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文学顺序_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要考几门太疯狂了
里就写一下北京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的经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经验主要是针对突击型应付考试的,基本上考过以后当天晚上就忘了,学不到什么知识,完全为了应试,为了用最少的精力得到 60 分。
专业说明汉语言文学是北京自考的老牌专业了,近年虽然考生人数下降得厉害,也始终还能在众多专业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成绩刚刚出炉,我的北京汉语言本科考试结束了,除了外文史以外都是一次通过,于是趁新鲜写写经验吧这里就写一下北京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的经验。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经验主要是针对突击型应付考试的,基本上考过以后当天晚上就忘了,学不到什么知识,完全为了应试,为了用最少的精力得到 60 分至于公共课的经验,网上随便一搜就无数,就不写了,而且本来这篇文章就是针对专业课的。
在课程经验之前,会简单评价一下目前市面上的练习册及其它资料还会介绍一下突击学习的基本套路这两方面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最后,还附带了一些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的小常识,包括如何怎么找材料、是否要参加培训之类,和知识无关,但对大家应该也有一定的帮助。
复习资料练习册汉语言文学作为老牌专业,且大多数课程全国统考,资料相对丰富除了训诂学和汉字 学概论是北京自己命题,没有练习题外,其它的课程都是全国统考,多多少少能找到一些练习册和模拟卷现在市面上针对汉语言的练习册主要有四种,购买途径都是淘宝。
下面简单评论:1.燕园系列是很早出版的,主要是模拟卷由于出版时间早于教材改版,对于本科段而言,模拟卷只有美学、语言学和外国文学史还有参考价值2013 年又出版了外国文学史、语言学、古文史 2、古汉语四门课的同步练习册,没有买过,大概翻了翻觉得还可以,但不如后面要介绍的华试精典系列。
2.自考通系列是最常见的辅导书,包括同步练习册、模拟卷、模拟卷附带的小册子、过关宝典这四种同步练习册除了古文选 1 以外,不推荐3.华试精典系列是我想极力推荐的汉语言专业的突击学习,有不少的功劳要记在这个练习册上。
其中同步练习只有古文史 2,模拟卷市面上只有古汉语(新版)、语言学(新版)、外文史(新版)、古文史 2(新版)、古文史 1(老版),其余科目的模拟卷在淘宝上能够搜到模拟卷的质量比燕园系列和自考通系列都要强, 而且适合用来进行考前突击的最后一个环节“大题闪回”,比较重要。
其中附带的小册子更是重中之重,凡是有这种配套练习册的科目,我都基本没有看书,直接看和背的小册子,就完全可以了,这在后面还会具体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古文史 2 的那本同步练习,和古文史2 模拟卷中附带的小册子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多了一点点习题。
最后还要强调,必须是华试精典的小册子,才有如此威力4.还有新出版的华职系列这个品牌的特点是出版比较新,有同步也有试卷,和书籍的版本很契合,但可惜我只有最后一门考试赶上了这个品牌,所以只能简单评论一下总的来说这个系列还是非常不错的,可能也是借鉴了市面上已有的各种练习册的内容吧,因为自考的知识点就这么多,题目来来回回变化也不大,会有种互相抄来抄去的感觉。
试卷的话还是挺不错的,中规中矩,小题大题还都不错,里面的小册子和其它练习册中的相比稍显简略同步练习的题目比较少,主要是看里面的课前重点部分,虽然并不全面,但最核心的内容也可以借以巩固一遍此外,还有一些零散的资料,包括辅导录音、百度文库和北师大辅导班。
