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品评测

概念艺术(概念艺术和观念艺术)

摘要:本文探讨了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的艺术本体论,重点关注了其核心思想:“实际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文章首先回顾了贡布里希的学术生涯及其对

概念艺术(概念艺术和观念艺术)

 

摘要:本文探讨了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的艺术本体论,重点关注了其核心思想:“实际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文章首先回顾了贡布里希的学术生涯及其对艺术观念的演变与发展,接着分析了他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反思与批判,以及提出的新方法论。

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艺术家的创造和观众的感知共同构建的他强调了艺术家的主体地位和创造力,并主张从开放和包容的视角重新审视艺术

I. 导言艺术历史上有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对于艺术的本质、形式以及意义有着各种各样的见解,而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E.H. Gombrich)无疑是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贡布里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对于艺术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更在于他对于艺术本体观的系统建构和理论框架的塑造。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史学家之一,贡布里希通过其著作《艺术与错觉》等经典著作,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对于艺术的理解与研究贡布里希的贡献之一在于他对于“概念图像”(schema)的提出和阐释他将概念图像作为艺术本体观的核心概念,认为艺术作品不仅是对外在现实的再现,更是一种内在概念的表达与传达。

这一理念为后世的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II. 贡布里希的艺术本体观简介A. “概念图像”的重要性贡布里希的艺术本体观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概念图像”(schema),这一概念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意义至关重要概念图像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构建的心理模型或内在框架,它不仅包含了艺术家对外在现实的观察和感知,更蕴含着他们对于内在意义和情感的表达。

首先,概念图像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并非简单地模仿外在现实,而是通过内在的概念图像来构建和表达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想象这一概念图像既包括了艺术家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感知,又融入了其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从而赋予作品独特的内在意义和表现力。

其次,概念图像在艺术作品的解读和理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贡布里希强调,艺术作品的意义并非仅仅存在于作品表面的形式和内容之中,更应该从概念图像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艺术家通过概念图像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形式的艺术作品,而观众则需要通过对概念图像的理解和感受来领悟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意义。

B. “所见”与“所知”范畴的界定在贡布里希的艺术本体观中,“所见”与“所知”是两个关键的范畴,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着独立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贡布里希将“所见”定义为艺术家对于外在现实的观察和感知艺术家通过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和体验,从中获取形象和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视觉元素和形式结构。

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对于外在事物形态的模仿和再现,更涉及到对于形象背后意义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其次,“所知”则指代艺术家内在的知识、经验和情感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并非仅仅依赖于对外在现实的直接观察和模仿,更重要的是其对于内在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艺术家通过对自身知识和情感的反思和表达,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从而使其超越了单纯的客观再现,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C. “图式”与“修正”范畴的解释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本体观中提出了“图式”(schema)和“修正”(correction)两个重要的范畴,用以解释艺术创作的过程和作品的意义首先,“图式”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种基本模式或内在框架。

这一图式既受到外在现实的影响,又融入了艺术家个人的经验和情感,从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基本形态和结构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家并非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完全新颖的形象和结构,而是基于已有的图式和模式进行创作和表达其次,“修正”则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图式的调整和改变。

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创作并非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充满了试验和调整的过程艺术家通过对于图式的修正和调整,不断地完善和丰富作品的内涵和形式,使其更符合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III. “概念图像”的本体论地位A. 人类再现的核心:概念图像贡布里希将概念图像置于艺术创作的核心位置,认为它是人类再现世界的关键概念图像并非简单的视觉图像,而是艺术家内在心理模型的具体化,是对外在世界和内在情感的整合与表达。

艺术家通过概念图像将感知、想象和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从而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独特体验概念图像的形成受到个体经验、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艺术家都拥有独特的概念图像,这种个体差异使得艺术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概念图像,艺术家超越了客观世界的局限,创造出具有内在意义和情感共鸣的作品,使观者得以与作品进行心灵上的对话与共鸣

B. 艺术的本质:再现与表现在贡布里希看来,艺术的本质在于再现与表现艺术家通过概念图像再现外在世界和内在情感,同时通过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表现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体验艺术作品既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又是对内在情感和意义的表达,是艺术家与世界对话的媒介与载体。

艺术的再现性使得观者能够通过作品感知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激发了观者的想象和情感共鸣艺术的表现性则赋予作品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使其超越了单纯的形式和内容,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再现与表现,艺术作品成为了艺术家与观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情感共鸣与精神交流。

C. 艺术创作的意义与目的艺术创作的意义在于通过概念图像的表达与传递,实现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艺术家通过创作艺术作品,不仅实现了个人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更为观者提供了感知和体验世界的窗口,促进了人类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发展。

