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死亡指南(死亡讨论不正确的是)怎么可以错过
先看看相关报导:12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同时
昨天专家对新冠病毒感染导致死亡做出了定义这一发言,诱发了一波网友的讨论热潮先看看相关报导:12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同时疫苗接种广泛普及,新冠病毒感染以后死亡的特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不同于2020年初武汉的疫情,当时大部分病人死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而现在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后,主要侵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炎的比例比较低,也有一部分存在着肺炎,但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很少从临床实践中也看到,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病,真正直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很少。
为了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情况,国家卫健委最近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印发了通知,明确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科学分类,主要是两个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
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为了更好地规范新冠疫情导致死亡的判定,目前要求采取会诊和死亡病例讨论的方式,来判定病人到底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于其他的基础病。
所以,我们既不回避新冠的危害性,同时也要科学地看待新冠的危害来源:北京日报如何定义新冠死亡极富争议,新冠病毒是直接致命因素,还是其他致命疾病的诱因「携带新冠病毒死亡」与「新冠病毒导致的死亡」大相径庭笔者在之前整理国际COVID-19死亡原因编码指南的时候就有预感,“开放”之后相关死亡病例主要诊断的选择又会是一个议题。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比较宽泛的,2020年4月20日发布的《国际COVID-19死亡原因证明与分类(编码)指南》中对新冠死亡的定义是:COVID-19所致的死亡被定义为COVID-19疑似或确诊病例因临床上相符合的病情导致的死亡,除非存在一个与COVID无关的其他明确死因(例如创伤)。
在发病和死亡期间不应存在从COVID-19完全康复的时期我们看《指南》里,合并慢性病、免疫系统受损或残疾的人感染COVID-19死亡的两个例子中,均选择COVID-19作为根本死因:1.冠状动脉病变[5年],2型糖尿病[14年],慢性阻塞性肺病[8年],疑似COVID-19
2.脑性瘫痪[10年],确诊COVID-19
《指南》还提到:参考ICD-10第2卷第4.2.3节,死因分类(编码)的目的是尽可能产出最有用的死因统计数据因此,一个因果顺序被列为“拒绝”还是“接受”可能反映出对公共卫生的重要意义,而不是纯粹从医学角度看是否可以接受。
因此,无论这些说明在医学上是否正确,请务必遵循使用各个国家都不应纠正他们认为是错误的内容,因为国家层面的改变将导致与其他国家数据的可比性降低,从而降低用于分析的数据可用性许多国家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但也有部分国家定义不同。
比如,俄罗斯仅将新冠肺炎病毒直接引起的死亡视为新冠致死,若病人死于并发症,则不被列入新冠死亡名单这样统计出来的死亡率可能就比较低
所以,定义死亡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还与人类历史、社会、政治息息相关。我们要带着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兼听则明,实际工作中还是要坚定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指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数字英才(数字英才会计招聘)这都可以
252018年2月1日,国内知名招聘平台《数字英才》在王府半岛酒店成功了举办15年庆典,我们有幸来到现场并采访到数字英才的负责人—张丽…
-
矢野浩二死了吗(矢野浩二现任老婆)这都可以
2009年3月,《天天向上》节目现场,在即将进入歌唱环节时,为了调动现场气氛,日本籍主持人矢野浩二随口说了句:“顺我者死,逆我者亡。”…
- dnf属性相克(五行属性相克)快来看
- 盛京巴士网(盛京巴士论坛)硬核推荐
- 科技资讯是核心期刊吗知乎推荐科技创新的名人素材
- 科技资讯杂志影响因子科技日报投稿科技有关的新闻
- 国家科技资讯期刊科技资讯app有哪些软件科技新闻资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