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这样也行?
设计意图《月光曲》是单元主题为“艺术之旅”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
设计意图《月光曲》是单元主题为“艺术之旅”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体现了文字美因此,在教学时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情感朗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复品悟语言,激发思维,唤醒深层次体验,在此基础上达到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通。
教学目标1.认识“谱、莱、茵”等8个生字,重点理解“幽静、清幽、恬静”3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画面动态之美,并尝试背诵第9自然段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乐曲的美妙,体会艺术的魅力。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篇章页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先来看篇章页,自己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在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会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首世界名曲——《月光曲》2.了解贝多芬《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代表作,我们已经预习过了,在你的印象中,贝多芬是怎样的?补充出示贝多芬资料总结:贝多芬一生坎坷,却不向命运屈服,他曾这样说:“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多么幸福啊!”。
二、梳理文脉,走进故事
1.让我们一起走近贝多芬,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2.指名完成填空3.学生借助结构图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4.检查生字词幽静 清幽 恬静(1)读词语(2)放到句子里面你会怎么填呢?一个( )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月光照进窗子来,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她那( )的脸上,这一刻是那么美好(3)你为什么这么填?(4)出示汉语词典,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幽静形容环境寂静,清幽形容风景秀丽幽静,恬静形容人或生活安静。
(5)朗读三、聆听乐曲,感受美妙1.贝多芬借着这清幽的月光,按下琴键,一首《月光曲》流淌而出2.聚焦第9自然段(1)兄妹俩深深陶醉,他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2)这一段话中哪一部分是皮鞋匠的联想呢?(3)现在,我们好像也来到了茅草屋,站在兄妹俩身旁,一起聆听贝多芬的琴声,一起放飞思绪,来到海边。
(出示第一个画面)(4)自己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5)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6)读着读着,我仿佛听到了月光曲美妙的旋律提炼:正是这轻柔舒缓的月光曲,让皮鞋匠的脑海中浮现出月亮初升,洒向海面的画面。
(7)同学们,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就从课文语言中读到了美丽的画面,听到了美妙的乐曲,那么,在皮鞋匠的联想中,还看到了哪些画面呢?每个画面背后的旋律又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请你也用上这样的方法,去读一读吧。
(8)反馈作业本填空。最喜欢哪一幅画面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板画指导朗读:
四、合作朗读,展示互评1.每一幅画面都有独特的美,合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其他小组评价2.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似乎听到了这首美妙的《月光曲》,你想听一听吗?请你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画面3.让我们配上音乐,把感受到的画面读出来!能背的同学们可以试着背一背4.同学们,我们看到了,皮鞋匠看到了,盲姑娘看到了吗?齐读。
当音乐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就连盲姑娘也能用心感受到,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艺术的魅力五、总结学法,再续故事这节课我们借助《语文作业本》理清了课文内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了《月光曲》的艺术之美,那贝多芬为什么要谱写《月光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最后,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课后请你听一听,和伙伴们交流交流六、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完成《语文作业本》P82第4题。
2.完成《语文作业本》P83第5题的第3小题。
3.(选做)听《暴风雨奏鸣曲》,想象画面,和伙伴们交流。
课例点评语言 想象 朗读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平湖经开实验小学 蒋清锋《月光曲》是统编义务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文文路清晰,语句优美这是一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于一体的好文章,它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体,把读者带入到如梦似幻的美妙艺术境界中。
一、关注单元统整,明确学习重点统编义务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编排的,每一个单元的课文不管是在人文主题还是在“语文要素”方面都具有“统整”的特点因此顾老师在这节课上就是以单元“篇章页”为导入的,可以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有大致的了解。
乐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对于音乐欣赏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作者并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在第9自然段中借皮鞋匠兄妹俩的想象表达出来,可谓“言中有画,画中有曲,音画共美,言意共生”。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去感受艺术之美,渗透艺术审美二、落实语文要素,体会艺术之美我想用“语言 想象 朗读”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顾老师呈现的《月光曲》顾老师的课堂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比如幽静、清幽、恬静三个词语的辨析,顾老师组织学生在认读之后,设置了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填入词语,在交流时,顾老师以“你为什么这么填”为问题,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
这个单元的想象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需要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因此,顾老师的课堂中,她紧紧地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教学第9自然段时,顾老师带领学生先聚焦了月亮初升这一句话,组织学生想象画面并个性化表达后,迁移运用到后两幅画面,并以“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为什么?”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表达出来。
这样的想象是松弛有度的这一节课的朗读是贯穿始终的,是最为核心的学习策略从读的形式来看是非常丰富的,从一开始的自由朗读到默读,从指名读到小组合作读,从跟着画面读到配乐诵读,形式多样,其中最为亮点的是小组合作朗读,顾老师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
在之前单个句子的想象画面过程中,学生已经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但是没有对比,就不能更好地呈现语势的变化在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势必要考虑互相配合之下,应该怎样把画面中所包含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在展示的环节,顾老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这个评的过程又是把朗读、语言文字和想象画面关联了起来。
三、双减政策落地,优化作业使用今天的课堂中,习题的选择和介入的时间都恰到好处两次习题的介入都能够巧妙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之中,作为一项驱动性的任务推进学生思维的成长,又作为一个文本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感悟语言。
在第二次完成作业本时,顾老师问: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为什么?又进一步把习题的价值最大化了基于导图谈喜欢的理由,指向的是语文要素的落实,学生势必会再次回归到课文语言文字本身,并在脑海中再次浮现三幅画面的动态美景,这是画面美的比较;学生从语言文字及想象到的画面反推到《月光曲》的旋律,这是音韵美的比较。
继而在层层朗读中,进一步来加深感受因此,我们认为像这样的《语文作业本》和课堂教学高度融合的教学方式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整堂课,体现了嘉兴小语一贯坚持的“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莫高窟ppt(莫高窟ppt背景图)一篇读懂
1947年,我初到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当时所里有十位业务人员,都是画家,没有专职摄影人员。画家范文藻兼职摄影,只作一些生活和工作照的拍…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快来看
关注我,私信回复【领资料】,获取最新部编版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课件+教案(1-6年级上册全册)设计说明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
- 亡羊补牢教案(亡羊补牢教案反思幼儿园)学到了吗
- 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课后反思)万万没想到
- 春望翻译(天津桥春望翻译)没想到
- 产品评测视频素材网站母婴产品评测工作内容怎么写
- 产品表现师数码产品评测在哪个网站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