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启迪人类心灵、拓展人类视野、促进人类思想的发展。艺术作品通过概念图像的传递,激发了观者的思考和想象,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世界和生活,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IV. “所见”与“所知”范畴的解析A. 艺术作品的视觉感知与知识传递在贡布里希的艺术本体论中,“所见”与“所知”密切相关,艺术作品既通过视觉感知传递信息,又通过知识的传递引导观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读首先,艺术作品的视觉感知是观者获得信息和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视觉元素,观者可以感知到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和意义,从而产生对作品的直观感知和情感共鸣其次,艺术作品通过知识的传递引导观者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艺术家通过作品所包含的文化符号、历史背景、艺术传统等知识元素,启发观者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促进了观者对作品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艺术作品的视觉感知与知识传递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观者对作品的综合感知和理解

B. 观者与作品的互动关系在贡布里希的艺术本体论中,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至关重要艺术作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观者的情感、经验和知识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感知和理解首先,观者通过对作品的视觉感知和情感共鸣,与作品建立起情感联系和心灵共鸣。

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触发了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使其与作品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其次,观者通过对作品的认知和解读,与作品建立起理性联系和认知共鸣观者通过对作品背后的知识和意义进行思考和解读,与作品进行认知上的互动和对话,促进了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知。

因此,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观者感知和理解作品的重要途径

C. 知觉与认知在艺术中的作用在贡布里希的艺术本体论中,知觉与认知在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知觉是观者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基础观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知方式,感知作品所包含的形式、色彩、音乐等视听元素,产生直观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其次,认知是观者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的基础观者通过对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艺术传统等知识进行认知和理解,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感知,从而获得更丰富和深刻的艺术体验因此,知觉与认知相辅相成,在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共同促进了观者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丰富了观者的艺术体验和情感共鸣。

V. “图式”与“修正”范畴的探讨A. 艺术形式的规范与创新在贡布里希的艺术本体论中,他对艺术形式的规范与创新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首先,贡布里希强调了艺术形式的规范性,即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遵循着某种规范或传统。

这种规范性来源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反映了特定时代和地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例如,在古典艺术中,对称、比例和秩序是常见的规范要求,而在现代艺术中,则更注重个性表达和审美突破其次,贡布里希也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创新性,即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革新性。

艺术家通过对传统形式的重新解读和再创造,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通过对古典艺术的研究和模仿,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如透视、光影等因此,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形式的规范与创新相辅相成,二者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征,反映了艺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B.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艺术风格的演变贡布里希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和艺术风格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存在着联系和对话,二者相互影响和交流,共同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演变首先,传统艺术为现代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参照和借鉴对象。

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艺术的研究和继承,吸收其中的精华和特点,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支持其次,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进行了批判和革新,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和表现方式现代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形式的颠覆和重新解构,探索出了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推动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例如,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对传统艺术观念和形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提倡个性表达和审美突破,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不仅体现了艺术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关系,也反映了艺术在不同时代和文化环境下的变化和演变。

C. 贡布里希对艺术史的贡献与批判贡布里希对艺术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艺术发展规律和历史演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他通过对艺术史中的各种艺术形式、风格和流派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研究,揭示了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

贡布里希的著作《艺术的故事》就是一部集中体现了他对艺术史的研究成果的经典之作,系统地总结了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演变轨迹同时,贡布里希对传统艺术史的线性进化观提出了批判和反思他认为,传统艺术史的线性进化观忽略了艺术发展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过分强调了某种艺术形式或风格的绝对价值和优越性,导致了对其他形式或风格的忽视和边缘化。

因此,贡布里希主张从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理解艺术史,重视艺术发展中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为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VI. 结语在贡布里希的艺术本体论中,他提出了“实际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的思想核心,这一核心观点对传统的艺术观念进行了颠覆性的挑战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并非是一种客观存在或独立实体,而是由艺术家创造和塑造的产物。

艺术作品的意义和存在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艺术家的创作和观众的感知而不断变化和演变因此,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非某种客观的实在性或绝对的价值这一观点强调了艺术家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活动的重要性,打破了传统艺术观念中对艺术作品的神秘化和崇拜化,为艺术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论文作者:芦熙霖参考文献:Merleau-Ponty, Maurice.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Routledge, 2012.Dewey, John. "Art as Experience." Penguin Books, 2005.

声明:本人账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图文、论文、音视频等)自发布之日72小时后可任意转载或引用,无需告知本人。如需约稿,可联系 Ludi@cnnic.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