辅导录音是很早的了,远远早于课本改版,而且量太大,参考意义有限,汉语言的专业课都是中国字,自己看一看背一背就什么都有了,没必要听慢吞吞的讲课或者录音百度文库里有很多资料,但要注意区分资料的制作时间,根据之前的考察,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教材改版之前的,而美学等几种没改版的教材,由于纸质的配套练习册比较全,能看完纸质的就很不错了,网上的东西相比之下比较凌乱,也没有经过正式出版过程中的校对,意义也就不大。
但训诂学和汉字学概论这两门课完全没有配套的辅导书,所以只能靠百度文库里仅有的一点资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同时,这两门的百度文库资料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甄别,因为有很多资料不是针对自考,或者不是针对北京的自考。
突击方法之前先分析一下考试本身全国统考课都有20-30分的单选,10分的多选,其余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其中,我把单选归为一类,简答论述和多选归为一类,名词解释归为一类单选都是考察单个的知识点,看到了基本就有分数,而且每门课的知识点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单选题的得分经过背记和做题,是可以有保证的,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部分,要重点练习,实际上也是唯一要进行练习的部分。
简答论述和多选都是针对有条目、成体系的知识点,准备起来是一致的,而且这种类型的知识点数量更少,也比较清晰,只是能不能背下来的问题名词解释在突击备考的时候可以忽略,因为分数不多,但需要准备的量很大,一般采取放弃的办法,而且准备了其它题型之后,多少能答出来一点。
综上,我的方式就是保证单选题的得分,尽力掌握更多的大题,多选和名词解释凭感觉答考试时单选要是能答对四分之三,同时大题有一半是之前准备过的,剩下的凭感觉写一写,也就及格了突击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六个步骤缺一不可。
为了方便起见,这里以上午的考试为例子,大概介绍一下:第一步:精读小册子精读一份材料,华试精典模拟题附带的小册子,或者别的什么你认为不错的知识点总结考试总要有基本的知识储备,这就是最基础的一环这时还不需要把上面的成条目的东西都背下来,但是也要心里努力地默记,做到很熟悉。
同时对所有上面列出的知识点都有所了解,至少单选题可以保证60%以上的正确率这个环节的时间因人而异,因科目而异,就我来说一般是1天或者稍多特别要说明的是,除了训诂学和汉字学概论,这种突击不能看书要是把书看一遍,至少一星期就过去了,还谈什么突击呢。
第二步:背诵小册子不管前面用了多长时间,到了这一步就真正到了开始突击的节奏这时一般是考试前夜的晚上7点左右,用大约每页3分钟的时间,把小册子背下来,主要是背那种成条目的大题,针对简答和论述(准备好了这两种题型的话多选自然不在话下),因为针对单选题的大撒网的知识点在第一步已经准备过了。
这时要达到基本看到题目,就能反应出大概的每个条目的关键词,或者至少反应出条目的个数这个阶段一方面是起到复习巩固作用,一方面为了第五步提前做好准备第三步:挑战单选这时应该在夜里11点或者12点左右,完全不是要睡觉的时候。
一般不管哪一种模拟卷,手里至少都会有一本,10套模拟题把上面所有的单选全做一遍,时间充裕的话也可以做一下多选,但可能错的会比较多,影响士气这算是对单选的强化训练,有错的没关系,记住就好最后几套题单选的正确率应该可以达到70%。
第四步:飞速重温做完单选,一般是凌晨两点左右我一般会睡到5点起来(每次都打算4点起,但是基本没有成功过),起来以后飞快的再以大概每页1-2分钟的速度浏览一遍小册子,让睡眠隔离开的记忆重新连接,迅速的熟悉起来,进入到昨晚的状态。
有可能这一步还没有进行完,便需要出门奔赴考场了,没关系,在路上可以继续进行第五步:大题闪回一般在进考场前40-45分钟开始,至少对于我而言,这个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如果安排合理的话,此时飞速重温环节已经完成,即使还没完成,也必须强行终止。
这时打开手头的那一本模拟卷,同时翻开题目和答案,以极快的速度强记答案里成条目的部分,以及答案和题目的对应关系平均下来,就是大约4分钟一套卷每套卷包括的简答加论述一般为六个题左右,时间还是很紧的不过这时,经过了前面的1、2、4这几个步骤,对于大题的答案肯定都是见过乃至背过的,只是为了在考前最后关头飞快的再熟悉一下,保持一个瞬间记忆而已。
