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谷雨最有名的诗(谷雨最有名的诗孟浩然)
物候轮替,色彩转换。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在二十四节气里,将失落的中国传统色一一捡起。
立 冬立冬——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左河水有诗曰: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
半见 立冬之起色顾名思义,可见可不见作为颜色,指“在黄白之间,其色半出,不全成也”出自西汉学者史游的《急就篇》:“郁金半见缃白䋤(yào),缥綟(lì)绿纨皂紫硟(chàn)”半见的色相来自春天的柳色,唐代张季略《小苑春望宫池柳色》:“韶光归汉苑,柳色发春城。
半见离宫出,才分远水明”春天的柳叶还没长出来,阳光照在柳枝上,才能看见隐隐闪闪的淡黄柳色长城葡萄酒有一款叫“柳色悠”,据说就指这种颜色女贞黄 立冬之承色女贞之淡黄花色沈曾植《芳草·长吉多神语·戏效其意》咏“楚云低,潇潇暮雨,女贞细锁黄花”。
中国传统色分正色和间色,女贞黄就是间色杨慎《升庵集》曰“间色之中,又有间色,若天缥、褪红、浅绛、女贞黄、天水碧之类,不可殚述”张翥《水龙吟·郑兰玉赋腊梅·工甚·予拾其遗补之》咏:“甚女贞染就,仙女绝胜,蜂儿童,鹅儿嫩”。
说腊梅花的颜色就像女贞染就的,其色像幼蜂,又似嫩鹅黄绢纨 立冬之转色指小麦成熟之后麦茎的颜色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一方木楬,记载了随葬物品及数量,其中有:绢纨上衣四 而“纨”说明了其材质,则“绢”很可能不是指质地,而是颜色。
现代学者孙机先生据许慎《说文·糸部》谓:“绢,缯如麦”而考证:在汉代,绢特指未漂湅的泛黄色之帛, 河西地区出土不少汉绢,多为泛黄色之帛由此推断,“绢”指黄色,就是由绢的颜色延伸而来的姜黄 立冬之合色亦称郁金。
北宋药物学家寇宗奭《本草衍义》:“(郁金)染妇人衣最鲜明,然不耐日炙,染成衣,则微有郁金之气”用郁金香草染成的裙子,穿在身上能散发出阵阵香气,俗谓"郁金裙" 李商隐的《牡丹》诗咏“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唐张泌《送容州中丞赴镇》:“烧香翠羽帐,看舞郁金裙”;宋代杨备《齐云观》:“上界笙歌下界闻,楼金罗袖郁金裙”;宋代孔平仲《七夕一首呈席上》:“琥珀杯浓酒味醇,郁金裙转舞腰新”。
曹州有一种牡丹花名叫“郁金群牡丹”,就是指的这种颜色2022年11月07日
霜 降霜降——草木黄落 ,蜇虫咸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时节,万物毕入于戌,阴气开始凝结,阳下入地,天气渐寒左河水有诗:“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
银朱 霜降之起色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人造矿物颜料,历史久远,早在北魏时代的敦煌壁画中已广泛使用,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中国红”银朱在中国是经久不衰的流行色,直至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醒目的银朱仍是象征中国的代表色。
《纲目》:“今厨人往往以之染色供馔,宜去之”柳贯《赠别宋季任赴甘肃提举二十韵》咏“职司虽翰墨,佩服已银朱”胭脂虫 霜降之承色是一种寄生于仙人掌上的介壳虫,体内含有大量的洋红酸,把它们碾碎晒干处理后,就能提炼出这种颜料。
在中国画传统颜料色里,胭脂虫属于贵重舶来品,亦称之为“洋红”吴蹇《论印绝句十二首》咏“血染洋红久不消,芝泥方法费深调”自注里写道:“洋红,出自大西洋国,以少许入印色,其红胜丹砂宝石百倍,日久而愈艳”除了用来作画、做印泥,胭脂红也是化妆品的原料。
曹雪芹《桃花行》咏:“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朱樱 霜降之转色就是熟透了的樱桃色出自苏颂《本草图经》:“樱桃,其实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李世民《赋得樱桃》咏“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明末彭孙贻有《朱樱》诗咏:“佳果来江市,殷红出上阑虚言樊素口,空照赤瑛盘”明代李流芳《南归诗十八首》诗咏“下山寻花溪,落日喷朱樱”爵头 霜降之合色爵通雀,郑玄注:“云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或谓之緅者,七入为淄,若以纁入黑则为绀,以绀入黑则为緅,是三入赤再入黑,故云其色赤而微黑也。
云如爵头然者……赤多黑少,故以爵头为喻也”出自《礼仪·士官礼》曰:“爵弁(biàn)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mèi gé)”;爵弁,这种顶戴是赤多黑少的雀头颜色緅,这里指在绛色的染料里入三次,然后在黑色的染料里入两次,等同爵头色,赤多黑少。
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礼仪第一回合的冠即是这种颜色2022年10月23日
寒 露寒露——昼暖夜凉,露气寒冷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左河水有诗曰:“天高昼热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喝梨贝养脾肠”
醽醁 寒露之起色醽醁(líng lù)指古代的一种美酒醽醁是一种当今很罕见的绿酒唐·柳宗元《龙城录·魏徵善治酒》:“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醽醁、翠涛”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酒》有解释:“酒,红曰堤(tí),绿曰酃,白曰磋。
