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游戏资讯

中国古代文学史_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干货满满

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先秦文学五大内容:神话 诗经 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 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史_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干货满满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歌谣和神话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标志书面文学萌芽特点是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夏商原始宗教文化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战国百家争鸣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

先秦文学五大内容:神话 诗经 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 楚辞一、神话《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山海经包括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女娲的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发展过程中国神话蕴涵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奉献精神、厚生爱民、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自强不息(忧患意识、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二、《诗经》最早诗歌总集收录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地域北方作者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春秋之前都是乐歌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风、雅、颂三部“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小雅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是社会各阶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为周、鲁、商颂风多为春秋时期作品,采自民间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隔句押韵结集有三说:采诗、献诗、删诗说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诗经》的地位和影响一、抒情言志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二、现实主义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三、比兴手法赋、比、兴艺术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四、体裁结构、语言艺术四言诗创作;四六句基本句式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 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诗教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止乎礼义”,“怨而不怒”,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

三、历史散文(叙事)尚书记言体,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记事大纲本指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笔法:文笔含蓄蕴藉,带有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一字寓褒贬)的笔法。

《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著作最擅长写战争不集中写人,在叙事中写人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它与《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同被称为“春秋三传”作者左丘明《国语》是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言体有《春秋外传》之称。

作者也是左丘明《战国策》是西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定名记战国谋臣策士言论属纵横家思想战国民族精神:崇谋尚士重利尊时四、诸子散文(说理、政论)孔墨孟庄荀韩孔子《论语》学说核心是“仁”与“礼”文学主张:(1)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兴观群怨。

(2)主张文质兼备,文质彬彬《老子》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自撰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哲理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墨子墨翟,战国初期人学说主要有十项内容:兼爱、非攻、尚贤、向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思想核心是“兼爱”,神髓是“平等”,代表了农与工肆阶层的利益有些篇章是讲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散文质朴、逻辑严密、类喻丛出孟子,名轲战国中期儒家大师思想核心是“仁义”哲学上倡导“性善论”,政治上主张“王道”“仁政”,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进步观点。

《孟子》气势浩然,善于类比推理,长于譬喻庄子名周,战国中期人与老子并称“老庄”包括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为庄子自著庄子在哲学上强调相对性,主张“齐物”;政治上反对圣人政治,主张“掊击圣人,纵放盗贼”;历史观上向往“同与禽兽居”的洪荒时代;人生观上主张“弃圣绝智”,使精神超脱。

章法散漫断续,“意接而词不接,变化无穷,运斤成风的成语出自-《庄子》《庄子》大都用“三言”说理,寓言 重言 卮言重言即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寓言为主创作方法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

战国最后学者韩非、李斯皆其弟子荀子的思想1、“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2、“人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恶论者,“伪”指人为)的哲学思想;3、礼法并举、王霸并称的政治思想散文特点:是学者之文,题大论深;是长者之文,淳厚老到;是通才之文,引证弘博;是赋家之文,辞采缤纷。

《赋篇》是我国最早以赋命名的文字《成相篇》以民间歌谣形式写,是我国鼓词之祖锲而不舍出自《荀子》韩非子思想以法为核心、以术、势为羽翼的政治观;古今异俗、事异备变的社会历史观;重质轻文、崇实反虚的文艺观《韩非子》善于将大量的寓言故事和历史知识作为论证材料。

韩非子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十过》都是寓言专集寓言故事数量具先秦散文之首我国说理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语录体阶段,以《论语》、《老子》为代表(2)对话式论辩文阶段,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3)专题论文,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五、楚辞战国时,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此外也指以屈原为首的楚辞作家的诗歌总集屈原名平,字原《离骚》是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时所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为遭受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艺术:1香草美人意象构成象征比喻系统美人意象或比喻君王,或自喻香草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正方2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骚体”。

大量楚方言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结束了诗歌史上群歌互答的时代1、它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具有无限的感召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成了中国文人的人格楷模2、创造了一个极富幻想的神话浪漫世界3、象征手法可概括为香草美人,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4、诗歌形式和语言上,打破了四言传统格式,创造了楚辞体诗歌,增加了表现力并直接影响了汉赋的形成,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采用了大量方言口语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