这个环节基本上一直持续到进考场第六步:速写发下试卷后,最好先不要写名字,也不要按顺序做题,那样的话你脆弱的记忆就直接崩溃了先翻到后面的大题,应该会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二都是在刚刚的40分钟内看过的,飞快的把自己背过的大题的每个条目的关键词写在卷子上,一定要快,要简略,或者说,所有大题的关键词必须在2分钟之内写完,一旦超过3分钟,大量的遗忘就会爆发式的出现。
完成这一步之后,再从前往后正常做题这样的话,通常选择题还没开始做,你就可以根据大题的情况估计自己能否及格了同时,在你还没有出考场的时候,实际上这门课的知识点就已经忘掉了很多,第二天的时候再考同样水平的试卷,就已不可能及格,一周后整门课程的知识就基本上忘光了。
记得快忘得也快,这也算是自然规律吧不过只要能在考场上拿到60分,别的都无所谓
课程介绍0.综述北京自考汉语言本科段主要由10门专业课组成,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文学类:古文史1、古文史2、外文史、现文史、古文选1(加考)(2)语言学类:语言学概论、汉字学概论、古汉语(加考)(3)其他类:美学、训诂学
而从备考的角度,文学类的所有课,外加语言学、美学,一共七门,属于一类备考方式,基本上采用前述的经典突击模式,特点是无需课本汉字学概论和训诂学属于另一类备考方式,与前者最大的区别是需要阅读课本,且高度依赖真题。
古汉语单独算作特殊的一类,能否通过考试基本上取决于之前的基础,受备考影响不大下面具体介绍1.古代文学史1难度:★★★成绩:60时间:全国统考课,复习用时约2天题型:常规题型(单选+多选+名解+简答+论述,下同)。
这是汉语言本科段最典型的科目,完全采用突击的方法实际上,上面介绍的突击方法便是以古文史1和2这两门课作为模板来撰写的直接把上面的文字套用过来就好,基本上没什么方法上的补充就这门课而言,前半部分知识点间的区分度较大,后半部分知识点彼此类似,容易混淆,记忆难度有所增加,所以前面的学习速度一定要快一些,不然来不及。
2.古代文学史2难度:★★★成绩:67时间:全国统考课,复习用时约2天题型:常规题型学习方式完全和古文史1相同,就不赘述了这门课内部需要注意的是对很多作家或者作品的“描述词”上的细微差别,一般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古淡”、“平淡”、“恬淡”、“雅淡”、“寡淡”等,都对应着不同的描述对象。
特别是单选题,有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这些诡异的形容词与不同作家、作品的对应关系的记忆上,非常无聊,但也没什么办法实际上那些作品都是没看过的,只是强记住而已非常困难之处在于,很多作家的风格评价都比较接近,在背记大题的时候非常容易混淆,着实费力。
同时,古文史的知识点极多,想短时间强记下来颇为不易这两点加起来,也使得古文史1、2这两门课成为了我心目中汉语言专业最难的课程,并且即便放在北京自考的所有科目中,难度都是极大的虽然难度写了三星,但这只是相对本专业的其他科目而言,如果把这两门放在譬如人力资源或者商务管理专业里看,就是难度上登峰造极的一门课。
顺便说,古文史2中,每次考试四大名著都必出一个大题,可以准备一下3.语言学概论难度:★★成绩:68时间:全国统考课,复习用时约2天题型:常规题型,大题部分有解释说明题这门课的真实难度其实不小,主要是因为有一些较深的语音学知识和语法分析的内容。
但我们的目标仅仅是通过考试,允许丢掉40分,所以实际上可以把难的部分都抛弃,也不影响及格具体而言,对最难的国际音标等语音部分,我完全放弃了,因为大部分年份,只考过几道选择题,费极大的精力看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对,索性放弃掉,把宝贵的突击时间放在刀刃上。
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而语法分析的内容,主要还是看之前的功底,因为虽然书上写的很复杂很艰深,但考试比较浅,凭借基本的主谓宾的理解,就能差不多搞定其余的章节就和普通的科目一样了,各种记背一下也就可以了很多人都被这科吓到了,其实考试和书本的难度完全不对等,书本上很多复杂的部分都故意没有考,而只是对最基本的部分设置了题目。
