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课后反思)万万没想到
教材分析:本课编排在人教版必修四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单元,单元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矛盾冲突,品味语言。
《窦娥冤》教案
教材分析:本课编排在人教版必修四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单元,单元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矛盾冲突,品味语言本课是单元首篇精读课文,是元杂剧代表作、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本课共一楔三折,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部分,既展现窦娥反抗精神,又揭示了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是教学重点。
本课的学习,打开了戏剧鉴赏的大门,为本单元学习奠定基础学情分析:高二理科学生对中国古代戏曲知识了解甚少且不成体系,时空距离的隔膜和文化背景的缺失为学生的阅读欣赏带来障碍针对这种现象,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的一把钥匙。
此外,教师要从品读语言入手,引领学生感受曲词和说白的魅力,使其从“看热闹”的低层次阅读向品读体会的鉴赏层次迈进教学目的:1、 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教学时数: 2教时第一教时[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指导阅读]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2.阅读课文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戏剧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剧作家在剧本中,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6 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8.背诵[滚绣球]一曲,然后作“思考和练习”五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9.小结: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
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布置作业]: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二教时[教学要求]1.阅读分析第2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2.体会第3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教学内容和步骤][复习检查]:1.学生背诵[滚绣球]2.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研究阅读]:1.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请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作分析(原文略)3.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明确: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
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4.阅读[快活三][鲍老儿]5.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
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已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7.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8.提问: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9.提问:“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
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10.归纳主题。(参看[自读提示])作业:找出“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春望翻译(天津桥春望翻译)没想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译文:国家破碎,山河仍在,城空人稀,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
产品评测视频素材网站母婴产品评测工作内容怎么写
本次查询拜访触及271种批发食物产批评测视频素材网站母婴产批评测事情内容怎样写,采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时期…
- 产品表现师数码产品评测在哪个网站好一点
- 评测学官网登录入口测试表格模板五菱佳辰评测视频播放大全
- 小米98寸电视评测产品计划进度表评测疲劳的最好方式是测量劳动者的生理指标对不对
- 评测中心名词解释天天象棋棋力评测负积分什么意思
- 产品评测实验室是干嘛的工作丰胸产品评测产品评测是什么意思呀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