记述了屈原流放期间的思想感情《九歌》11篇首尾两章分别为迎、送神曲中间九章娱神曲所祭诸神分别是:天神(《东皇太一》)、日神(《东君》)、云神(《云中君》)、湘水之神(《湘君》、《湘夫人》)、司命之神(《大司命》、《少司命》)、河神(《河伯》)、山神(《山鬼》)、为国陈亡之魂(《国殤》)。

《礼魂》是送神曲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是《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国殇》祭祀的是人鬼《天问》172问先问天地形成,次问人事兴衰,最后到楚国现实全诗以一个---曰---字领起《招魂》为招楚怀王魂而作。

屈原之后,楚以辞赋名者有唐勒、景差、宋玉,而尤以宋玉为最名宋玉《九辩》,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悲秋之作: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高唐赋》、《神女赋》开汉大赋先河,还有《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

唐勒和景差无作品流传风骚:诗经和楚辞的代称,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庄骚:《庄子》和《楚辞》并称我国第一部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散文、诗歌比较《诗经》与《楚辞》之异同一、从作者、时代及地域看。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305篇诗歌作品占绝大多数的风多采于民间,因此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产于北方地区《楚辞》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名。

战国后期产于南方楚地二、从表现手法看《诗经》里大量运用赋、比、兴,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显得灵活多样,错落有致楚辞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

结构宏大,篇幅较长楚辞突破了比兴手法的局限,创造出许多融合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三、从内容上看,《诗经》涉猎面很广,有颂赞诗: 怨刺诗:婚恋诗: 劳作诗: 《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多为士大夫阶层抒情言志。

即便如此,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四、从风格上看一个是现实主义风格,一个是浪漫主义风格秦代文学1、唯一的著名散文家是李斯李斯与韩非都是荀况的学生。

其代表作《谏逐客书》,可谓骈体之祖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李斯之手,堪称碑铭之祖2.《吕氏春秋》: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简称《吕览》为“杂家”编著目的,为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作理论论证。

3.焚书坑儒:秦始皇时,博士淳于越反对封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官的私藏《诗》、《书》等亦限期缴出烧毁;有敢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

次年,秦始皇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两汉文学大纲两汉文学辞赋 史传文学 政论散文 乐府民歌 文人五言诗第一块:汉赋汉赋既可分小赋和大赋,又可分骚体赋和散体赋基本内容是上层生活场景,思想是儒学教条。

东汉赋创作的演变趋势是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西汉前期,宣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的骚体赋是主流,作家是贾谊、淮南小山和枚乘等贾谊有《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淮南小山有《招隐士》,枚乘有《七发》枚乘《七发》标志着赋正式形成。

西汉文帝景帝时期作家群再度生成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是散体大赋辉煌光耀的时期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司马相如《子赋虚》、《上林赋》,代表赋的最高成就扬雄是西汉后期赋主要作家,《蜀都赋》开后世京都赋先河。

班固的《两都赋》开京都赋范例张衡的《二京赋》以规模宏大被称为京都赋极轨东汉中期至汉末,大赋退出舞台,代之而兴的是抒情小赋,代表作张衡《归田赋》等其后有蔡邕、赵壹、祢衡等人赵壹《刺世疾邪赋》是早期抒情小赋的名篇。

汉赋艺术特色:长于铺陈,表现帝国强盛和皇朝声威,但繁复沉闷主客问答结构表述思想,但形成程式,少创造长于描写活动大场面,但人物不鲜明何谓梁园唱和?汉高祖之兄子吴王刘濞谋反又不听劝谏,枚乘邹阳等就离开吴而投奔梁孝王。

梁孝王待为上宾,司马相如也弃官前往梁国,宾主相得,过着诵读辞赋、文酒高会的生活,史称梁园唱和第二块:史传文学司马迁写《史记》目的,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际”,就是关系所谓“变”,就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其中,“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最具文学价值。

《史记》开创我国的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鲁迅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现实主义的杰作,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弘扬人文精神,如积极入世精神,进取精神,勇于牺牲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人格自尊精神强烈的抒情色彩,常常夹叙夹议,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

语言朴拙浑厚、气势沉雄,富表现力许多故事题材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互见法:是《史记》选材写人方法写人物并不是有事必录,而是有所选择为了既不伤害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为突出人物的特征服务。