所以书看不懂没关系,按照前述突击模式按部就班的学习,背背小册子,做做题,及格没什么问题,只是学不到那么多实际知识而已实际上我也是这么完成的,并且在这个科目上得到了汉语言专业自己目前的第二高分4.美学难度:★★成绩:65
时间:全国统考课,复习用时约1天题型:常规题型考生对这门课的感觉都是不算难,但有很多很生硬的东西要死记硬背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知识点总量不太大,但是比较生硬,和之前的学习经验距离比较远实际上,这也就使得突击方法应用在上面显得更加得心应手,具体也就不再赘述了,基本完全按前述突击即可。
不过美学在市面上没有华试精典试卷能买到了,最好的突击工具只好改为自考通小册子,事实证明效果也还可以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大题的内容比较拗口,理解记忆即可,准确记忆太浪费时间5.古代汉语难度:★★★★成绩:65。
时间:加考课,全国统考课,复习用时约3小时题型:复杂题型(单选+解词+标点+阅读等)这门课比较特别,难度在不同人看来差别极大,同考生自身的基础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原本水平还可以的话,不怎么准备也能有高分,算是最简单的一门课。
但若是原本水平比较差的话,即使精读全书,下大力气,及格也相当困难,甚至因此被誉为汉语言文学专本科合起来的第一难课程我是考前一晚花一个小时左右背诵了要求背诵的十段,都特别短,而且有一半在中学都学过了下午考试,中午的时候用两个小时浏览了一遍华试精典小册子,主要为了应对一下单选题,之后也就上考场了。
因为大量的考题都是古文的基本知识,包括古今异义,古文阅读,古文加标点等,如果能够看懂文段,自然也就能做对,及格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实际上也是很顺利的需要说明的是,考试时每次都有6分的默写题,完全在那十小段背诵文段里出,这种送分的题目一定要拿下。
同时,包括默写题在内,考试使用简体字答题即可6.古代文学作品选1难度:★★★成绩:60时间:加考课,全国统考课,复习用时约3小时+此前一些零散时间题型:常规题型这门课的真实难度也相当高,因为至少需要先通读书中的百十来篇古文,之后才能开始针对考试进行准备,战线必然拉的很长。
但如果仅仅追求60分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考试大纲对每一课可能考的点写得很清楚,严格执行就好幸运的是,自考通同步练习这本书归纳了考纲上列的所有条目的具体解释,如果只记住这些,外加古文史1的熏陶,即使不看文章,基本上也能及格。
我在考前比较久的时候看过先秦和汉代的一部分文章,也没记什么,就纯粹的阅读了并且其中难的或者长的课也没怎么看,譬如离骚、报任安书这种,就直接翻过去了本来打算放弃不考了,因为是第一周的最后一科,不考的话也就是回去补觉了,决定试试运气,就在中午的时候把自考通同步练习大致翻了一遍,速度极快,都是只留下大概印象的感觉,进考场的时候其实还没有翻完。
考试时把能答的题尽力答了,有的题目涉及的作品完全不知道,就含糊的胡写一些因为这周末连考四门汉语言的专业课,飞快答完后还在考场睡了半小时本以为肯定挂了,还报名了7月时候山东自考的这门课程,要再考一次,没想到居然过了,大喜过望。
四月同一个周末考的美学,古汉语,古文史1,古文选1分别是65,65,60,60,都是低空飘过,分数一点也不浪费,而且传说中的难课在一次考期全都解决,非常激动7.外国文学史难度:★★成绩:88时间:全国统考课,复习用时约2天
题型:常规题型作为本科段四大文学史之一,外国文学史的学习方式和古文史1、2一脉相承,依然完全采用突击的方法,直接把上面的文字套用过来就好,基本上没什么方法上的补充就这门课而言,之所以难度比古文史1、2低一颗星,是由于知识点数量略少,且掌握的程度更粗一些。
古文史的小册子印的密密麻麻,且都是细碎的知识点,备战选择题都很麻烦,外文史的小册子则很“整齐”,都是大块的知识点论述和分析,细碎的东西很少,哪怕选择题之类的小题目,好多也是来自于大题模样的内容,不需要像古文史的记忆要求那么精细准确,负担也就下降了一些。
