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产品评测

节目单设计(节目单设计图片)

你所有付出的努力,都会落地有声。

节目单设计(节目单设计图片)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作者:likely7月1日,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文艺晚会《伟大征程》,让无数人领略了光华内敛的中国美学,以及激荡人心的中式浪漫。

其中无数的细节,都透露着巧思。

有人注意到了演出中,从镜头前一晃而过的这张节目单↓

图源:微信公众号“共产党人”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张乍看“平平无奇”,实则内藏玄机的节目单,出自一个85后姑娘之手其实在此之前,她已经做过无数经典的设计案例你肯定见过她的设计,甚至感到熟悉,但你不一定知道她的名字。

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logo。

诗仙李白乘月而归,身后遗下万千诗卷,大气中透着婉约。这个logo还被选入了中小学教辅题目,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朗读者》第一季的海报设计。这张竹林掩映下的身影,上过纳斯达克大屏,极尽东方的婉约含蓄。

《非遗公开课》的logo。

“非遗”二字的头上点点春花,正如那些从古时走来的技艺、事物,在当下的春风里,如枯木逢春,焕发出崭新的生机而那些手握接力棒的人,将在前人的基础上,像一树树的花开,继续奋斗,开枝散叶还有最近的央视特别节目《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的logo。

红旗之下,西风漫卷红旗是逸动的、张扬的,又是稳定而坚固的…………她叫戴晶晶,一个89年生的北京姑娘,以上这些设计正是出自她之手在设计这个行业里,几乎所有人都以做一个“高端洋气上档次”,更加国际化、有艺术感的作品为荣,而戴晶晶深耕的领域却如此与众不同。

有人用好奇的目光打量她,叫她“红色设计师”她的设计,元素算不上复杂,气质也够不上活泼,风格跟我们熟悉的商业设计有距离,做起来还不轻松的确,重大题材设计,往往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在自己的领域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她顶着家人的不理解,熬过无数的夜,曾经累到病倒……。

而当荣誉加身,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的初心从未改变。

“红色设计师”6月27日下午,《伟大征程》晚会的相关负责人火急火燎地通知戴晶晶:“演出因故提前了,全部的节目单,要重头再来”她之前熬了好几个通宵,正在晕晕乎乎地补觉,接到通知后一个激灵,睡意顿时全无此时距离演出开始,只有不到24小时。

2万册节目单,必须在演出前4小时就位,然后进行安检、消杀、摆放如此盛事,全国人民都看着,没有任何一个环节耽误得起随后的二十几个小时,她挂着两个黑眼圈,水都没怎么喝,一直在修改调整、协调沟通,又跟印厂的师傅们熬了通宵,赶在演出当天下午,把印好的节目单派发到位。

东西送出去的时候,她松了一口气,一阵眩晕袭来她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十几个小时没吃东西了“当时腿都是软的,浑身冒冷汗,头一阵阵地晕,应该是体力透支加低血糖了”戴晶晶说,“但一想起任务已经完成了,心里就升起一种自豪,感觉再苦再累也值得。

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要的是零失误,那种压力不是谁都能承受得住的。但这样的紧急任务,在她的职业生涯里,太常见了。比如2017年至今,数年间的新年戏曲晚会节目单设计。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分论坛的整体视觉设计。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的部分平面设计。

与大多数服务商业文化的设计师不同,这些年来,传统文化设计和重大活动设计,几乎成了她的专长。

但曾经的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戴晶晶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全家没有一个人有所谓的“艺术细胞”,但唯一的女儿身为一个“学霸”,竟然非要学艺术一时间,反对声四起一方面,家人觉得学艺术不如学文化课“稳当”;另一方面,在60后家长们的眼里,他们想象不出学艺术的出路。

他们吐槽,能成为大师的那是少数,一般人学美术,只能在公园给人画肖像画学艺术,其实不比学文化课简单,甚至还更残酷因为在这条道路上,努力虽然能决定你走多远,但天赋却决定了你的上限在当时,父母可能是对的,戴晶晶没考上自己心仪的美院,只考上了一所综合类大学的美术学院。

虽然学校还算不错,但毕竟跟理想存在差距四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她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了本院研究生,业余时间参与了不少实践项目。

她做的一些设计2014年,戴晶晶研究生毕业在毕业之前,她就接到了一家全国知名设计集团递出的橄榄枝那家公司,是所有设计专业学子梦寐以求的高起点她起初欣然前往,但待了两个多月便离开了她曾经的导师当时在做传统文化方面的工作,她喜欢这些,便去帮忙。

她觉得让一些如今已远离大家生活的东西,重新回到大家的生活里,是一件格外有意义的事。这种意义,是金钱衡量不来的。

戴晶晶做了很多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文创产品,图为以“猴戏”为主题的丝巾设计但是,这“忙”一帮就是一年多团队刚刚起步,一切重头开始,大家经常熬夜,还没有工资而且,那一年,因为各种不可抗力,她手里所有出来的设计,都成了一纸废稿。