《汉书》东汉班固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它叙述汉高祖至王莽的断代史笔法以谨严取胜。

. 赵晔的《吴越春秋》强化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吸收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志怪小说先河第三块 政论散文一.两汉政论散文1.西汉:.贾谊《过秦论》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此还有晁错《论贵粟疏》、《论积贮疏》,刘安主编的《淮南子》,董仲舒《贤良对策》《春秋繁露》,桓宽《盐铁论》,刘向《说苑》、《新序》(下开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先河),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解难》等。

2.东汉:王充、王符以及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等《论衡》的基本精神是疾虚妄《潜夫论》,批判时弊和靡丽浮华文风汉代政论散文形成了古代散文关注现实、贴近人生的优良传统。

风格朴实,对唐宋乃至明清散文影响深刻多用排比开后世骈文的先河散文体式完备第四块 乐府民歌乐府:秦汉时代皇家的音乐机关,负责搜集民歌,并给文人诗配乐魏晋后,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对汉乐府的基本精神的评价。

乐府民歌与《诗经》等作品相比,在艺术上有何发展?首先,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作品,真实深刻反映广阔社会生活,是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其次,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中国叙事诗的代表作。

诗经是抒情诗体裁而带有叙事的成份第三,形式自由多样,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格式,以杂言为主,并且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影响整个文坛五言诗创作第四、以寓言的形式叙事,成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两汉乐府有多首寓言诗。

《乐府诗集》:郭茂倩编辑第五块 文人五言诗《诗经》偶然杂有五言诗句西汉五言歌谣越来越多,被大量采入乐府文人开始模仿创作,就有了文人五言诗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东汉《古诗十九首》反映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称“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魏晋南北朝文学大纲建安、正始文学 两晋文学 南北朝文学 南北朝乐府 志怪志人小说第一块:建安、正始文学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建安年间和魏前期,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七子为骨干,继承《诗经》、汉乐府现实主义传统,在诗篇中真实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和民生疾苦,同时又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明白流畅三曹诗歌艺术风格差异:(1)曹操是建安文坛领袖诗歌 “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慷慨悲凉《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大谢(灵运)为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创作山水诗的第一人。

而小谢(朓)发展和丰富了山水诗艺术故被后人合称为“二谢”)(2)曹丕诗歌情思细腻,清丽委婉《燕歌行》是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3)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以曹丕称帝前,具有伟大抱负,代表作是《白马篇》。

后期压抑曹植充满神话色彩和浪漫情调的抒情小赋是《 洛神赋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王粲为“七子之冠冕”,代表作《七哀诗》蔡琰:字文姬,五言诗《悲愤诗》自叙身世,有如史诗魏晋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主要哲学思潮主要是用老庄思想揉和儒家经义,以代替衰微的两汉经学玄学家的清谈成为一时风气对文学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玄学中崇尚自然、言不尽意、得意忘言魏晋名士风流和玄言诗都是这种思潮的产物魏晋玄学的开创期代表是何晏和王弼。

正始文学指魏朝后期文学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教虚伪,表现司马氏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山涛、王戎、向秀林下谈玄代表人物是阮籍、嵇康阮籍字嗣宗,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由于借比兴、象征手法表达感情。

“百代之下,难以情测”阮籍 《大人先生传》中,批虚伪名教中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第二块 两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以拟古、繁缛为特点,缺乏现实内容,语言华丽、描写繁复、句式趋向骈偶陆机、潘岳为代表成员:“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张协、张载、张亢、。

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潘岳最擅长写悼亡诗 左思:以《三都赋》名震京都《咏史》开创咏史以咏怀路“文典以怨”,多引史事所以“典”,抒发不满所以“怨”称“左思风力”,含再现建安风骨意思刘琨: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闻鸡起舞”说的是刘琨 和祖逖的故事郭璞:代表作《游仙诗》,借游仙抒发苦闷情怀,以文采富丽见称西晋末到东晋流行玄言诗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玄言诗是老庄玄理与山水之美混合的产物。

王羲之《兰亭集序》也表现出玄理与山水的结合东晋陶渊明开创田园诗五柳先生 陶诗分为两类,田园诗和是咏史咏怀诗内容大多表现隐逸生活和思想陶诗艺术特征:一、自然:是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有感触就诉诸笔墨,无矫情也不矫饰。

