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游戏资讯

徕卡q评测_徕卡q评测试用干货满满

徕卡从诞生到二战成名直至今日作为行业标杆已有百年历史了。摄影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M3与M4,凭借其出色素质至今仍碾压其他镜头厂商的35mm、50mm、135m。

徕卡q评测_徕卡q评测试用干货满满

 

徕卡从诞生到二战成名直至今日作为行业标杆已有百年历史了摄影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M3与M4,凭借其出色素质至今仍碾压其他镜头厂商的35mm、50mm、135mm镜头使徕卡的机身、镜头成为每个摄影人心中的珠峰。

MP240起,徕卡正式抛弃了CCD并改投CMOS门下,并通过整合与改进最终获得了较成熟的CMOS成像、处理技术。其中,徕卡Q以及SL更是获得了相较于其他机型更快的对焦速度。

近期,随着徕卡Q银色限量版的发布以及红色纪念版的预售,Q——作为一款轻量级的全画幅时尚相机正逐渐成为徕卡相机爱好者与女性用户瞩目的焦点加上钛金属版、部分徕卡旗舰店才有出售的徕卡Q石库门版,小编所知道的Q已经拥有五个版本了。

它们使用了2016年7月徕卡 Q Framware 2.0的内核外观赏析:这次拿到的黑色款徕卡Q令小编非常失望在随机附赠的报告上,小编发现了“底部有轻微磕痕,顶盖有摩擦痕迹,其他使用正常”的故障描述看完报告,小编试着轻微的摇晃相机,果然明显感受到了晃动,并听到了晃动时的声响。

由此可以断定,这台徕卡Q曾经经过硬性磕碰接着,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台徕卡公司寄来相机的实际表现吧

机身、镜头一体的设计以及机身条状塑料纹理配以红色徕卡“可乐标”的设计使Q信仰满满28mm的SUMMILUX 1:1.7/28 ASPH的SUMMILUX系列镜头更是为信仰加了不少分不过徕卡直至2015年尚未出过28mm镜头,其镜头素质如何还值得商榷。

Q机身的左侧并没有安置任何功能组件,顶部肩带锁口的设计可以用于固定肩带的一端。

相机背部左上角的电子取景器具有104万像素通过取景器右侧的屈光度调节拨轮,用户可以调节取景器内画面的清晰度下方操作界面的正中是一个不可翻转的触屏,并且仅可在对焦时用以对焦使用左侧自上而下五个按钮一次控制拍摄回放模式间切换,照片删除,快速菜单唤出,ISO快速设置和打开相机菜单。

通过屏幕右上下左右以及确认按钮,即可进行菜单操作

Q的右侧与左侧界面较为相似,上侧用于固定肩带的索赔配以下侧贴合机身表面的塑料盖板设计能使相机的外观具有整体感。

顶部的操作界面是Q的一大亮点,中间热血的设计以及右侧速度拨盘的设计使得相机的顶部具有胶片机的质感除此之外,Q也融入了现代的元素电源开关拨盘、以及中间的两段式快门按钮设计,右侧的录像按钮以及下方的功能拨盘都是T上使用的设计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T、TL、TL2以及Q的固件升级操作方式基本一致在将固件升级文件导入格式化后的SD卡内后,将SD卡插入卡槽后按住录像按钮并开机,相机便会进入固件升级界面

Q的底部如同其他相机界面一样简单。银色的螺纹卡口可以将相机轻松固定在脚架上,左侧富有整体感的盖板设计类如同双重保险一般,可以将电池以及存储卡固定在机身内。

固定在机身上不可拆卸的28mm镜头具有较为别致的特征镜头上光圈调节环以及对焦环的设计使拍摄者似是回到了胶片机盛行的年代光圈环A档的设计使相机兼顾光圈手动的同时,也增加了Q作为一台数码相机的自动调节光圈功能。

随着光圈以及速度拨盘上A档的出现,相机的P档、AV档、TV等档位的概念在操作中逐渐被淡化,操作更简单

对焦环上扳手的一侧有一个防错按锁扣。通过按压锁扣上的按钮,用户可以轻松地将相机调节到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模式。

在镜头最靠近机身的位置使相机的标距以及微距模式切换拨环。通过将镜头的白点或“MACRO”对准另一边的白点,镜头会进入标准拍摄模式或微距模式,同时对焦环的参数也会跟着改变。

Q右侧盖板打开后,内部是一个Type-C接口以及一个mini-HDMI接口Type-C接口的设计可谓诚意满满,用户不必再忍受传输数据太慢的煎熬mini-HDMI的视频输出方式也能够迎合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打开相机顶部的盖板后,热靴便显露了出来。徕卡Q可以使用徕卡SF全系列闪光灯,并通过机顶闪获得打闪功能。