她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当自己的同学都已经年入百万,而自己还挣扎在这方故纸堆里,是否值得?这一切的转折点,是《中国诗词大会》2015年,正当她犹疑徘徊,想重新回到求职市场上递简历时,一位央视编导找到她,说:“我手里有一个正在筹备期的节目,传统文化题材,叫《中国诗词大会》。

你要不要来试一试?”那一瞬间,像命运的钟声在冥冥中敲响虽然对方没有事先透露关于节目的具体信息,也没有跟她谈报酬,但她就是隐约觉得,自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反正就算不成,也就是多一个废稿,怕什么?”她就带着这种心理上了。

没承想,这个项目比预期中的难做多了对方的诉求是:要体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宏伟气势,还要体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意境;整个标志要有恢弘的气质,又要体现诗词的境界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要求,本身就已经很有难度了,更何况她一个人面对的是好几个竞标团队,其中不乏大型广告公司。

她抓破头皮,连做了十几个方案后,对方的回复都挺含蓄:“你再想想?”她陷入瓶颈,受不了了,跑出去散心从上海的美术馆一路逛到苏州的狮子林,可惜还是毫无灵感如何让一个logo即好看又有效,即不落俗套,还能体现文化的厚重感?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那年在苏州,她走访了一个做灯彩的非遗传承人。她们坐在老人家里聊天,顶着老人儿子的白眼。

灯彩 / 摄图网“这年头,做这个(灯彩)没有意义了”老人说,“不挣钱,无法保存,也不实用,还不能当礼品,年轻人也不喜欢,太花了等我们走了,(灯彩)就失传喽……”“那您为什么还在做呢?”她问“因为我喜欢,它对我有意义啊。

”老人靠在藤椅上,笑得开怀那一瞬间,她好像悟到了什么回程的高铁上,她画下了诗词大会第一版logo的草图——望月兴叹的诗仙李白,欲乘风归去,身后飘然遗落下长长的书卷——理想和传承,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和诗

这个方案交出来,制作组很喜欢,两次审核后,终稿通过了后来,她问当年那个制片人:“您是怎么知道我的?我当时毫无名气”对方笑了笑说:“你肯定想不到,我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你做的某个文化研究中心的废稿。

”她恍然大悟。原来,你所有的努力,都会落地有声。就算是默默埋下的种子,等时机成熟,也会是一树艳丽的花。

于无声处诗词大会之后,她在央视打开了属于自己的职业之路,后来陆续接了《朗读者》第一季的海报设计,《非遗公开课》的logo设计,当一切都在匀速向好行进的时候,她迎来了人生中的另一个拐点——2017年《新年戏曲晚会》的节目单设计。

当时,她已经是中国戏曲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了。她有些犹豫,一是临近期末,教学任务不轻松;二是她从没有独自承担过如此重要的工作任务,紧张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是组织交予她的任务,她必须完成。

采访对话这是她职业生涯里第二次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国家重大活动的设计,不同于市面上的商业设计它没有太多自我发挥的空间,更多的是把握设计中的气质,要给观者一种“中正平和”和“大国之气”的感觉如果是庆典类活动,还要在庄严中寻找一种相对活跃的氛围,设计者每次都要千方百计地发掘一些新鲜感。

这种“没有设计的设计”,反而是最难的大众会普遍认可一些热门的电影海报是出色的设计,但对于这种红色节目单,很多人会觉得:“不就是打一个红底儿,然后P两三个字吗?这有什么可设计的”“但其实,还真不是”戴晶晶说。

“很多人觉得设计就是在拼创意,但其实,设计的本质是‘服务’如果艺术海报的核心功能是‘创意’,商业banner的核心功能是‘传达’,像我做的这类设计的核心,其实是‘严谨’“就拿节目单举例吧为了达到一个看着喜庆,却又厚重、沉稳,薄薄一册拿在手里不‘飘’的效果,那个基础的红色,我调了将近百次。

打样和废稿“封面字体的选用,内文字体的选用,字号、字间距、版心的大小,字与版心的距离等,甚至是印刷油墨的选用,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任何视力的人、在任何光线下,都没有阅读障碍“此外,工艺精度均是以丝为单位计算,制作周期以小时为单位计算,24小时随时待命,等待修改意见,接到意见的第一时间就要完成相应的调整,然后等待下一次的修改意见,直到文件交付印刷。

“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放在了解决这种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字间距哪怕仅差半毫米,或者色彩偏差超过样品3%,它就是废稿我还要考虑到不同印刷机产生的效果、机器是否过热等情况,这些都会引起颜色变化,导致成品不合格。

而这样的一场晚会,发到观众手里的每张节目单,颜色都要高度统一,做到零差错”除了如何设计的问题,她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不断逼近的交付时间“无论遇到什么主观、客观情况,在时间节点前,都必须让成品到位大家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如果超时,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是无用功。

跟学生们在一起从此,她开启了只要参与活动就会“原地消失”的工作状态,家里人也不知道她在哪儿,去干什么了,什么时候回来我问她:“你这种工作状态,家里人理解吗?”她说:“起初家里人十分不理解,一个老师怎么能忙成这样?后来等活动结束了,我告诉家里人参与了什么活动。