”晋·葛洪《抱朴子·嘉遯》:“藜藿嘉於八珍,寒泉旨於醽醁” 宋·黄庭坚《念奴娇》词:“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渌” 元·曾瑞《醉太平》曲:“ 苏堤堤上寻芳树, 断桥桥畔沽醽醁, 孤山山下酹林逋 ” 张昭汉《久别琼玉表妹赋此志怀》诗:“诗思杂离情,宛如中醽醁。
”至于醽醁酒的产地,郦道元认为是产自衡阳的酃湖,徐霞客认为产自郴州的醽醁泉,南朝盛弘之《荆州记》这样记载:“渌水出豫章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酒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酃渌酒”酃渌酒虽然色碧味醇,但南宋之后就绝迹了。
翠涛 寒露之承色和醽醁一样,都是古时的一种绿酒李世民《赐魏徵诗》咏“醽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范仲淹:“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碧瑶杯重翠涛深,笑玲飞琼语”青梅 寒露之转色
就是梅子青时的颜色出自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说到青梅,肯定会想到青梅煮酒,“青梅未及黄,煮酒正当时”历史上最著名的典故当属《三国演义》中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
宋·汤恢的《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翕赩 寒露之合色翕赩(xì)指草木葱青盛郁貌江淹《从冠军行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咏:“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李白《咏槿》之一:“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文选·嵇康》:“珍怪琅玕,瑶瑾翕赩”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宋·梅尧臣《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贵贱今既殊,凌纸字翕赩”清·陈维崧《风流子》词:“念别我西园,朱曦翕赩;送君南浦,雪浪掀腾。
”2022年10月8日
秋 分秋分——平分秋季,昼夜均等“分”即“平分”、“半”的意思,除了平分秋季外,还平分了昼夜秋分过后,白天渐短,夜晚渐长左河水诗曰“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黄菊万径香”
卵色 秋分之起色蛋青色,古多用以形容天的颜色清·褚人获《坚瓠补集·补天穿》:“卵色天,盖谓天青似卵色也”唐·沉青箱《过台城感旧》诗:“夜月琉璃水,春风卵色天”宋·苏轼《和林子中待制》诗:“共把鹅儿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
”葭菼 秋分之承色即芦与荻,指水草灰青色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蝎”葭菼丛边走过高颜值的婚嫁队伍,伴娘伴郎高大而美丽唐·皎然和尚《寺院听胡笳送李殷》有诗句:“难将此意临江别,无限春风葭菼青。
”唐·许浑《苦雨》咏:“葭菼连云色,杉松共雨声”唐·李百药《晚渡江津》诗咏:“丘壑列夕阴,葭菼凝寒雾”李颀《送马录事赴永阳》:“春日溪湖净,芳洲葭菼连”冰台 秋分之转色冰台即艾草的别称,中药的一种,在我国有广泛种植和应用。
唐·陈廷章《艾人赋》:“想在野之时,岂谓生无根柢;及得门之后,如其自有肝肠,列名号于冰台,载典常於《玉烛》”明末清初女词人徐灿《满江红·有感》:“春将去、冰台初长,绮钱重叠”宋·周必大《送蔡迨赴桂阳令》咏:“冰台小试医民瘼,帛幅高张律吏贪。
”青古 秋分之合色从佛山金箔相关著作中考证出来的颜色据《佛山忠义乡志》卷六载:“金箔行,为本乡有名出品,有青、赤二种,由本乡或省城购买足金,隔以乌纸,用锤击成箔 ......”彩色青金即青古金箔不仅可以装饰工艺品,据《本草纲目》载,还可以“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说明金箔还有药用和食用价值。
而“李昌盛”金箔木盒的发现,让佛山金箔声名鹊起,名声大振2022年9月23日
白 露白露——天高云淡,玉露生凉“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节气,暑气渐消,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秋高气爽左河水有诗:“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
凝脂 白露之起色凝脂是一种很常见的颜色,一般都是用来形容肌肤细腻光滑的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咏到:“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春寒料峭,华清池沐浴,温泉如雪。
唯有华清池水才洗得凝脂,唯有螓首蛾眉才配得凝脂玉色 白露之承色出自《郭店楚墓竹简·五行》:“见贤人则玉色”这里的玉色指脸色如玉一般纯粹,也指皮肤莹洁之肉色《礼记·玉藻》:“山立,时行,盛气颠实扬休,玉色。
”李白《南都行》:“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苏轼《赠写御容妙善师》诗:“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黄润 白露之转色汉晋时期蜀中特产的未经漂白的细麻布,其色微黄温润,故名黄润,亦称蜀布。
此布以雄麻纤维织成,轻细柔软,可卷于竹筒中,故又称“筒中布”,乃是名贵的衣料扬雄《蜀都赋》曰“筒中黄润,一端数金”左思《蜀都赋》曰“黄润比筒,赢金所过”吴伟业《木棉吟》咏“哀牢白叠贡南朝,黄润筒中价益高。
