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一、概念“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借景抒情 、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的区别一、概念“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二、区别。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举例例如:1、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评)2、 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评)3、 题菊花 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答: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
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评)三、总结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与情景交融不属于一个术语层面前两者是修辞,后一种指意境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借景抒情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所以借景抒情不一定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比如:窗外的柳枝轻拂着,是我对你温柔的爱这句话的重心是抒情但绝对不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比如:我们相互依偎在柳树下,柳枝们在温柔地相互缠绕。
这句话的第二句不是抒情,只是讲了柳枝在风中缠绕的事实,但是含有情在其中情与景交融在了一起“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寓情于景”重点在景,“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中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称作“情景交融”。
- 标签:
- 编辑:慧乔
- 相关文章
-
满满干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21-2025)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增进健康、增添幸福的基础保障,是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万万没想到诸葛孔明(诸葛孔明是诸葛亮吗)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他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声望。以下是诸葛亮的一些重要生…
- 居然可以这样沙漏电影(沙漏电影演员选角)
- 不看后悔累累(累累的读音)
- 一篇读懂毕业寄语(毕业寄语老师的话)
- 居然可以这样捕蛇者说(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 oppo开发者平台开发者模式一直开着开发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