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开发者

深度揭秘关雎原文(关雎原文及翻译)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深度揭秘关雎原文(关雎原文及翻译)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洲:水中的陆地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

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芼(mào):择取,挑选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

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

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

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