二、日常生活诗化三、情景事理浑融四、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咏荆轲》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五柳先生传》表达不同流俗的隐士形象,成为寄托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酒、菊、“孤云”成为陶渊明的象征。

《归去来兮辞》托想象之辞表现对自由的向往《桃花源记》描写美好的世外仙界魏晋风流陶渊明是代表主张破除名教执障,保持本来面目,追求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构成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外在表现:颖悟、旷达、真率。

追求人生艺术化、个性化《世说新语》是魏晋风流故事集;第三块 南北朝文学南朝文学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元嘉诗歌特点是“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謝灵运 山水诗的开创者。

创造山水诗先叙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的结构模式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端倪并称为“颜謝”的颜延之,喜搬弄典故,堆砌辞藻,被称为“雕缋满眼”“如錯采镂金”鲍照;字明远 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寒门之士的痛苦,门阀社会的不满与抗争。

鲍照在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七言歌行体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谢脁、沈约等将周颙翻译佛经过程中发现的汉语四声规律运用于诗歌创作,讲究“四声”“八病”,规范声韵格律,结合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形成新诗体。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重要形式小謝是代表诗人,风格清新流丽李白评价他的诗“清发”齐梁骈文,又称骈俪文,四六文是南北朝时期出现并盛行的一种文体,具有裁对、隶事、敷藻、调声的特点裁对,即对偶工整;隶事,即用典;敷藻,即文采;调声,即语言的平仄协调。

句式多以四六字句为主表现南朝骈文丰采的是江淹 的《恨赋》和《别赋》宫体诗: 梁陈之际,思想狭窄贫乏,表现宫廷生活庸俗内容,追求新变绮艳但对对仗、用典、语言等方面的探索,也为唐代诗人提供了经验徐庾体(徐陵、庾信)也是南朝文学追求新变绮艳的产物。

北朝文学庾信:千古绝唱《哀江南赋》并序为其代表作南北朝骈赋、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郦道元《水经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杨衒之《洛阳伽藍记》颜之推著《颜氏家训》第四块 南北朝乐府南朝乐府民歌有吳歌和西曲两类,吳歌表现爱情,西曲多写旅客商妇的离别情。

南歌艺术性最高《西洲曲》北歌代表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詩》《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第五块 志怪志人小说“小说”最早见于《庄子》,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入,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中国古代小说两个系统: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只是文言小说,统称笔记体小说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志怪小说主要记述地理博物、鬼魅妖怪、佛法灵异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張华《博物志》》是在《山海经 》的系统上发展出来的志人小说记述逸闻轶事、笑话、野史逸闻轶事是主要部分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逸事小说的先驱,鲁迅称之为“名士的教科书”后补: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曹丕《典论·论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以气为主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陆机《 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缘情绮靡)说是在传统的诗教“温柔敦厚”说后另一重要诗论。

研究我国文学创作过程开先河,认为文学创作是形象思维的过程 “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陆机--的刘勰《文心雕龙》标志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严密完整体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锺嵘《诗品》提出“滋味”说“提出“直寻”说。

萧统《文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也称《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东周至南朝梁代诗歌总集隋唐五代文学隋代文学隋诗人: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薛道衡:隋朝最著名诗人,对初唐四杰的诗歌有直接深切的影响初唐文学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抒发真情实感,批判齐梁文风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最有诗才杜审言 上官仪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沈佺期、宋之问完成律诗的定型化永明体是律诗的雏形。

陈子昂批判齐梁文风,提倡“汉魏风骨”张若虚表明唐诗意境创造已成熟盛唐的边塞诗王昌龄的边塞诗是士卒之歌;高适诗歌“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悲壮思想性好岑参诗歌奇壮艺术性强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一、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禅;静中有动;集诗意、画意、禅意与音乐美于一体。

写北方山水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白描不着色,更贴近生活,“余”、“我”等常出现写南方山水李白浪漫主义诗歌李白儒家思想,任侠与纵横家思想,老庄思想在美学风格上提出“清真”的观念李白作品:主观色彩洒脱气质奇特想象。