打开Q底部盖板后,便可见到上下两个卡槽上侧的是SD卡槽,下侧是电池卡槽用于Q机身上的BP-DC12电池拥有1200mAh,大约支持拍摄200张照片,并可通用于V-LUX机身样张分析:小编曾经常听到徕卡相机画面一般、性能很差的反馈,于是带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小对Q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

说到徕卡,就不得不提到徕卡两大最擅长的领域——人文、夜景。同时,徕卡相机拍摄的照片往往都具有独特的细节呈现以及色彩呈现,也是众多摄影爱好者口中的 “徕卡毒”。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1600;f/6.3;1/60s;28mm;Q作为徕卡家族中被定义为时尚、复古的相机拥有较特别的质地轻而不扎实的手感,炫目的色彩都使这台相机在徕卡家族中拥有者特殊的作用。

被众多女性用户所喜爱,却被众多徕卡粉所不削一顾那么这台Q在这些方面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一、细节还原能力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200;f/11;1/125s;28mm;首先,我们就以这张照片为例照片中,建筑顶部隐约可以看见一个工人正在施工那么,将照片中工人放大后会呈现出怎么样的效果呢?。

小编将这张6000 x 4000像素的照片放大到当前画面,得到一张宽度约500像素的照片,然后将这张照片的宽度增加到1000像素才得到了这张照片通过将原片放大12倍后,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站在建筑顶部的工人面部表情,表现出徕卡Q良好的细节呈现能力。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100;f/7.1;1/15s;28mm;相信每一位观看者看到这里一定在想:这都能算事照片么?其实,这部分主要是对Q的容差进行测试通过3档以上欠曝,我们获得了上图的这张照片。

使用Adobe Lightroom,小编对照片增加5档曝光后获得了上图从获得的原图来看,照片的细节非常清晰,丝毫不逊于ISO 100无欠曝模式拍摄的照片照片的层次感较为丰富,照片中朱漆的扶手高光部分以及台阶阴影部分的过渡都非常自然,显示出Q强大的细节还原能力。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3200;f/8;1/30s;28mm;小编试着压暗了照片,结果发现在ISO 3200感光度下Q拍摄的照片拥有良好的降噪能力即使在照片较暗的部分,观看者几乎都无法感受到照片明显的噪点。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50000;f/8;1/60s;28mm;ISO 50000感光度下,徕卡Q拥有较高的噪点这种现象特别在照片中桌面、地面的部分尤为显著地显现出来。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Q的噪点主要为黑白噪点而非彩色噪点这种“徕卡式”的噪点处理方式使照片充满纪实感的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怀旧质感与色彩还原度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1600;f/6.3;1/30s;28mm;Q也并不是一台非常完美的相机,从黄昏时拍摄的这幅照片不难看出照片中强烈的摩尔纹现象一方面可以证明这台相机使用了非低通滤波的CMOS,能够更好保留画面细节;另一方面摩尔纹的出现也会使照片的后期处理工作变得更复杂。

二、性能对比由于小编手上没有M9P以及MP240两台相机,因此非常感谢几位群友的鼎力相助,发了一些原片用于相机性能的横向对比。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100;f/8;1/250s;28mm;

Leica M9P;作为模仿徕卡M外观开发的全画幅相机,小编不得不把Q与数码机中最经典的M9P以及MP240进行对比这组照片是将徕卡Q与M9P进行对比,从用光来看Q拍摄的照片基本是顶光,M9P拍摄的照片时逆光。

从照片的色彩层次来看,使用CCD的M9P相比使用CMOS的Q拥有更丰富的色彩同时,Q相比M9P的照片拥有更高的锐度,明确的色彩边道使照片失去一层油腻质感的同时,增添了一份犀利感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200;f/2.8;1/1000s;28mm;

Leica MP240; ISO 250; f/1.4;1/30s;35mm;相比徕卡的M9P,MP240显示出稍弱色彩呈现能力,Q同样也显示出了类似问题相比带有油腻感德味的MP240,Q在继承了M系列相机外观的同时表现出完全不同风格的照片。

无论焦内焦外MP240的色彩过渡较为柔和,Q的色彩边道非常犀利可见,相比经典原型——徕卡的“大M”,Q在保留了外观的同时去除了真正的“徕卡毒”,就如毒蛇拔掉了毒牙一般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100;f/8;1/250s;28mm;

Leica T;Summicron-T 23mm f/2 ASPH;ISO 100;f/11;1/200s;23mm;全色摄影作为徕卡相机的强项,Q为用户带来了不一般的体验小编使用T的黑白高对模式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相较于半画幅的T以及全画幅的Q画质不相上下。

在高对模式的影响下,T画面中的黑白部分向黑白两边同时偏移增加了对比度偏移的同时,画面中每一个细节以及画面的层次感被明显地呈现出来Q作为一款全画幅相机相比T拥有更好的感光能力得益于其更强劲的感光能力,画面中较难表达清晰的云层也得以完整地表现。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100;f/8;3s;28mm;