同时,因为要把全世界的名作家名作品都合成为一门课,能够出镜的作家作品自然很有名气,都属于中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级别的,作为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之前多少会有所耳闻,也无形中降低了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外国文学史也是四大文学史里唯一一个还没换教材的科目。
这使得各种传统的辅导资料都还管用,但也意味着还是换教材前抓紧考下来为好这门课华试精典的小册子知识点过于粗了,配合自考通的小册子一起看比较好网上的各种资料也都简单扫了一眼,都没有这两个小册子的组合给力,看着两个小册子就足够了。
8.现代文学史难度:★★成绩:60时间:全国统考课,复习用时约2天题型:常规题型作为本科段四大文学史之一,现代文学史的复习方法和另外三个相比还是稍有区别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教材改版,且改版的幅度足够大,新版的复习材料太少,没有太多适合突击或者练习的出版物。
市面上只有自考通系列是能用的,把这套资料充分利用好,也是能够完成突击任务的选择题可以做过关宝典和9套模拟卷,同步测试上的选择题和模拟卷重了,随便做做也行大题只能依赖9套模拟卷了,实际上基本也都压中了突击的话可以靠自考通小册子,不过详细程度上还是略差了一点。
想比较详细阅读的话,可以参考同步测试前的考点讲解部分,或者是串讲录音及文本所谓的串讲录音是我已经忘记从什么途径得到的一份华夏大地2011年的现代文学史串讲录音,总长只有几个小时,十分紧凑的过了一遍知识点。
比较重要的是那份串讲录音配套的讲义,几十页的样子,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知识点,但是相比自考通来说,应对考试还不够专业的感觉,不能直接把知识点的表达转换成大题的条目所以综合来说,需要这几份资料的相互配合为好,实在觉得费事的话,自考通小册子加试卷的组合也能凑合及格。
其余的突击程序等都和其他文学史一致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文学史教材改版的幅度太大,导致以前的材料完全不能再用了识别新老资料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最后介绍到建国初期的为老教材,最后介绍到2000年的为新教材,相差五十年的内容,也足见其差异巨大了。
因此,网上的资料几乎百分之百都是不能用的同理,之前各种经验当中说现代文学史内容少,不难,也是针对老教材说的,新教材内容还是增加了不少但总体而言,比古文史还是精简了很多的9.汉字学概论难度:★成绩:75时间:非全国统考课,复习用时约1天
题型:复杂题型(单选+填空+笔画+释义+论述等多种题型)这是北京单独出题的科目,于是虽然考的最早,但放在最后写汉字学概论也属于典型的课本难,考试简单的科目课本厚度一般,涉及到一些很深的知识点,类似语言学概论的学法,可以把难的部分都抛弃,并且这里不是“忍痛割爱”,而是根本就不会考。
这门课的题型极为复杂,最好能够找到往年的考题,直接对照各个题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考题可以在百度搜到一些,也可以在自考办卖教材那里买到单张的卷子题目的重复率挺高,而且有一些送分题,譬如写出一个给定的字的笔画数这种小学一年级很流行的题目。
针对填空等具体题型,在百度文库也有一些归纳总结,可以参考,但之前需要确认是不是针对北京自考的资料,否则意义不大我在考前一天傍晚开始用大约五个小时通读了一遍课本考试在下午举行,我在上午考完后,研究了所找到的两年的真题,对照课本找到了几乎所有题目的答案,实际上也是熟悉题型的过程。
课本上可以出成大题的地方极少,只有大约不到十处,很容易压中此外还浏览了一下百度找到的汉字学填空题练习,大约有百十来个知识点,查缺补漏一下,也就上考场了结果分数出来,居然是目前汉语言专业自己目前的最高分,相比其他课程的努力与回报,这门课还是很水的,至少从应试的角度是如此。
10.训诂学难度:★★成绩:60时间:全国统考课,复习用时约2天题型:选择+填空+名词+翻译+分析+论述这也是北京单独出题的科目,也是汉语言的最后一门课程,用汉字学概论开头,用训诂学结尾,这两门北京市单独的科目,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这门课有一定难度,又非常有特色,和别的所有科目都不相同,值得详细描述一下从备考材料来说,是比较有限的一方面训诂学是非统考的,除了教材以外,本来就没有像样的出版物另一方面虽然也有几个省份开设训诂学,但由于是省级命题,实际上和北京没有关系,也就导致网上的许多材料实际上是不能用的。