壮美意象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杜甫是衔接盛唐到中唐转变的伟大诗人风格特征沉郁顿挫杜甫诗歌主线是对安史之乱后国家、民族、百姓的热爱和忧虑具严肃的写实精神与严厉的批判精神“诗史”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用律诗写时事,写组诗,扩大律诗表现力,是杜甫在律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崔颢《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中唐诗歌大历诗风目睹安史之乱后的破败萧条表现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代表诗人是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韦应物的诗歌成就最高的是洛阳辞丞后所作的山水田园诗。

刘长卿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长期贬谪使诗凄清悲凉有学者称其为“秋风夕阳的诗人”“大历十才子”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而瞩目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李益比十才子略晚,以边塞诗独树一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感伤悲凉,缺乏盛唐边塞诗乐观豪放的精神。

顾况受江南民歌影响,通俗明快,语言有如白话,常常俗中有奇,有怪奇的想象和比喻韩孟诗派唐诗经过大历年间中衰后又达到高潮韩孟诗派理论主张(一)“不平则鸣”(二)“笔补造化”(三)雄奇怪异(四)抒情特质艺术风格。

(一)以宏大胆气驭诗;(二)诗风“奇崛险怪”,(三)以散文笔调议论入诗,开新诗风代表诗人为韩愈、孟郊、贾岛、 卢仝、马异、李贺等以李贺的诗歌创作成就最高韩愈《昌黎先生集》孟郊《孟东野诗集》,以苦吟著称贾岛和孟郊同以“苦吟”著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并称。

贾岛和姚合并称“姚贾”,成为中唐诗风向晚唐诗风转化的枢纽人物李贺《李长吉歌诗》在韩孟诗派中成就最高更突出的诗人气质,成为真正的诗人之诗元白诗派和新乐府诗歌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显著特点是以乐府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

艺术上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可读性代表诗人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绅等,人们把这一新诗潮称为“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新乐府》是这一新诗潮的代表作张籍、王建时号“张王”张籍,字文昌,有《张司业集》。

王建,字仲初,有《王司马集》元稹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元稹最为人称道的是悼亡诗元稹,字微之,有《元氏长庆集》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是白最成功作品。

元和诗:元白创始者以次韵酬唱为主的短篇长章中唐其他诗人柳宗元山水诗字子厚,《柳河东集》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合称“王孟韦柳”山水诗冷峭苏轼言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的《江雪》。

刘禹锡“诗豪”之称《刘宾客集》;最为人称道的是咏史诗如《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石头城》、《乌衣巷》长期的贬谪生活,使刘禹锡有机会接触到西南地区的民歌民谣,如《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

东边~”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在中唐诗中独标一帜中唐“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内容上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以文明道唐代的韩愈、 。

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晚唐诗歌杜牧继承祖父杜佑以《通典》为代表的经世致用之学,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以咏史怀古诗成就最高《赤壁》语言上“杜郎俊赏”风格。

李商隐唐代咏物诗的大家,抒情诗中最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构成朦胧幽深意境,表现心灵深处感受成为继李白、杜甫、韩愈之后,又一开山立派的大作家。

晚唐古文衰落,小品文兴盛代表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晚唐骈文的复兴:“三十六体”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三人都是排行十六)晚唐五代词词起源于五七言诗和酒令最早的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他是第一个专力作词的文人特色是题材艳情、意象迭出、语言浓艳温词雕饰韦庄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同为花间派领袖情真意深,直抒胸臆清新自然韦词自然南唐词人重要作家有冯延巳、李璟、和李煜,李煜成就最高.。

冯延巳,词作数量居五代词人之首李煜,字重光以降宋作囚为界,前期宫庭生活的记录后期深哀巨痛艺术特点情真,直抒胸臆,境界阔大、意境深远;多用口语和白描手法,丽质天成陆龟蒙、皮日休并称“皮陆”司空图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唐传奇标志我国文言小说成熟李朝威《柳毅传》写柳毅龙女人神相恋故事白行简《李娃传》写荥阳生与李娃爱情元稹《莺莺传》写莺莺张生相见相欢,张生“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 蒋防《霍小玉传》中唐传奇压卷之作揭露封建等级制度的丑恶和封建礼教的残酷。