Leica T;Summicron-T 23mm f/2 ASPH;ISO 100;f/18;8s;23mm;佘山天文台的内部人头攒动,为了将人影去除小编尝试使用慢门拍摄这时,一件较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Q的快门不能直接设置1秒以上的快门速度。

从慢门拍摄的结果来看,相比Q所拍摄的曝光为0的照片,Q拍摄的照片更精致,细节更丰富,更益于后期处理;T相对拍摄的照片更具场景代入感,高对晦暗的风格使带有浓重机油味的照片可以直接出片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100;f/8;6s;28mm;

Leica T;Summicron-T 23mm f/2 ASPH;ISO 100;f/8;20s;23mm;所谓夜神指的使徕卡M卡口一系列镜头拍摄夜景时用够更优秀的夜景拍摄能力由于之前拍摄慢门时的经历与公平比对,小编同样使用了光圈优先的模式,将曝光设置为0,并将相机设置到自动对焦模式。

通过拍摄,小编发现测试用徕卡Q的测光表或许有些问题,照片偏暗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在中央党校门口周围无任何辅助光的环境下,两台相机都表现出了极佳的夜景呈现能力清晰的线条以及层次丰富的照片暗部细节都是Q不愧于“夜神”之名。

三、配件测试:

Leica Q;SUMMILUX 1:1.7/28 ASPH;ISO 100;f/11;1/30s;28mm;由于小编本身也是徕卡用户,乘着测试之际也对徕卡Q向机顶闪SF40的支持情况进行了测试依据标准的测试参数并通过对比,小编发现徕卡Q使用标配闪光灯拍摄的照片色彩与场景相比几乎没有色差,亮度偏暗。

徕卡Q感光度测试:

△徕卡Q在拍摄环境一致、亮度为0时的不同感光度的照片表现结语:从测试结果来看,徕卡Q的感光度范围处于100到25600之间通过样图对比,我们能从ISO 6400开始明显感受到照片彩色噪点数量的增多;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台相机在不同感光度条件下,能表现出较一致的色彩表现以及ISO 6400起画面所呈现的白色横线现象。

徕卡Q色彩偏差及噪点测试:

△ISO 100白平衡偏移示意图白平衡偏移方面,曝光值误差在-0.15,白平衡没有偏移白平衡方面,色温5500K的光照环境下,ISO 100时的偏移非常好,最高处为0.029,色温偏移数值为-242,白平衡偏暖。

△ISO 100噪点测试ISO 100的最高噪点值为0.035左右,噪点较少从Row 3 noise:R,G,B,Y (Luminance)图表中可以看到,在黄色上是以蓝色通道的噪点为最多,达到2.2左右;在蓝色上是以绿色通道的噪点为最多,达到1.9左右;在青色上是以红色通道的噪点为最多,达到1.8左右。

△ISO 50000白平衡偏移示意图白平衡偏移方面,曝光值误差在-0.51,白平衡没有偏移白平衡方面,色温5500K的光照环境下,ISO 50000时的偏移非常好,最高处为0.032,色温偏移数值为-250,白平衡偏暖。

△ISO 50000噪点测试ISO 50000的最高噪点值为1.4左右,噪点较少从Row 3 noise:R,G,B,Y (Luminance)图表中可以看到,在蓝色上是以红色通道的噪点为最多,达到15左右;在红色上是以蓝色通道的噪点为最多,达到10左右;在绿色上是以蓝色通道的噪点为最多,达到6.4左右。

结语:从白平衡偏移测试的结果来看,徕卡Q的整体色彩基本没有偏差即使在较暗环境、较高感光度的环境中,徕卡Q也能够表现出白平衡偏移较少的特质从噪点测试的结果来看,徕卡Q在ISO 100时拥有较好的噪点抑制能力,ISO 50000时噪点抑制能力较为平庸。

考虑到徕卡Q 2015年时尚未整合全新处理图像技术以及其无低通滤镜的特质,高感光度环境下,徕卡Q产生的摩尔纹足以令画面产生近乎撕裂的视觉效果徕卡Q色彩偏移测试:

△ISO 100色彩偏移测试从ISO 100时的色彩偏移的情况看,徕卡Q的色彩饱和度为72.4%,最大偏移量为21.2。色彩饱和度相对较低,冷色、暖色色温区域偏移都较大。

△ISO 50000色彩偏移测试从ISO 50000时的色彩偏移的情况看,徕卡Q的色彩饱和度为60.47%,最大偏移量为24色彩饱和度相对较低,冷色、暖色色温区域偏移都较大结语:从徕卡Q的整体色彩偏移角度来看,它在冷色以及暖色区域范围内表现出了较大的偏移特质,同时较低的色彩饱和度是这台徕卡Q几乎能够拍摄所有类型的照片。