”可见黄润价格之高司马相如《凡将篇》曰:“黄润纤美,宜制禅”最绝美的素纱禅衣要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的那件了缣缃 白露之合色 缣缃(jiān xiāng)是供书写用的淡黄色细绢,亦借指书册 以丝织品为知识载体的古代,缯白缣黄,缯白称素书,缣黄称缣缃。
明·宋濂《题李太白观瀑布图》咏“谁将粉墨图缣缃,顾我一见心伥伥” 宋·李石《秋晓》咏“一室清净缘,竹阴覆缣缃”宋·文同《阅史感事》 咏“世间诸味已全疏,惟爱缣缃似蠹鱼”2022年9月7日
处 暑处暑——炎热散去,暑气渐消“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味着酷热难耐的天气到了尾声,也称“出暑”自此,气温便逐步走低白居易有诗:“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退红 处暑之起色出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唐有一种色,谓之退红……盖退红,若今之粉红,而髹(xiū漆器)器亦有作此色者,今无之矣绍兴末,缣帛有一等似皂而淡者,谓之不肯红,亦退红类耶?”这种颜色,兴于唐朝,至南宋已不可考,在唐及五代文字中多有记载。
如王建《题所赁宅牡丹诗》云:“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王贞白《娼楼行》云:“龙脑香调水,教人染退红”五代前蜀牛峤《醉公子》词云:“床上小熏笼,韶州新退红”盖“靠红、银红、粉红、肉红,皆韶州退红之属”樱花 处暑之承色
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秦汉时期,宫廷皇族已有种植,至盛唐时期,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樱花白居易有诗云:“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李煜在《谢新恩》中咏道“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宋濂《樱花》:“赏樱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兼海棠”有樱花的场景,总是浪漫旖旎的周恩来也有《春日偶成》:“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来歌咏樱花丁香 处暑之转色紫丁香花的颜色,色彩紫中透粉丁香花未开之时,花蕾宛如绳结,被称为丁香结,多用来比喻愁结不解。
李商隐《代赠二首》咏“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冯延巳的“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古往今来,众多描写丁香的诗句,也给这抹淡淡的粉紫色,带上了惆怅木槿 处暑之合色
木槿花,朝开而暮落出自《诗经》:“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女子之绝世容颜比作娇艳盛开的木槿花,是一种极高的赞赏;在陶渊明笔下被称作“荣木”:“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木槿本身代表着闪耀夺目的美,也代表着美的多样性。
皇甫曾《张芬见访郊居作》咏“愁心自惜江蓠晚,世事方看木槿荣”刘基“英英木槿花,振振蜉蝣羽”木槿也常常用来做篱笆墙,杨万里在《田家乐》咏“漫栽木槿成篱落,已得清阴又得花”在《道旁槿篱》中咏:“夹路疏篱锦作堆,朝开暮落复朝开。
”还有“不怕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2022年8月23日
立 秋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秋,禾谷熟也”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左河水有诗曰“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窃蓝 立秋之起色在汉语言历史上是可考的第一个浅蓝色颜色词出自《尔雅·释鸟》:“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明代方以智《通雅》曰:“凡言窃、言盗,皆借色、浅色、闲色也鸟九扈,有窃脂,窃蓝等色尔雅:虎窃毛谓浅色也,扈之窃脂,言其色如靠肉也。
窃蓝,浅蓝也八骏有盗骊,盗亦窃意,谓浅骊也,古人善巧炼字,大率如此”“窃”是借的意思,借得秋天晴空的一点蓝与《红楼梦》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有异曲同工之妙监德 立秋之承色岁星正月晨现于东方,谓之“监德”。
《史记·天官书》:“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北周·庾信《思旧铭》序:“岁在摄提,星居监德,梁故观宁侯萧永卒,呜呼哀哉!”苍苍 立秋之转色或水或天,其色幽蓝;或草或木,茂密盛开。
此处,取前者其色也《庄子·逍遥游》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祠洛水歌》咏“洛阳之水,其色苍苍”宋·邵雍《苍苍吟寄答曹州李审言龙图》咏“一般颜色正苍苍,今古人曾望断肠”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群青 立秋之合色群而有集,青出金石古时候,由青金石矿物研磨加工而成的蓝色颜料,称为天然群青“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灿,若众星之丽于天也”古人认为:青金石的蓝,像天空般深邃纯正,可以作为连接天空的法器。
因此,青金石通常用于祭祀和祈祷,是高贵与崇高的象征自古以来,一直被帝王推崇,又称“帝青色”在中国古诗中,群青也指草木之青绿楼异《嵩山二十四咏》“回头却顾人间世,但见群青似小童”王世贞《袁黄岩寄雁荡图及新诗见示颇怀壮游之感》: “如分雁荡群青过,忽挟龙湫万玉来。