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虬髯客传》杨素宠妓红拂私奔李靖的爱情故事大部分唐传奇都收在宋初《太平广记》里俗讲乃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的宗教性说唱活动变文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宋 代 文 学

北宋前期诗词晏殊、欧阳修词对晚唐五代以小令为主的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的革新求变范仲淹开启宋词贴近社会生活现实的创作方向;风格沉郁苍凉,成为豪放词的滥觞张先词常表现歌妓才艺和表演情态擅通过物影表现动态美和朦胧美,得“张三影”美名。

柳永,世称“柳屯田” 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他是两宋词坛上创词调最多第一位对宋词作全面革新欧阳修、梅尧臣等诗歌创作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倾向为指导思想。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最早开创宋代文风文道并重,为北宋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梅尧臣题材贴近日常生活,风格“平淡”苏舜钦,雄豪奔放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已见端倪王安石—简洁峻切,字介甫,晚号半山,又称王荆公。

文学观点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重视文学的实际功用词风向诗风靠拢散文注重逻辑说服力曾巩—平正周详王令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苏对词的变革,基于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破除诗尊词卑观念,提出词“为诗之苗裔” ,“以诗为词”,将题序、用典等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开拓词境,如将传统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爱情之词扩展为性情之词,进一步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筳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启南宋辛派词人先河。

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词的“小道”、“卑体”的形象逐渐开始改变,词的雅文学地位开始确立“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

江西诗派“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黄庭坚理论:“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不承认诗的讽谏作用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黄庭坚体:山谷体,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有兀傲之气。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师黄庭坚,和黄庭坚并称“黄陈”“闭门觅句”式的苦吟,以“朴拙”为主特征的艺术风格陈与义曾几北宋中后期词坛晏几道把《花间集》以来的艳词小令艺术推到极致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其诗被称为“女郎诗”, 内容狭窄,情调悲苦。

秦观以小令长处弥补慢词不足,情韵兼胜,体现出婉约词的典型艺术特征贺铸宋代词史上第一次表现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若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因此得“贺梅子”雅号。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开启南宋咏物词重寄托的门径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从本体论角度提出词“别是一家”理论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朱淑真主要表现没有爱情的婚姻所引发的忧愁孤独。

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获“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张元干直面苦难现实,词体变得具战斗性、批判性叶梦得类似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南宋四名臣”抒发抗敌救国的执着信念岳飞《满江红》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兼融李白的飘逸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于一炉,构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独特诗风语言 “看似奔放实则谨严”  杨万里诚斋体: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范成大成就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最著名辛弃疾和辛派词人辛派词人: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为代表英雄豪杰的气概与报国无门的苦闷确立并发展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与苏轼并称“苏辛”。

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前提下,大量融入诗文语汇,增强词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词体文学地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秆稼轩词始涉战争和军事活动意象:“千骑弓刀”、“红旗铁马响春冰”,女性柔婉美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两宋词史上,辛作品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独创“稼轩体”张孝祥辛派先驱  陆游辛派中坚“有意要做诗人”,对词鄙视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特色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清刚醇雅、“幽韵冷香的风格。

以艺术精湛见长史达祖  高观国周密与吴文英并称“二窗”王沂孙张炎蒋捷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江湖诗派刘克庄、戴复古文天祥谢翱—宋末遗民诗人中成就最高南宋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南宋朱熹学派、陆九渊学派和陈亮叶适学派三足鼎立。

最重要的理学家——朱熹理学对文学的影响日益加深辽代诗歌 辽第一个有名的契丹诗人—耶律倍,作品《海上诗》金代诗歌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代最重要诗人,金代最杰出的词人第六编 元代文学元曲包括散曲与杂剧两种不同的艺术。

杂剧兴起于元代北方的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它的形成和兴盛标志着我国戏剧史上黄金期的到来角色上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北方戏剧圈杂剧诸宫调:流行于宋金时期的说唱文学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关、王、白、马,被誉为“四大家”关汉卿推动元杂剧走向成熟,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总体风格:俗不脱雅、雅不离俗《窦娥冤》悲剧、《救风尘》喜剧、《望江亭》、《单刀会》历史剧、《陈母教子》、《拜月亭》等。