徕卡Q畸变测试:

△徕卡Q畸变测试徕卡SUMMILUX 1:1.7/28 ASPH的28mm端的桶型畸变数值为0.477%,桶型畸变控制较好由这次畸变测试得到的结果可以断定,徕卡SUMMILUX 1:1.7/28 ASPH拥有良好的畸变控制能力。

徕卡Q镜头焦段分辨率测试:小编使用的ISO12233分辨率标准版进行测试。

从28mm焦段的中心分辨率测试情况来看,在各档光圈下,分辨率基本保持在1500水平线以上,达到优秀的水平最高成绩出现在光圈开到F8和F11时,中心水平的分辨率均达到1800以上从整个28mm中心分辨率测试成绩来看走势还算比较平稳,最佳光圈出现在F8和F11。

从28mm焦段中心分辨率走势图来看,中心水平分辨率的峰值出现在F2.8光圈时,而中心垂直分辨率的峰值出现在F11光圈时,所以F11是最佳光圈选择。

从28mm焦段的边缘分辨率测试情况来看,在各档光圈下,分辨率基本保持在1200水平线以上,达到优秀的水平最高成绩出现在光圈开到F4和F5.6时,边缘水平的分辨率均达到1300以上从整个28mm边缘分辨率测试成绩来看走势还算比较平稳,最佳光圈出现在F4和F5.6。

从28mm焦段边缘分辨率走势图来看,中心水平分辨率的峰值出现在F8光圈时,而中心垂直分辨率的峰值出现在F5.6光圈时,所以F8是最佳光圈选择徕卡Q镜头分辨率测试:小编使用F1.7光圈进行拍摄并使用Imatest进行跑分得到了如下结果:。

从中心水平分辨率测试的结果看,分辨率达到了1750LW/PH,达到优秀的水平,机内进行了一定的锐化,出现了驼峰现象。

从中心垂直分辨率测试的结果看,分辨率达到了1548LW/PH,达到优秀的水平,机内进行了一定的锐化,出现了驼峰现象。

从边缘垂直分辨率测试的结果看,分辨率达到了1437.1LW/PH,达到优秀的水平,机内进行了一定的锐化,出现了驼峰现象。

从边缘水平分辨率测试的结果看,分辨率达到了1093LW/PH,达到优秀的水平,机内进行了一定的锐化,出现了驼峰现象。之后,小编还使用F16光圈进行拍摄并使用Imatest进行跑分得到了如下结果

从中心水平分辨率测试的结果看,分辨率达到了1463LW/PH,达到优秀的水平,机内进行了一定的锐化,出现了驼峰现象。

从中心垂直分辨率测试的结果看,分辨率达到了1641LW/PH,达到优秀的水平,机内进行了一定的锐化,出现了驼峰现象。

从边缘垂直分辨率测试的结果看,分辨率达到了1326LW/PH,达到优秀的水平,机内进行了一定的锐化,出现了驼峰现象。

从边缘水平分辨率测试的结果看,分辨率达到了1086LW/PH,达到优秀的水平,机内进行了一定的锐化,出现了驼峰现象徕卡Q镜头色散测试:小编使用F1.7光圈进行拍摄并使用Imatest进行跑分得到了如下结果:。

从中心水平方向色散测试结果来看,色散区域为1像素,各通道的色散较为接近。

从中心垂直方向色散测试结果来看,色散区域为0.9像素,各通道的色散较为接近,绿色通道略高。

从边缘水平方向色散测试结果来看,色散区域为0.95像素,各通道的色散较为接近,蓝色通道略低。

从边缘垂直方向色散测试结果来看,色散区域为1像素,各通道的色散较为接近。接着,小编使用F16光圈进行拍摄得到了如下结果:

从中心水平方向色散测试结果来看,色散区域为0.9像素,各通道的色散较为接近。

从中心垂直方向色散测试结果来看,色散区域为0.9像素,各通道的色散较为接近。

从边缘水平方向色散测试结果来看,色散区域为0.98像素,,各通道的色散较为接近。

从边缘垂直方向色散测试结果来看,色散区域为0.98像素,,各通道的色散较为接近。性能参数:

性能总结:通过的拍摄以及一系列的测试,小编发现这台Q从一开始被定义为M的复刻品本身就是一种谬误强大的色彩表现能力以及灰度呈现是这台相机继承了“徕卡”的精髓的同时,别具一格的艳丽画质使画面较容易呈现出画面层次感。

这台“无毒、无公害”的Q还凭借其轻质的机身获得了极大的买点,满足了用户对于“传统徕卡造型”和轻质重量的双重需求最后,就让市场来证明这台个性鲜明的相机成功与否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