慢慢地,他们也习惯了我的这种工作状态,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保重身体”家人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她是个拼命三郎,无论是对待教学工作,还是各种设计,她都习惯精益求精几年间,她下了讲台就进工作室,有时候在工作室一熬一宿,设计还没琢磨出来,恍惚间一抬头,天都亮了,又该去上课了。

高校70周年校庆主视觉设计2018年,她发现自己下颌长了一个东西,黑紫黑紫的她直觉不好,去医院检查时,被医生告知:“你这个东西不好,可能是恶性肿瘤”那一瞬间,她觉得天都塌了,但手里还有一份不想放下的设计。

“当时天都是黑的,我每天都在想,我做的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我的风格市场不认可,我也挣不到很多钱,连手术钱都是父母垫的如果重来一次,我再也不做设计师了”但是她又想:如果生命开始倒计时,那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手里最后的事情做好,那样我好歹留下了些什么。

带着这种奇妙的心情,她一直坚持把手里的工作交代完,才安心地进了手术室幸好,肿瘤是良性的,手术结果不错下了手术台的她,迅速“食言而肥”,在父母不认可的眼光里继续“造作”在两次合作得到高度认可之后,她陆续承担了不少国家任务,比如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访华晚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分论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澳门回归20周年文艺晚会等相关设计。

2020年,她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你现在还会纠结自己的设计不被商业市场认可这件事吗?”我很好奇,“你的设计已经做到这种程度了,还在纠结这种事情,会不会有人觉得你‘凡尔赛’?”“现在不会了”她说“纠结市场认可度这种事,其实没有必要,这根本是两件事。

我这几年做的设计都不太容易,一般具有一些难度的设计都会找到我来解决”“就像这个设计……”她拿出一张《伟大征程》的节目单,“6月28日,当我得知演出顺利进行之后,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兴奋和自豪感——

我的设计,见证了我们党的百年华诞”“在电视里看见自己设计的节目单时,是什么感觉?”我问她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那天晚上看演出录播的时候,我很难说清自己的心情,类似一种带着酸涩的激动吧?那其中的每一个节目、每一个人的名字,都过过我的手,熟悉又陌生,尤其是看见那本红色的册子出现在看台上时,那种骄傲是无与伦比的。

那一刻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听起来,这个节目单的设计过程有一些故事?”“也不算是故事吧我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是6月20日当时我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让我现在、立刻、马上到鸟巢,其余什么信息都没有当时我隐隐有预感会是什么事情,当时的心情是兴奋中带着一点没底,但很快,荣誉感和责任感压过了那一点点不自信——我想,我不但要干,还要好好干。

“当时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只能24小时当48小时用那几天我家都没回,出了几个设计样,沟通通过之后,就泡在印厂打稿,总共打了十余稿有一稿大家都觉得还不错,但是我觉得还能更好一点,就又改了一个烫金工艺,打了N个样。

最后改完的一稿,我才觉得,‘嗯,是那个感觉’“那几天大家连轴转,有时候连饭都想不起来吃,好几次发现没吃饭的时候已经半夜了我8天瘦了7斤,沟通路程1000余公里,权当减肥了(笑)万幸一切有惊无险,准时完成了任务。

”“果然,就像刚才说的,这种看似‘平平无奇’的设计,背后的匠心一点不少”“这些过程,除了我没有人知道这对于大家来说也不重要那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当你拿到这本节目单,乍一看可能平平无奇,没有炫酷的花纹,没有花哨的字体,甚至没有特别的图案,但经过了这些努力,你会觉得它舒服,有一种无须额外说明的庄重沉稳的大国气象。

“这种浑然天成的舒服感,是我所追求的设计最高境界。而为了一个心目中很重要的目标而不遗余力地努力、奋斗的过程,对我来说才是更有意义的。”

工作室成员在布置作品墙的确,有时候我们判断一件设计作品好与不好时,容易聚焦于两个点:元素是否丰富?是否体现了什么意义?但事实上,设计的奥义,简单也复杂——体现功能,服务于人好的设计是无声的,有时你甚至意识不到它经过了设计,但却可以很好地使用它,或接受它所传达的信息。

正如一场宏伟的视觉盛宴中,每一个隐在幕后的工作者;一个有序并高速运转的社会中,每一个岗位上辛勤耕耘的人他们可能是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军警,也可能是每个写字楼中忙忙碌碌的白领,琅琅书声中奋笔疾书的学生,甚至是在家中操持一方天地的老人或母亲……是任何一个努力向上、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他们都是大时代幕后的小人物,但也正是这些人连在一起,在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做到坚持不放松,才奏出了时代的美丽华章在获得2020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时,戴晶晶曾笑着说,自己是经历过生死的人,总要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做些事情,作为生命的回报。

她今后会在她所热爱的传统文化领域深耕,继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方式,为国家培养接棒的人才我想,这同样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的任务——耕耘好脚下的土壤,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发出属于自己的光*感谢戴晶晶接受青年文摘采访。

本文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 更多推荐阅读 ▽这是爱情最好的模样为河南捐5000万后,鸿星尔克直播间被挤爆:野性消费的网友,好笑又好哭青年文摘视频号,给你的生活添点料聊热点 听故事 涨知识小编在这里等你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