另外,现在的训诂学教材是2010年春才出版的,因此早先(2006年左右)流行的一批电子版复习资料和录音之类也都不大合适因此,总的来说,只有这三类:教材、大纲、真题其中大纲可以在自考办官网的教材与大纲页面找到,在页面显示的表格里,训诂学那行“是否有大纲”那个格子是一个链接,可以点击下载,或者百度文库也能搜到一样的。
真题和汉字学概论一样可以在自考办教材科买到大纲和其他科目的大纲还不太一样,基本就是教材的精简版,有二十多页,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基本浓缩了教材上所有案例以外的知识点,非常非常的重要另外,还有北师大的串讲,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训诂学是北师大自己出题的。
考前的某个周末,200元大约7小时,会系统的讲一遍训诂学,然后从大纲上再精简一些重点出来,这些重点就属于红色预警了并且会带大家把教材上的一些难的例子讲解一遍,顺带压压题,主要是压分析和论述的大题实战证明,这个辅导完全值这个价位。
如果参加辅导的话,近三年的真题、答案及大纲是免费发放的具体到这门课程的考试形式,还是很特别的选择10分,填空10分(5道题每道题2个空),其中肯定会考到名言是谁说的、训诂学历史分期等名词解释每个4分,5个一共20分,要足够重视,其中肯定会考一个名家,一个名作品。
翻译每个5分,3个一共15分,都是课本上的例子分析题分小分析和大分析两个,以前是12分+18分,2014年是两个题都是15分,也肯定都是课本上的例子第一个小题都是关于翻译中的不恰当之处,可以和翻译一起复习。
大分析题通常是多位学者对同一个句子的不同解释,或者一个学者到处引经据典对一个句子的解释,让你从理论上加以评判等最后的论述题一般一个大题15分,就是传统的成条目的那种东西,教材当中能出题的地方也不多对应到备考的话,小题主要是大纲,大题主要是教材。
如果把大纲背下来,选择基本可以满分,填空大概有六七成,哪怕能对一半,这两部分也就算完成任务了课本里能出的名言一共就大约10条,每年必出一两个,阅读的时候留意一下名词解释大纲上能出的总共也就30多个,怎么背也背下来了,至少要对三个,另外两个根据自己意思写一下,名词解释和小题加起来达到25分就算完成任务。
翻译和分析题的第一题都是来自于书上的例子,大部分出现在第七章和中间的那两篇超长的古文里对于那两篇古文,百度上有对应的译文,结合者课本原文旁的批注,一定要每句话都会翻译,一般每次考试总有一个小题出自这两篇文章。
第七章和部分散见于其他章节的古文例子,通常都出现在每段的第一句,然后下面这一段就是讲现有的某种翻译哪里有错,正确的应该怎样等等,记住正确的翻译,翻译题就可以满分,记住那些错误解释和改正,分析题第一题就可以满分。
课本上能出翻译题和分析题第一题的句子,一共只有30多个,只要肯下功夫就是满分,实际上允许有一个没看到,翻译10分就完成任务至于分析题第二题,可能出自那两篇超长古文,或者大段的论述,如果真正自己看过教材的话,多少会有印象,考前也可以针对性的看一下,估计只有十几段话是可能用来出题的,而且题目大部分也来自课本论述的原文。
那两篇超长古文后的几道课后题,也一定要结合文后的分析,非常认真地做好,出题的话基本就是原题最后的论述题也来自于大纲,成条目的地方不到10个,背一背也就有了,当然一般会让顺便举点例子这样看起来,前面小题+名词解释25,翻译10,加起来还差25分及格,后面两道分析和论述满分45,哪怕只准备到了2道,也能及格了。
简单小结一下训诂学课程难度极高,算是古代汉语的后续课程但又恰恰因为它的难度极高(目前是选修课了)因此凡是难题,例如翻译、分析,全都是出自课本的例子,相对简单的小题、名词解释、分析,也都来自于内容很少的大纲。
因此从备考的角度,只要认真准备,哪怕基础不好,也一样能够高分通过,只求及格的话,突击也是完全可以的就我自己而言,随着串讲录音把大纲背了一遍,然后着力分析了课本上能够出题的那些例子和两篇文章,非常细的做了最近4年的真题。
这时再看网上乱七八糟的资料,会有一种一目十行,早就烂熟于心的感觉,根本没必要看了最后考试的时候除了一个翻译的句子,基本都压中了,及格应该没什么问题走出考场时还感慨了一下,也许这样匆匆忙忙间,汉语言本科段的考试就杳无声息的结束了。
汉语言文学考试热点问答1.我考试时候有好多题不把握,能不能及格啊?答:经验上,如果一半的大题是背过的,基本就能够及格,当然,考试的时候能够写出来才算是“背过”,没记住的话不算2.这是北师大的汉语言文学么?。