《救风尘》王实甫的《西厢记》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白朴《梧桐雨》写李杨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墙头马上》是具喜剧色彩的爱情戏,女主人公李千金:马致远《汉宫秋》马致远,号东篱,有“曲状元”之称《汉宫秋》昭君出塞故事。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万花丛里马神仙”,《陈抟高卧》封建知识分子在人世得失问题上的思想矛盾《黄梁梦》吕洞宾形象纪君祥《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和康进之《李逵负荆》被称为“元代水浒戏双璧”。

南方戏剧圈杂剧杂剧作家成就最为突出——郑光祖《倩女离魂》和《王粲登楼》“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元末高明《琵琶记》代表南戏最高艺术成高明号菜根道人,写书生发迹后弃妻现象,蔡伯喈和赵五娘,后人称《琵琶记》为“词曲之祖”。

附:明代徐渭的杂剧《四声猿》(《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闪耀新思想被誉为明代杂剧的压卷之作清代杂剧创作以杨潮观《吟凤阁杂剧》为代表昆曲雅化僵化失去了广大观众,杂剧创作走向案头化元代散曲

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杂剧曲辞,是戏剧的组成部分;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与杂剧整套剧曲相对而言,所以称“散”呈现通俗化及曲体音乐散漫化状态元散曲代表元诗歌创作最高成就  散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及介于两者间的带过曲等。

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的基本单位2.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4.带过曲:由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组成,属小型组曲 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杨维桢“铁崖体”认为诗是个人情性的表现,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

明代文学大纲历史演义《三国志演义》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开山之作作者罗贯中描写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英雄传奇《水浒传》改变文白相杂的语言形式,标志着白话语体创作小说成熟。

和《三国志演义》奠定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明代诗歌流派:台阁派、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明代前期诗文明初诗歌: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高启成就最高。

明初散文:以宋濂、刘基为代表 宋濂“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将表现作家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在“文”外,卫道气息浓烈刘基《郁离子》元末弃官后著的寓言散文集,收《卖柑者言》台阁体1.台阁主要指当时内阁与翰林院,又称“馆阁”;2.台阁体指以当时馆阁名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风格。

3.台阁体诗文内容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针对台阁体,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八胜制义文.内容上“代圣人立说”,以官方规范文体出现,造成委靡不振的创作风气。

重要体裁特征:对偶性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前七子以李梦阳为核心针对文学未完全摆脱台阁习气,文学理气化活跃李梦阳等前七子试图以复古入手改变文学现状后七子以王世贞声望最创作量最大重举复古大旗比前七子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强化和具体化。

唐宋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复古流派将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反拨对象,推崇唐宋八大家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本色成就较高首推归有光临川派宗汤较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汤显祖。

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在剧中完整展示“至情”论代表作《牡丹亭》是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人物:杜丽娘、丫头春香、书生柳梦梅。

戏曲: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等三大传奇昆腔——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一种最为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第一次用昆腔曲调写的《浣纱记》等问世标志着以昆腔为主导的传奇繁荣明后期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全书内容构架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于五行山下;西行取经成正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极真”与“极幻”人物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封神演义》许仲琳、李云翔据民间创作改编成《金瓶梅》世情小说的开山作。

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书名由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名字合成三言”、“二拍”代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冯梦龙三言”是《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商人成为时代宠儿“三言”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推向高峰,而“二拍”则越过高峰而面向下坡《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晚明诗文李贽《童心说》:童心”即“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认为天下“至文”必须真实坦率表露内心情感和人生欲望,割断与道学的联系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袁宏道是公安派首要人物。

因是湖北公安人强调摆脱道理闻识束缚,任性而发,信口而谈,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即使作品有“疵处”也值得赞赏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追求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明末文坛复社;几社二社以“复古学”为宗旨,企图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危亡。

清代文学大纲清初诗最富时代精神的诗歌—遗民诗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学者,及吴嘉纪、屈大均等顾炎武初名绛,明亡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先生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梨洲先生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船山先生归庄与顾炎武有“归奇顾怪”之称。