”2022年8月7日
大 暑大暑——湿热交蒸,大雨时行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时节左河水诗曰:“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夕岚 大暑之起色指的是日暮时分,残阳染得山间雾气都微微泛红的雾霭之色王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元·袁桷《复庵赋》:“前江右山,朝烟夕岚。
”明·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雌霓 大暑之承色也叫副虹光线在水滴里比虹多经过了一次反射,因此颜色比虹要淡一些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
”宋·蔡向《题洪景伯分绣阁》:“雌霓挂檐供彩笔,雄风拂面快金瓯”苏轼《儋耳》:“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宋·曹冠《使牛子》:“晚天雨霁横雌霓帘卷一轩月色”绛纱 大暑之转色深红色的细绢布因东汉南郡太守马融授徒,以绛纱设帐,后也指对师门、讲席之敬称。
唐·韦应物《萼绿华歌》:“仙容矫矫兮杂瑶珮,轻衣重重兮蒙绛纱”明·徐渭《忆潘公》诗之二:“帐底画眉犹未了,寺丞亲着绛纱来”钱起《登刘宾客高宅》:“日陪鲤也趋文苑,谁道门生隔绛纱”唐·刘禹锡《送赵中丞自司金外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诗:“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绛纱。
”宋·苏轼《仙游潭·马融石室》诗:“未应将军聘,初从季直游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茹藘 大暑之合色即茜草,其根可作绛红色染料出自《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这里用茜草染色的红巾来指代心上人《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史记·货殖列传》里有“若植千亩茜,千亩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家有千亩茜草田,收入就相当于千户侯,怪不得“先生东门种茹藘,悠然不异山中居”。
2022年7月23日
小 暑小暑——潮湿闷热,万物狂长“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左河水诗曰:“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
骍刚 小暑之起色《周礼·地官·草人》:“凡粪种,骍刚用牛,赤缇用羊”这里的骍刚指赤黄色的坚土《诗经·鲁颂·閟宫》:“白牡骍刚,牺尊将将” 白牡、骍刚都是用来祭祀的公牛,朝代不同,所崇尚颜色不同《论语》里面有:“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意思是说:虽然不想用来当祭品,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由此可见这种毛色牛的珍贵!。
赪霞 小暑之承色指霞光色日出日落,赪色之霞,轻红烂漫,若玉人之羞涩妖娆,又若生命之花蕊绽放明·刘崧《楚酒苦如檗歌》咏“丹田微蒸香露溢,着面已觉赪霞生”是玉人酌美酒时微醺的脸颊颜色明·严嵩《海天春晓图歌为桂翁作》咏”赪霞紫气摇青葱,曦轮涌出扶桑东。
”严嵩虽名声不大好,但却被称为“青词宰相”,所歌皆是太平盛世,所咏皆是一派祥瑞赪尾 小暑之转色指红色的鱼尾一种说法是“鱼劳则尾赤”出自《诗经·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毁”金·元好问《落魄》诗:“行役鱼赪尾,归期乌白头。
”另一种说法是“鱼肥则尾赤”宋·梅尧臣《颍上得鲤鱼为脍怀馀姚谢师厚》诗云:“青蓑潭上老赪尾,网中鱼买作秋盘”晋·张协《七命》曰:“范公之鳞,出自九溪,赪尾丹鳃,紫翼青髻”朱柿 小暑之合色宋·张蕴的作品《朱柿》咏“慈恩分种远,骈实渥如丹。
”明·李之世《迁馆》歌“庭木醉霜华,朱柿与黄橘”陆游《秋获歌》曰“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虽都描写了柿子颜色,“朱柿”要比“柿子黄”听起来雅致 中国人向来有崇尚喜庆、吉祥的审美传统,柿子“事事如意”的寓意和朱柿火红喜庆的颜色,也让朱柿成为中国画惯常表现的内容。
2022年7月7日
夏 至夏至——白昼至长,日影至短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也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在夏至这天正午时分太阳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赩炽 夏至之起色赩炽(xì chì):赤红如火,光亮艳炽,这是夏天最热烈的色彩语出左思《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坂,蜜房郁毓被其阜” 唐·陶拱《五色比象赋》:“青为山兮嶤嶷(yáo yí)而争峻,赤为火兮赩炽而含燠(yù)。
”石榴裙 夏至之承色最早提到石榴裙的应是南朝何思澄的《南苑逢美人》里面有“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的诗句至唐朝,成为服饰的流行色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甚至一代女皇武则天也赋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至明、清时,石榴裙仍然比较流行,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色挟石榴之红,裙带美人之姿”,娇俏、生动的颜色就像节气“夏至”!朱湛 夏至之转色