答:以汉语言文学为例,自考汉语言文学,不能叫“北师大的汉语言文学”,只能叫“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拿的毕业证也不是“学校的毕业证”,而是自学考试的毕业证也不算是主考院校的毕业生,写简历的时候写的是“毕业于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XX专业”,这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网站上有专门的官方说明。
3.不报班能行么?我都不知道重点在哪答:一般报培训班的都是报名前特别激动,想到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了,要勤奋向上,和大家一起奋斗了,充满了动力上了两周觉得周末上课太累了,开始上课睡觉,逃课,培训班老师也不会讲什么,最后画画重点而已,实际上那些重点百度文库里都有,而且都总结的特别完整,直接打印就行了。
并且报班的觉得报了班,有人安排肯定能行,反倒自己不太上心了其实就算上帝来教,最后也是自己背下来才能去考试,报班凑合听一遍,再自己看和背,反倒耽误时间况且这两个专业的新课程真的很简单,内容很少,犯不上报班。
4.是不是都考完马上就可以拿证了?答:从最后一科顺利通过到最后拿到学位证(注意,是“最后”一科),理论上最快大概要14-16个月,中间还有写论文什么的,所以考试结束之后还有漫长的等待5.一年包过靠谱么?。
答:一年包过的意思是上一年课,如果你不能通过考试的话,可以免费再上,直到某一年,比方说三十年之后你都通过了为止你说靠谱么?6.听说汉语言没有数学?也比较容易?答:实际上北京自考大部分专业都没有数学“没有数学”只是培训班常用的宣传手段而已,从而被经常放在嘴边。
相对其它专业来说,汉语言专业难度一般,主要原因在于(1)要理解的东西不多,或者说很多东西即使不理解,也不耽误及格,从而比一些专业容易(2)知识点数量巨大,这点上又比一些专业困难(3)科目数量一般但这些也只是相对的,比方说对于英语很好的人来说,英语专业就是最容易的。
7.最快多久考完?答:最快多久考完因人而异,关键问题不在于理论上多快,而在于凭借一般人的能力,在同一个考期没法同时应付太多门考试,导致实际上达不到理论的速度同时,最快多久考完且不论,你咋就能刚好是那个最快的?自考基本上是所有的高等教育形式里最慢的,想快的话千万别自考。
8.怎么毕业?怎么拿学位?听说要75分?答:这个问题和下一个问题是关于一些自考的基本政策,本来不想写的,后来发现问的人实在太多了,就在这里一并解释一下(其实吧,根据经验,如果这些最基本的政策问题自己也不够上心,不去官网自己详细来看而是去QQ群和百度随便问问的话,自考能不能顺利考下来有点堪忧)。
在北京,只要各科都及格,外加论文优良就能毕业拿学位的话,只要能毕业就能申请学位很多同学不看官网,在网上随便问问,就把别的考试的要求按在自己头上了问是不是还要考学位英语的,是把成人高考和外省自考的要求搬过来了;问是不是要每科75分以上的,是把外省拿学位的要求搬过来了;问有没有八年有效期的,是把外省的时效要求搬过来了。
9.论文要求优良,还有答辩,是不是一次过不了就完蛋了?答:2012年开始,北京已经执行了论文新政,可以无限次的申请论文和答辩,一直到成绩满意了为止,然后再申请毕业和学位,一次不过下次再申就行了另外从写论文和答辩的情况看,只要老师让去答辩了,虽然现场可能被骂的很惨(论文答辩从来就不是和和气气夸奖人的),但只要论文基本符合要求,不辱骂老师,基本都能有优良。
感谢(北京自考群)群管理【彩笺】的经验分享,也感谢大家对北京自考综合平台一如既往的支持。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自考文学本科_自考文学本科课程快来看
汉语言专业你喜欢吗?
-
233乐园游戏_233乐园游戏助手原创
2019年TapTap月活用户同比涨幅仅为19.6%,2020年靠大规模买量持续引流。
- 2345小游戏_2345小游戏大全免费这都可以
- 24点游戏_24点游戏规则硬核推荐
- 3366小游戏_3366小游戏在线玩免费游戏大全干货满满
- 360游戏中心_360游戏中心app一看就会
- 3a游戏_3a游戏有哪些全程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