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开发者

原创兰花草歌词(兰花草歌词作者胡适)

在胡适的诗文合集《尝试集》第4版,收录了他的这首诗《希望》,原文如下: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开花好。

原创兰花草歌词(兰花草歌词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兰花草相信这首歌很多人都会哼唱,从50后到80后它曾被称作“校园歌曲”、“儿歌”,到处流传,传唱者中有刘文正、叶倩文、郭富城、刘德华、卓依婷、李志、宋亚文、黑鸭子合唱团……反正总有一个名字是你熟悉的甚至于行驶在各个城市道路上的洒水车,为提醒路人而播放的音乐,也有这个熟悉的旋律。

搜下百科,这首《兰花草》的曲作者为陈德贤、张弼,首唱者为“台湾校园民谣玉女歌后”银霞。首唱时间为1978年。词作者呢?在很长一段时间,标注为“佚名”。这个佚名者其实是胡适。

在位于安徽绩溪上庄的胡适故居,门窗上遍雕兰花,不知什么年代所作的中堂画、花瓶上也绘有兰花。安徽电视台曾在一个节目介绍说,胡适先生一生爱兰。如此种种,似乎在告诉人们,胡适故居就是以兰作为主题而设计的。

胡适故居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镜头还对准了一个展板,上面是一首题为《希望》的诗,而诗的内容即我们耳熟能详的《兰花草》。

这是在告诉人们,《兰花草》的词作版权为胡适可是不幸的是,布展人和书写者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展板中的诗歌内容并非胡适原作,而是1970年代末谱曲演唱时已修改过的至于修改者不得而知,推测应该是曲作者陈德贤、张弼吧。

在胡适的诗文合集(也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第4版,收录了他的这首诗《希望》(1921年),原文如下: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 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 祝汝满盆花!十年十月四日 (1921年10月4日)

比较原诗与歌词,发现后半部分改动较大,不仅增加了内容,也修改了韵脚,这种处理,应该是为了适应其音乐性《尝试集》中的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开风气之作,未免显得幼稚像他的开篇之作“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蝴蝶》)在当时就成为旧文人的笑谈。

胡适自己也称,他的诗并未从旧诗的窠臼中完全挣脱,就像刚放了脚的小脚女人但是,《希望》却在半个多世纪后被改编成曲,突然流行,并在百年后依然未被人忘却,且成为经典,这不得不说,他的这首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相信胡公泉下有知也当欣慰了。

胡适故居《希望》一诗最早出现在胡适1920年10月4日的日记中,后收入《尝试集》第四版(1922年),至于写作背景有这么一说:1921年夏,胡适于西山访友,获赠熊秉三(即熊希龄,民国首任总理)夫妇所赠兰花草。

回到家里,精心养护,却一直不曾开花,于是有感而发,遂成此诗

《希望》之所以流传下来,不仅在于诗句的清新自然,更在于诗中表露出的一种强烈的希望——充满希望地种下花草,但花儿却迟迟不开;虽然不开,但相信总有花开之日胡适写这首诗时,可能未在此中寄寓多么深厚的意蕴,但后人在结合时代的“上下文”进行解读时,却赋予了一种象征:。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启蒙者的执着与信心——栽种下种子,不一定收获果实;但不播种下希望,则永远无法获取成功这和闻一多“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鲁迅“删刈了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果瓜”(《这也是生活》)是异曲而同工的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