朱湛(zhàn),是茜草反复浸泡,才得出的这种厚重红色语出《周礼》“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獯,五入为缴,七入为缁”朱湛丹秫就是将朱砂与黏性谷物一起浸渍和发酵,以期朱砂颜料能够借由淀粉黏度而更好地附着于织物,经过三个月到达最佳的状态,再浸泡。
三入、五入、七入是指浸泡的次数秦朝时期,姑娘们为了美把朱砂当口红,抹在嘴巴上,瞬间就变成了一枚元气满满的少女!大繎 夏至之合色“繎(rán)者,红色之尤深,言若火之然也”出自史游《急就篇注》“蒸栗绢绀缙红繎”。
赤火之光,夏至之炎,大开大放,如火烈烈,但少了一分燥热,多了一分欣赏!2022年6月21日
芒 种芒种——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民谚曰“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左河水诗:“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
筠雾 芒种之起色雾中竹色,竹中雾色,雾白侵竹绿,轻薄飘渺,如仙气缭绕明正一派天师张宇初有《题清真轩歌》诗云:“松风堕雪响晴菌,筠雾迎春侵晓梅”瓷秘 芒种之承色出自越州秘色瓷,通常也称“秘色”,古人用“姿如圭璧,色如烟岚”来形容它的釉色和器质之美。
周辉《清波杂志》云:“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唐·陆龟蒙《秘色越器》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其实对秘色的描写,最恰当的莫过于唐代·徐夤(yín)的《贡馀秘色茶盏》,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琬琰 芒种之转色指古玉色《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明·杨珽《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鈿,光浮琬琰,是广寒仙媛,合配风流时彦”《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东方朔《七谏·自悲》咏“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青圭 芒种之合色古代祭祀用的礼器之一,颜色似春物初生《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南北朝·徐勉·咏司农府春幡诗:“青圭礼东甸,高旗表治粟。
”南朝·齐·谢朓《齐雩祭乐歌·歌青帝》:“女夷歌,东皇集奠春酒,秉青珪”唐·苏颋《故高安大长公主挽词》:“彤管承师训,青圭备礼容”2022年6月6日
小 满小满——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在南方,指雨水之盈谚语说:“小满小满,江河渐满” 在北方,指小麦饱满程度,籽粒开始灌浆,还未完全饱满左河水有诗曰:“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脚走款丝商”
彤管 小满之起色出自《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这支彤管有多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彤管,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1.指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2.指女子文墨之事;3.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
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4.指画笔《诗经》里的彤管据说是种红色的兰草,是爱情信物渥赭 小满之承色出自《诗经·邶风·简兮》“赫如渥赭,公言锡爵”描写的是一位英武强壮的舞师在阳光下的面部颜色郑玄笺:“硕人容色赫然如厚傅丹。
”孔颖达·疏:“其颜色赫然而赤,如厚渍之丹赭” 唐·温庭筠《会昌丙寅丰岁歌》:“风如吹烟,日如渥赭”清·陈维崧《月中桂·咏丹桂》词:“仙翁颜渥赭,带笑睨霜娥幽独” 唇脂 小满之转色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若作唇脂者,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宋·周密《满庭芳》咏:“玉沁唇脂,香迷眼缬,肉红初映仙裳”明·杨慎《代赠·其一》:“獭胆杯分绿,猩唇脂印红”黄省曾《江南曲三十首》有“调丹为唇脂,采兰做香泽。
玉镜斗新妆,染作芙蓉色”朱孔阳 小满之合色其色鲜红明亮,其意喜气洋洋出自《 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天工开物》“带露摘红花,捣熟以水淘,布带绞去黄汁,又捣以酸栗或米泔清又淘。
又绞袋去汁,以青蒿覆一宿,捏成薄饼,阴干收贮,染家得法,我朱孔扬,所谓猩红也”2022年5月21日
立 夏立夏——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标示万物生长进入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夏”是“大”的意思,意指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赵友直《立夏》诗“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青粲 立夏之起色“青粲”是碧粳米之色,初夏的开始出自王粲的《七释》:“乃有西旅游梁,御宿青粲,瓜州红菱,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这里的御宿青粲,指的是御宿川(今陕西省长安区)上等的米淡绿莹莹,清香沁润。