清初诗坛虞山派钱谦益,娄东派吴伟业钱谦益被称为清诗开山宗匠吴伟业“梅村体”叙事诗,以人物命运为线索,写实事,照兴衰,将七言歌行发展为四句一转韵,诗句进一步律化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峰清初词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陈维崧“词史”阳羡派:清代初年以陈维崧为代表的一个词派朱彝尊, 浙西词派:清代初年以朱彝尊为代表的一个词派纳兰性德《惠风词话》况周颐:“国初第一词人”王士祯及其神韵说提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视清新淡远为最高境界,推王孟为最高典范,把诗从政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清初散文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和汪琬侯方域影响最大沈德潜的格调说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方是“格高”“调响”厉鹗的浙派诗人重学问、主空灵、好用典,以宋人为宗翁方纲的肌理说肌理来自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匀”,写诗要议理和文理相结合,义理即“言有物”,符合儒家思想学问,文理为“言有序”,符合诗律、结构、章句。

是考据学风影响下的诗派袁枚与其性灵派称随园先生,号仓山叟、随园老人标举性灵说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的赵翼和蒋士铨.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性灵派外围:郑燮、黄景仁等郑燮字克柔,号板桥论诗倡“真气”“真意”“真趣”三真,“道着民间痛痒” 一枝一叶总关情”。

桐城派康熙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先驱:戴名世,为桐城派理论的发轫奠基者:方苞,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1.“义法”说言有物,言有序义决定法,法体现义利于维护理学道统,受到朝野欢迎,“义法”说也成了桐城派遵奉的论文纲领。

刘大櫆:上承方苞、下启姚鼐姚鼐,字姬传,号惜抱,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主张 “义理、考据、词章”合一, “义法”外增加考证2.运用传统阴阳刚柔说,追求刚柔相济3. 技巧上要求内在的“神、理、气、味”和外在的“格、律、声、色”8字。

姚鼐纂辑《古文辞类纂》阳湖派是桐城分支,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汪中骈文成就最高汪中《哀盐船文》与洪亮吉并称“汪洪”康熙诗坛:朱彝尊和王士礻真称“南朱北王”;浙派开山祖—朱彝尊浙派词人的代表是朱彝尊、厉鹗。

常州派的代表人物是张惠言、周济吴伟业和尤侗寄托心曲的抒情剧李玉及苏州派的新编历史剧李玉 “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朱素臣的《十五贯》《清忠谱》市民作为一种壮大的政治力量步入历史舞台,第一部严格的历史剧;。

李渔的风情喜剧《风筝误》是李渔代表作《闲情偶寄》分“词曲部” “演习部”两大部分南洪北孔康熙剧坛最成功的作品—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洪昇《长生殿》演唐明皇与杨贵妇故事,习称天宝遗事《桃花扇》借侯李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下层人物形象:妓女李香君,艺人柳敬亭弹词南方说唱艺术鼓词 北方 花雅之争戏曲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诸腔和雅部昆腔之间的竞争花部为京腔、秦腔、梆子腔等,统谓之乱弹,受到歧视,登不了“大雅之堂”清初白话小说李汝珍《镜花缘》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聊斋志异》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一书而兼二体”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纪昀字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署“观弈道人”《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

吴敬梓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命意在批判科举: 王冕周进和范进,.杜少卿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讽刺目的是“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含泪的笑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妙玉——黛玉,孤高中的出世与入世。

湘云——尤三姐,豪爽中的可爱与刚烈平儿——袭人,温顺中的善良与世故凤姐——探春,泼辣中的狡黠与变态鸳鸯——晴雯,反抗中的刚正与尖刻近代文学大纲龚自珍近代文学的开山魏源与龚自珍齐名,人称“龚魏”严复翻译《天演论》,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林则徐则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改良运动,陈独秀、胡适等倡导文学革命.梁启超: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三点主张:新意境,新语句,古人风格《饮冰室合集》宋诗派主要作家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及曾国藩。

黄遵宪是维新变法的先驱,诗界革命的巨子《人境庐诗草》近代代表诗人:康有为浪漫主义,丘逢甲爱国,秋瑾的壮烈情怀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政治上寓有对抗清政府之意,文学上与“同光体”等遗老诗人对抗代表诗人柳亚子,苏曼殊。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和刘鹗的《老残游记》《三侠五义》是侠义与公案合流模式的典型作品京味小说的滥觞——《儿女英雄传》《荡寇志》俞万春“尊王灭寇”。

《施公案》。提供剿抚并用、以抚为主模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