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桥的谚语(桥的谚语和歇后语)
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常用来教导人不要多管闲事2.独木不成林:比喻个人能力有限,就像一棵树是成不了森林的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上一百遍,里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听起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话语,便是民间及智慧与经验流传出来的——谚语。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相信你定会豁然开朗!
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常用来教导人不要多管闲事2.独木不成林:比喻个人能力有限,就像一棵树是成不了森林的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上一百遍,里面的意思自然就领会了4.打肿脸充胖子:比喻为了面子,去做一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
5.打蛇打七寸:比喻做事要会抓要害,抓重点6.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有事公开说明,没必要隐藏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8.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别人的方法再拿去惩罚别人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10.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别人用什么手段对付你,你就用什么手段对付他
11.打破砂锅问到底:对事情追根究底12.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和志趣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共事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14.得饶人处且饶人:
做事不要太绝情,给人留有余地15.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做事认真,丝毫不含糊16.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17.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18.当面锣,对面鼓:
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1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20.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
21.此一时,彼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22.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23.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把事情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24.船到桥门自会直:
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25.初生牛犊不怕虎:比喻经验较少、情感较少或没有主观的生物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顾虑,敢作为26.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27.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29.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比喻贪心的人30.吃一堑,长一智:本为石匠师傅打石磨时,石胚吃一钎,石胚即长一齿之意意思是说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
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
31.吃软不吃硬: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容易听从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硬32.吃不了兜着走:常用来警告甚至威胁人做事考虑后果,否则将不能承受33.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
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3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35.陈谷子烂芝麻:指陈年旧事36.朝里无人莫做官:没有靠山,事办不成37.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38.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39.防患于未然: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40.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
41.不知者不罪:指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该加怪罪4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4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44.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45.不是冤家不聚头: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形容仇人不可避免相见46.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47.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48.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是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49.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多指保守、拘泥;或让敌人胆寒,不敢进犯50.不到黄河不死心: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是不肯死心的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些耳熟能详的谚语是不是都很有哲理呢?你还知道哪些,留言告诉诗词君吧!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怎么可以错过毕业 散文(毕业散文诗幼儿园)
毕业,是一场别离\x0a从此以后,那些哭过、笑过的记忆将永远留在孩子们的相册里。\x0a毕业,是一种成长\x0a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的集…
-
满满干货诗歌知识(诗歌知识点思维导图)
新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思维导图
- 居然可以这样诗歌知识(诗歌知识点思维导图)
- 原创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不要告诉别人经典佛语(经典佛语人生感悟)
- 燃爆了经典佛语(经典佛语人生感悟)
- 墙裂推荐文明安全(文明安全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