谢墉在《食味杂咏》里也有提到:“京米,近京所种统称京米,以玉田县产者为良,粒细长,微带绿色,炊时有香”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云“宝玉痛喝了几碗,又吃了半碗碧粳粥”第六十二回云“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
翠缥 立夏之承色语出《楚辞·九怀·通路》“红采兮驿衣,翠缥兮为裳”许应龙《皇帝阁端午帖子》咏“殿阁凉生昼景长,翠烟缥渺御炉香”把“翠缥”二字拆解,翠色,是郁郁葱葱的绿意;缥,同“飘”意味着翠缥是一种随时会消失的颜色,透露着一种如青云翠烟般易逝的物哀情愫。
人籁 立夏之转色指人吹箫所发出的音响语出《庄子·齐物论》“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中国传统色最独特的一点在于,有些颜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籁正是如此它不是一种具象的颜色,而是一种意象的颜色。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是新竹做成的玉笛,竹管之音群起,翠色之意在此水龙吟 立夏之合色是龙吟水啸的意境,如“青峰入水,翠龙出潭”之具象因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诗中有“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句而取名,也有说因李贺《帝子歌》诗中有“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句而得名。
龙吟,最初指竹笛声汉马融《长笛赋》云:“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至唐代,多以龙吟喻水声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晚唐张祜《题李渎山居玉潭》,用“一听夜龙吟”比喻潭水声。
2022年5月5日
谷 雨谷雨——雨生百谷,时雨乃降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有利于谷物生长左河水有诗曰:“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
昌荣 谷雨之起色其色云中紫草,其意守道慕仙《太平广记》中这样记载:昌容者,商王女也,修道于常山,食蓬蔂(léi)根二百余年,颜如二十岁许能致紫草,鬻(yù)与染工,得钱以与贫病者,往来城市,世世见之远近之人,奉事者千余家,竟不知其所修之道。
《浔阳记》述“石井山,曾有行人见山上有采紫草者此人谓村人,掲锸而往见,山上人便去闻有呼昌容者,曰人来取尔草!既至山顶,寂寞无所见”《抱朴子》:黄金成以为丸,以紫草煮一丸,咽其汁,可百日不饥《抱朴子》一书用大量篇幅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对后世影响极深。
紫薄汗 谷雨之承色“紫薄汗”是西域名马的爱称就是人们常说的汗血宝马(紫薄汗血马)的简称,传说这种西域神马会流出薄薄的紫色的汗语出王昌龄《从军行第七首》“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救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紫色的骏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紫色的骏马,不但史书上多有记载,而且还比较常见。
三国·魏·曹植《献文帝马表》:“臣於先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一疋(pǐ),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杜甫《洗兵马》咏“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蒲萄官”茈藐 谷雨之转色茈藐(zǐ miǎo),来自远古时期的一种植物,可做紫色染料。
《山海经》西山经、北山经和中山经中都提到此草,可见在我国分布之广《山海经·西山经》曰:“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郭璞注:“可以染紫”)《说文》曰:茈藐,紫草可见,上古之人不仅认识这种植物,还用它来染衣物。
李时珍《本草纲目》曰: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读曲歌》宋·阙名咏“紫草生湖边,误落芙蓉里色分都未获,空中染莲子”史浩《童丱须知》咏“绢帛鲜华由染工,红花紫草遂收功若教明眼人猜破,始信浮生色是空”紫紶 谷雨之合色
贝蛤染色之紫日本染匠吉冈常雄曾奔走东西岛屿十七年,考证贝染之紫,终于写就一部《帝王紫探访》《荀子·王制篇》曰“东海有紫紶(qū)、鱼、盐,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蜐(jié)生东南海中石上,蚌蛤之属。
形如龟脚,亦有爪状,壳如蟹螯,其色紫,可食” 梁·江淹《石劫赋》曰:石劫,一名紫虈(xiāo)蚌蛤类也,春而发华《韩非子》“今王欲民无衣紫者,王以自解紫衣而朝,群臣有紫衣进者,曰:‘益远﹐寡人恶臭’ ” 这里记述的齐桓公所穿的紫色 ,即为紫贝所染,紫草染的不会有臭味。
2022年4月20日
