,董乐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红星照耀中国》,斯诺著,王涛译,长江文艺出版社3.《地球的红飘带》,魏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4.《长征回忆录》,成仿吾著,人民出版社5.《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哈里森·埃文斯·索尔茨博里著,解放军出版社
6.《朝阳花》,马忆湘著,中国青年出版社7.《毛泽东传》,特里尔著,刘路新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8.《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韩素音著,中央文献出版社相关文章1.《他者视域下抗战报道中的中国红军形象研究》,龚倩,《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005期
2.《浅谈初中生纪实名著阅读的养成策略》,赵暄,《鸭绿江》2019年022期3.《叙事学视野下的新闻经典研究》,贾玉琦,《视听》2019年011期影视资料1.爱奇艺电影《红星照耀中国》2.爱奇艺电影《井冈山》
3.优酷电影《长征》4.乐视电影《毛泽东与斯诺》5.电影《建党伟业》6.电影《闪闪的红星》7.央视网纪录片《周恩来》8.央视网纪录片《红色档案》撰写:徐 斌审核:陈宝荣小编有约“温州市初中语文”公众号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个“你”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努力为大家推送最新鲜、最有料的初中语文教学资讯和成果,更期待发现“你”的精彩我们将持续开通投稿通道,欢迎各位语文老师和有想法的同学们自荐投稿!请将材料发送至471395688@qq.com,并留下微信号或手机号方便小编联系哦!
1END1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以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总方针,逐步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全国许多地方建立…
-
胡彦斌个人资料(胡彦斌个人资料宁波哪里)
离胡彦斌发博“求放过”,已经过去 50 多个小时了。
- 全国少工委(全国少工委微信公众号登录)
- 舌苔厚白最快消除方法(舌苔厚白最快消除方法香砂养胃丸)
- 舌苔厚白最快消除方法(舌苔厚白最快消除方法香砂养胃丸)
- 此致敬礼的此指的是什么意思(此致格式范文图)
- 申通快递投诉电话(申通快递投诉电话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