清 明 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静,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后景明之象 宋·吴惟信有《苏堤清明即事》诗,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紫蒲 清明之起色 其色水岸紫蒲,其意生机自然张籍《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咏“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 让人萌生回到流水人家、夕烟田间的冲动,这是生灵脉脉有情的色彩唐代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有“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元代刘仲尹《谒金门》咏“肠断鸳鸯三十六,紫蒲相对浴” 赪紫 清明之承色 赪(chēng),指红色赪紫,其色红紫相间,其意绚烂斑驳李贺最善于使用颜色的词汇,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画卷,《昌谷诗(五月二十七日作)》咏“苔絮萦涧砾,山实垂赪紫。
”谢朓《和刘中书》咏“赪紫共彬驳,云锦相凌乱”更有绘色入画如卫宗武《莺花吟为良友作》“芬菲芳事毕,木芍药晚出于中姚魏更倾城,扫退目前赪紫色”再有黎廷瑞《春雪》“青神怯春寒,赪紫染未办”以及《桐华》“芳韶歇赪紫,余暄始相寻”。
齐紫 清明之转色 齐桓公之帝王紫《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成语“邹缨齐紫”即由此而来齐桓公对这一现象感到忧虑,于是管仲说王曰:“《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
’今王欲民无衣紫者,王请自解紫衣而朝,群臣有紫衣进者,曰:‘益远!寡人恶臭’是日也,朝中莫衣紫;是月也,国中莫衣紫;是岁也,境内莫衣紫”这里主要讲领袖的示范作用,即上行下效的道理《南史.陆庆》“邹缨齐紫,且以移俗。
”杨慎《春郊得紫字张惟信同赋》咏“广幕耀周缇,袨服矜齐紫”归有光《素庵诗》咏“流俗相纠错,纷纷竞齐紫” 凝夜紫 清明之合色 指在暮色中呈现出的暗紫色语出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所以叫做“紫塞”燕脂,即胭脂,深红色这里写夕晖掩映下,塞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不去争论是砌长城的紫土还是生于塞上的紫草,宁可去想象北境悲凉的暗夜天色,这是生命呜咽悲歌的色彩,一定有长城,有角声。
胡仔《歌风台》咏“赤帝当年布衣起,老妪悲啼白龙死,芒砀生云凝夜紫”王恽《木兰花慢.赋红梨花》咏“塞上胭脂夜紫,雪边蝴蝶朝寒”石宝《熊耳峰》咏“浮岚出晴丹,淑气凝夜紫”顾翎《菩萨蛮》咏“纤云凝夜紫,烟落迷廊处。
”2022年4月5日
春 分春分——平分春季,昼夜均等“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过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万物之美始于此,百般红紫斗芳菲,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开启了“白立而五色成”,无论怎样的姹紫嫣红、五彩缤纷都要以白色为底色。
曒玉 春分之起色“曒(jiǎo)”,玉石之白也曒玉乃古玉色的一种,色如珠玉润白,可雕琢为君王的玉玺可惜,和氏璧已失传,其色也无从考证而和田玉,却恰好符合这些特质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有《送陈器之》诗,曰:“我赠白玉璧,子还明月珠。
今春子遇我,为我驻骊驹……永此金石交,曒曒坚如初”这里用来喻情感纯洁、坚固,日月洗礼永不变吉量 春分之承色《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犬封国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乘之寿千岁”乃上古之谜,不知至今有没有解开?清·张云璈在《浮山禹庙观山海经塑像》这样描述“不信乘吉量,遽有千秋寿。
”韶粉 春分之转色是闺阁女子的妆粉之色明·宋应星 《天工开物·胡粉》记载:“此物因古辰(今湖南阮陵)、韶(今广东韶关)诸郡专造,故曰韶粉(俗名朝粉)今则各省饶为之矣其质入丹青,则白不减擦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
”“肤如凝脂”,是天生丽质,自不用韶粉来妆饰而“妆成每被秋娘妒”则需要韶粉来增光添色了;还有“粉饰太平”,可见,好物也不可多用霜地 春分之合色霜,也是白色的,“羌管悠悠霜满地”,是饱经风霜的那种白唐·周贺 《赠神遘上人》诗:“道情淡薄闲愁尽,霜色何因入鬓根。
” 唐·刘沧 《题书斋》诗:“气凌霜色剑光动,吟对雪华诗韵清”霜地,也应该为月光之下、空里流霜的那种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一幅幽美邈远的春江月夜图。
2022年3月20日
惊 蛰惊蛰——雨水渐多,乍寒乍暖这个时节开始有雷,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受惊而苏醒过来,结束了冬眠此时节,气温回升转暖,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此时节对应的颜色,应为土壤之色
赤缇 惊蛰之起色《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别土之等差而用粪治凡粪种,骍刚用牛,赤缇用羊……”郑玄注:“赤缇,縓色也縓,浅绛也……缇即縓,为赤之浅者”骍刚、赤缇都是指土壤颜色,粪种是古人根据不同土壤而使用不同粪肥处理种子的耕作方式。
中国是农耕古国,世世代代面朝黄土,深耕细作缘于农人对土地爱的深沉朱草 惊蛰之承色朱草是传说中的一种红色瑞草,王者有盛德则此草生是太平祥瑞,凤凰和麒麟出场的背景色《服食方》言:“‘朱草’状如小桑,茎似珊瑚,汁流如血;以金玉投之,立刻如泥。
投金名叫‘金浆’,投玉名叫‘玉浆’人若服了,皆能入圣超凡”唐代独孤及《贺栎阳县醴泉表》:“彼丹井、朱草、白麟、赤雁,徒称太平之瑞,未闻功施于人” 虽未有功于人,但给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色做出了贡献綪茷 [qiàn fá] 惊蛰之转色
綪茷,大赤之色,大赤即红旗 ,取染赤之草为名周人尚赤,因此用来做旗帜,红色大旗在风中猎猎招展,其高亢引领的预示不言而喻顺圣 惊蛰之合色顺圣指菊花和牡丹的花色北宋刘蒙撰《刘氏菊谱》里面有“顺圣,浅紫之名,愚按皇朝嘉佑有油紫,英宗朝有黑紫,神宗朝加鲜赤,目为顺圣紫,盖色得其正矣”。
《广群芳谱·花谱·牡丹》:“顺圣、千叶花也色深类陈州紫每叶上有白缕数道,自唇至萼,紫白相间,深浅同,开头可八九寸许, 熙宁中方有”熙宁是宋神宗朝的年号, 顺圣紫是培养的牡丹、菊花新色,每个朝代都有新品种,昭示其皇皇盛世之繁华。
2022年3月5日
雨 水雨水——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是降雨的开始,是充满生命内涵的节气“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春天像个小姑娘,笑盈盈地向我们走来,褪去了立春的黄色,此时节对应的颜色,应该是女儿色。
盈盈 雨水之起色其色若桃花映水,皎容顾盼最妙的绘色当属“一片桃花水,盈盈送客舟”此颜色应该是明媚的,丰满的,如涨满的春水“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和欧阳修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来形容明眸善睐、顾盼生辉的羞涩女子恰到好处。
水红 雨水之承色其色应若红莲映水有诗为证,温庭筠的“春秋罢注直铜龙,旧宅嘉莲照水红”和“贪为两地分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虽是不同时期的作品,但最后一句所描述的景物是深入作者骨髓的还有“江边谁种木芙蓉,寂寞芳姿照水红”。
莲花也称水芙蓉苏梅 雨水之转色语出苏轼《定风波·红梅》“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小红桃杏色,即苏梅的颜色还有下句,“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白皙美人不胜酒力的肤色,何尝不是如此。
还有一种梅子酒,酸酸甜甜的,也是这颜色紫茎屏风 雨水之合色语出《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屏风,即水葵,又名荇菜、莼菜,茎紫色一首《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让中国人品味了几千年,也奠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而白居易有诗云:“净淘红粒窨(xūn)香饭,薄切紫鳞烹水葵雨滴篷声青雀舫,浪摇花影白莲池”薄如紫色片的紫背红水葵,颇得此色之意境2022年2月19日
立 春立春——人随春好,春与人宜“春”意味着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复苏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左河水有《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
黄白游 立春之起色白居易有诗曰:“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立春之颜色,当起于“黄白游”,这个颜色最契合中国人的人生愿景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黄山白岳是神仙梦,黄金白银是富贵梦,都是好梦。
松花 立春之承色拂取的松花如婴儿肌肤般新鲜,张可久的一曲“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是多少人向往的神仙生活啊!而薛涛的松花笺是最出名的衍生品,更是文学的绮丽梦缃叶 立春之转色缃是很重要的基本传统色。
“缃叶隐朱实,累累楚江澨寒香摘清露,奔走寄迢递”在中国古代,“农桑并举”,初生的桑叶是欣欣向荣的颜色,有蚕桑,然后才有衣锦还乡,这是富贵梦苍黄 立春之合色“苍黄”,既是间色,也是变色,我们今天说的“仓皇”也出自此处。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因何苍黄,事情在生长变化,不确定性的悦动是这个颜色的特质2022年2月4日
郑州市煜彪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业的团体服装定制公司。主要为企事业单位、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教育行业等提供专业的服装订制服务。
咨询电话:0371-6012998913838066958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学到了谷雨最有名的诗(谷雨最有名的诗孟浩然)
每分光阴定当要加倍爱惜,迟暮的晚景同样适合来逢迎踏赏。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样,这首谷雨诗一改传统伤春之主题,转…
-
难以置信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关注我们下载更多学习资料!
- 墙裂推荐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 硬核推荐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特点)
- 深度揭秘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80字)
- 没想到头头是道的近义词(头头是道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 一看就会头头是道的近义词(头头是道的近义词和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